泰兴黄桥镇:乐器产业向“新”向“融” “提琴之都”奏响新时代发展最强音-中国乐器协会
当前位置:
首页>
产业集群>
泰兴黄桥镇:乐器产业向“新”向“融” “提琴之都”奏响新时代发展最强音
泰兴黄桥镇:乐器产业向“新”向“融” “提琴之都”奏响新时代发展最强音
发布时间:2024-09-30
(转载本网新闻 请注明出处!)
日前,泰兴一诺乐器有限公司生产厂长吕新兵拉着一车小提琴,来到与企业一墙之隔的黄桥乐器智能环保表面处理中心。在这里,一把把小提琴穿上一身“新衣”后,将走向世界各地。
吕新兵介绍,他们企业规模不算大,目前年产量三四万只,如果要自行完成油漆处理的话,需要投入1000万元的环保设备,这对像他们这样的小型企业来说压力很大,由政府投资建设的乐器智能环保表面处理中心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泰兴黄桥乐器智能环保表面处理中心总投资5000万元,建设有奥米加静电喷涂设施、全自动机器操作系统、全自动输送生产线等,同时配套全流程的中央除尘设备、循环水处理系统等。中心通过对乐器生产过程中的打磨、涂装等工艺实施精细化、集约化管理,既有效破解了乐器产业的发展环保瓶颈,又降低了小微企业的投入成本,是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专门为小提琴提供打磨、喷涂的乐器公共服务平台,2020年成功入选江苏省“绿岛”项目。项目年设计加工量30万只,为周边近百家中小微企业的提琴加工带来新的改变和升级,生产出口率提升75%以上。
在黄桥镇集聚了220多家提琴生产及配套企业、3万多名从业人员,每年生产各类提琴70多万把,占中国提琴总产量的70%,同时也拿下全球40%左右的市场份额。但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转型升级成为保发展的迫切需求。作为泰兴最大的提琴制造企业,近年来,凤灵乐器集团加快新材料、新工艺、智能制造等技术的应用,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拓展市场空间、加强品牌建设,面对全球乐器行业深度调整大背景,企业年产各类提琴产品依然达到了30万套、吉他产品60多万套。去年11月,凤灵乐器在原有电商平台的基础上,先后开通了抖音及淘宝直播间,向数而生,拉近了跟客户的距离。目前,直播间粉丝量已达3万多人。
凤灵的发展壮大,带出了一批制琴人。四十出头的仇新亮曾是中医按摩师,因岳父母都在凤灵工作而接触到提琴制作,他从1998年接触小提琴,成为二代制琴人,并成长为国家二级提琴制作师。如今,他主要制作售价上万元的个人定制产品。
目前,仇新亮加入中国乐器协会提琴制作师分会,靓琴坊也成为分会的泰州地区会员联络站。在他看来,靓琴坊显然借了凤灵集团的东风,制琴既要注重与同行交流,实现自主创新,同时也要将艺术审美与个人风格融入每把琴中。近年来,仇新亮不断向专业院校以及留学回来的制琴师们学习,学习新的理念和新的制琴经验。在做好自我提升的同时,他还注重提升工作室琴三代、琴四代的制琴水平,从而提升整个工作室的制琴能力。
小提琴制作不仅带动了本地人发家致富,还吸引了外地人落户。河南信阳人徐如刚带着苏州高档琴弓技艺来到黄桥,从最初的打工人到自主创业,从小作坊到年产20多万只高档琴弓。10多年来,徐如刚的产品不仅成了当地乐器企业的香饽饽,更走向了国际市场。徐如刚介绍:“我们厂工人的工资每月6000元左右,目前有30多个工人,年产值300多万元。”
如今,黄桥拥有完整的提琴产业链,一把小提琴上的所有材料都能在黄桥找到。除了镇区的企业、工作室,黄桥镇各村居的村民也有不少人吃着“提琴饭”,他们往往擅长一道工序,灵活参与到制琴“流水线”中。今年65岁的袁连国从事琴头装配已有30多年。袁连国三到四分钟装一个琴头,每天能组装100多个。袁连国介绍,他们同时为七八家企业干活,每天都有订单,一家人都在做小提琴,小小一把提琴是他们家的“摇钱树”。
向绿而进、向才而聚。在通灵乐器有限公司的新厂区内,数台崭新的精雕机正轰鸣作业,高速运转,一个个琴板在机械的加持下迅速成型。企业负责人殷建设介绍,迈入新时代,制琴也要把握好数字技术,企业搬进黄桥乐器文化产业园后,引进了多台套智能化设备,大量减少了人工成本,使产品质量得到进一步保证。
据了解,江苏黄桥乐器文化产业园分三个区域,南区为综合贸易平台,用于电商展销、文化旅游、乐器艺术教育;北区为黄桥乐器产业中小企业集聚区,分一、二期实施,目前已入驻5家企业,全部完工后预计年产值达4亿元;西区为乐器智能环保表面处理自动化生产线(绿岛),主要是为解决中小微企业和家庭作坊废气、粉尘无组织排放污染问题,从根本上减轻区域环境影响。
从无到有,从代工到建立自主品牌,从单兵作战到建立产业集群,从制造产业到文化特色产业,黄桥乐器产业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产业发展之路,成为江苏产业特色小镇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扬子晚报 成建华 胡仕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