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国民音乐教育大会 | 音乐教育分会场精彩回顾-中国乐器协会 

微信服务号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音乐教育>2022国民音乐教育大会 | 音乐教育分会场精彩回顾

2022国民音乐教育大会 | 音乐教育分会场精彩回顾

发布时间:2022-08-23

(转载本网新闻 请注明出处!)


8月2日至3日,“2022国民音乐教育大会”——音乐教育专题论坛在湖北大厦成功举办。会议邀请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郑莉教授及其指导项目团队,以“基于核心素养的音乐学科深度学习”为题,针对新课标下高中音乐学科深度学习教研项目,民族乐器进课堂,以及教学评一体化等项目进行了教学研讨与案例分享。


新课标辐射义务教育
深度学习更新教学观念

目前,首都师范大学郑莉教授正在主持教育部“指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改进项目”(高中音乐),在国民音乐教育大会平台,与会专家剖析高中音乐学科教学,辐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直接产生增益效果。来自全国各地的音乐教育专家、高校教师、一线教师参与了现场研讨。

郑莉教授表示,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引领下,聚焦引领性学习主题,展开挑战性学习活动,掌握学科核心知识,把握学科本质及思想方法,从而形成积极内在的学习动机、高级社会性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深度学习项目呈现出联想与结构、活动与体验、本质与变式、迁移与应用、价值与评价五大特征。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教师郭轶琼表示,该特征意味着通过经验将知识结构化,通过变式思维掌握事物本质规律。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内心体验,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和应用,关注学生的获得和价值观的形成。

在项目研讨环节,与会教师依据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学科特点、深度学习特征,从大概念、大单元、大项目、大情境四个方面分享了深度学习的内涵: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涂金伟表示,“大概念”并非指某一知识的具体概念,而是知识背后更为本质、更为核心的思想或观念;北京市西城区音乐教研员刘稳从制定目标主题、安排结构和任务评价层面介绍了“大单元”的教学步骤;广东广雅中学特级教师宋曼蕾立足创建“校园广播站广东音乐曲库”,进行了“开放性”的教学阐释;北京中学舞蹈教师胡雨琦以“黄河”为主题,以音乐、舞蹈、美术、多媒体等项目任务为导向,介绍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思维的大单元教学案例。

参会代表表示,在新课标背景下,更新观念、领悟课改精神,对深度学习的原理、问题、实现路径的讨论,或将对提升音乐教育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民歌、民族乐器进课堂
推进乐器“三进”工程 

在音教分会场系列活动中,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石泉,海淀区教研员陈文雯等分享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中国民歌单元教学案例。石泉从地域、地貌、方言、文化等方面逐字逐句深挖陕北民歌的特点,生动地渗透了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等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陈文雯则立足深度学习的定义、特征、实践模型,并与中国民歌大单元结合展开教学案例。值得一提的是,本届主题论坛强调了新课标理念下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一致性,海淀区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项目组教师崔东玉、张倩钰、张洁莹结合民歌《沂蒙山小调》和豫剧选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课例,邀请现场代表参与互动交流,为参会老师提供宝贵的教学思路和参考价值。

在中国乐器协会向行业推进乐器“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工程以来,得到了校内教学组织的积极响应。本音教分会场,海淀区民族器乐工作坊小组选派北京戏曲学院琵琶教授谢青,与晨语筝业创始人李君联袂带来专利民族小乐器进课堂教学案例展示。

关于民族器乐进课堂,陈文雯表示,小型琵琶、古筝作为课堂教学乐器,具有轻巧便携、不易跑音、守正创新的教学优势,这基本解决了当前器乐教学的难点和痛点。陈文雯指挥现场教师进行了小型琵琶、古筝的即兴演奏,引导在场教师在兴趣中学会音乐旋律的创作手法。

本届音教分会场各项活动圆满结束,成为喜爱音乐、乐玩乐器的音乐教师的阶段性总结,也是新的教学起点。与会教师表示,将再接再厉,立足课堂,深化教研,让音乐教学触及学生心灵,用音乐塑造人格,培养具有民族文化自信的未来接班人。让我们共同担负起“让每一个孩子都会演奏一件民族乐器”“让音乐成为生活刚需,让乐器成为家庭标配”的初心使命。


杂志期刊

2024年第11期

防伪码查询
品牌查询
钢琴调律师
提琴制作师
个人会员(特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