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9-01
中国乐器协会信息部(转载本网新闻 请注明出处!)
中国乐器协会网讯:2014年8月28日,“西方音乐500年——极限明信片展”亮相国家大剧院艺术沙龙展厅。本次活动由国家大剧院主办、北京乐器研究所协办,国家大剧院副院长王争鸣、中国乐器协会理事长安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大使、秘鲁共和国公使、印度尼西亚文化教育参赞、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副主任刘向军、北京一轻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袁新民、中国音协世界民族音乐研究会会长陈自明、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副会长李近朱、北京一轻研究院党委书记刘钢、北京乐器研究所所长孟宇,以及乐器行业媒体和国内音乐爱好者出席新闻发布会。活动以极限明信片为媒,最大程度拓展集邮者及观众对邮票的审美情趣,与艺术为伴,欣赏艺术,活跃生活!
展览新闻发布会现场
本次展览共展出李近朱收藏的近150余件极限明信片展品,并辅以数十件西方音乐家肖像及雕塑作品。该邮集以西方古典音乐发展为脉络,邮集以音乐的创造者,即音乐大师及其所创作的作品,构成500年西方音乐的主要艺术流派:古典乐派、浪漫乐派、民族乐派以及现代乐派的演进与发展,用极限明信片作了形象化的讲述与解析。
国家大剧院副院长王争鸣与北京一轻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袁新民为展览揭幕
展品收藏者李近朱向大剧院领导介绍参展作品
所谓“极限明信片”,是20世纪中期在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集邮界开创的一种集邮形式。它要求明信片上的画面内容,与邮票内容,与邮戳内容高度一致。在三者的和谐一致的“极限”中构成一件邮品,这就是“极限明信片”。例如在这部邮集中,明信片上的音乐大师肖像和邮票上的形象要一致,邮戳上的地点要与音乐大师出生或去世或音乐活动等地点相关联,邮戳上的时间也要与邮票发行的时间一致,或尽可能接近。李近朱的极限明信片邮集《西方音乐500年》,曾在2006年全国集邮展览上,获得“极限集邮类”最高奖项——大镀金奖加特别奖;在2007年,“曼谷2007第20届亚洲国际邮展”中,又获“极限集邮类”最高奖项——大镀金奖。这是我国首次在国际邮展上获得此类邮集的最高奖次。
展览吸引众多音乐爱好者拍照留念
本次展览开幕式后,为凸显不同地域世界民族音乐文化的瑰丽色彩,“世界民族音乐掠影”演出同步举行。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世界民族音乐学家陈自明先生邀请外国友人,在现场为观众献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演奏与演唱。其中,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大使辛格先生带来极具民族特点的传统钢鼓乐曲,爱莲娜女士带来秘鲁热带森林和山区民歌,三等舱乐队带来哀婉而纯正的爱尔兰风笛音乐,让在场观众领略异域风情的器乐文化色彩。特别是何璐老师带领十几位琴童, 用来自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传统乐器安格隆,为大家带来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传统民歌《茉莉花》与《梭罗河》,为演出划上完美的句点。
多巴哥大使辛格先生带来极具民族特点的传统钢鼓乐曲
中国乐器协会安志理事长与大剧院领导为演出喝彩
三等舱乐队带来的具有爱尔兰风情的风笛音乐
此外,展览开幕后, 《邮票中的世界乐器》一书的签售与推介活动,此书是由北京乐器研究所音乐学博士赵春婷女士和音乐家施鹤皋先生共同编著的首部以邮票为线索,图文并茂介绍邮票中各国乐器的起源、功能、文化背景等方面知识的图书,本书不仅可以供集邮爱好者欣赏品鉴,还可以作为音乐爱好者、乐器工作者学习乐器学知识的参考书。据悉,在本次展览活动结束后,国家大剧院也将推出制作“极限明信片”的活动。(黄伟)
爱莲娜女士带来秘鲁热带森林和山区民歌
何璐老师带领十几位琴童演奏安格隆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