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武强之声”奏鸣全球——武强县乐器产业发展巡礼-中国乐器协会 

微信服务号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音乐教育>让“武强之声”奏鸣全球——武强县乐器产业发展巡礼

让“武强之声”奏鸣全球——武强县乐器产业发展巡礼

发布时间:2024-11-07

(转载本网新闻 请注明出处!)

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步,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年产值达到22.33亿元;从只有一家乡间小厂到159余家乐器生产企业;从卖产品到卖文化——

“大家好,我是萨克斯工匠小周,今天又和大家见面了……”10月30日晚8时,武强县周窝音乐小镇“小周工作室”灯火通明,武强县周窝村村民周卫仓正在直播设备前和大家分享萨克斯维修经验。
别看周卫仓年轻,可他已经从事萨克斯乐器制作二十多年,在行业内小有名气。2012年,听说家乡打造“音乐小镇”,周卫仓辞职回到家乡,在周窝音乐小镇创办了个人工作室,并加入村里的农民乐队,教村民们吹奏萨克斯。
虽然上过央视、河北卫视等各类媒体,但在周窝音乐小镇,像周卫仓这样的名人、能人比比皆是。
这一切都要得益于当地的乐器产业。

20世纪80年代,恰逢改革开放初期,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当时在天津管乐厂工作的陈学孔看到商机,带着乐器制造技术回到家乡武强创业,开办了武强第一家乐器厂。1989年,当地政府牵头收购了乐器厂,与当地的铸造厂成立了武强县通达乐器厂。
自此,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开始生产“洋”乐器配件。然而,萨克斯、单簧管、吉他等乐器每件都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配件,制作如此精密的配件,对当时的村民来说,困难可想而知。
“当时就是用萝卜块削出一个个精密配件的模型,反复练习,反复研究。”陈学孔说,在这样的基础上,企业一点点摸索着前进。
转眼30多年过去,从生产乐器配件到生产乐器成品,一点点摸索过来的通达乐器厂发展成为大型管弦乐器制造企业——河北金音乐器集团有限公司,年产各类西洋管弦乐器100多万支,西洋管弦乐器产量位居世界第二、全国第一。
在金音集团的辐射带动下,武强县乐器产业迅速裂变,各类与乐器制造相关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当地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了占地3平方公里的乐器文化产业园,先后引进德国顶尖乐器企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实现了由“独奏”到“合奏”的喜人局面。

“这是我们研发的‘小龙’,它属于铜管里的大号,过去因庞大的身形一直是乐手心中的痛。”位于武强县的正欧乐器有限公司总设计师李光民从事铜管乐器制造逾30年,一直尝试乐器改良,他希望给大号“减肥”,为乐手减负。历经6年不断摸索,终于帮大号“减肥”成功。
“‘小龙’的创意设计首次亮相就在欧美、日本的乐器市场上引发关注,被业内人士评价为‘小块头、大智慧’。”李光民笑道,为它起名“小龙”,“小”是指乐器体积小,“龙”是因为这款号排气管排列像龙。
从“土方治大病”的萝卜块练模型,到自主研发的“小龙”;从组装一支单簧管都吃力,到形成拥有159家企业的产业集群,武强西洋乐器产品覆盖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键盘乐器、打击乐器、电声乐器等六大系列100多个品种、400多种规格,产品畅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武强也一跃成为中国管弦乐器生产基地。
近年来,武强县不断完善政策服务,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全力推进乐器产业提档升级。县里先后出台政策性文件,加大了对乐器企业的支持力度;修订完善了“乐器产业链全景图”“配套服务体系结构图”,进一步明晰了产业发展方向。
为支持企业加快发展,他们设立了“乐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以金音乐器等5家企业为重点,大力实施育龙工程,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产品层级,扩大销售市场等措施,加强企业梯队培育,推动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深度融合。同时引进培育高端人才、产业工匠、技术工人,特别聘请知名乐器设计师和乐器制作大师,成立大师工作站,进行高端产品生产制作,实现高端产品量产化。

2022年以来,武强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乐器进校园活动,先后配备萨克斯、单簧管、非洲鼓等相应乐器,并开设葫芦丝、电子琴、吉他等多种乐器教学,参与学生超万人,进一步推动了乐器产业振兴。
依托乐器产业优势,武强又打造了集乐器生产、观光旅游、体验教学、文艺演出、餐饮住宿等功能于一体的周窝特色音乐小镇,发展音乐文旅产业。
2023年,河北金音乐器集团有限公司、衡水市正欧乐器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成功入选2023—2024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全省仅四家企业入选。同年,武强县乐器产业实现产值22.33亿元,旅游收入突破10亿元。(衡水晚报 记者:张月亭 摄影:苏小立)

杂志期刊

2024年第11期

防伪码查询
品牌查询
钢琴调律师
提琴制作师
个人会员(特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