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升级 新质发展,处理好新时期中国乐器行业十大关系-中国乐器协会 

微信服务号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协会工作>调整升级 新质发展,处理好新时期中国乐器行业十大关系

调整升级 新质发展,处理好新时期中国乐器行业十大关系

发布时间:2024-04-27

(转载本网新闻 请注明出处!)


调整升级  新质发展
处理好新时期中国乐器行业十大关系
中国乐器协会理事长  王世成

2024.4.23


各位同事:当前,全球乐器行业多处于深度调整期,这是一个带有时代印记的时期,由于疫情影响而提前到来,也是对行业企业应变能力的一次检验和历练。这个时期,向新而行、向质而立、向数而生、向绿而进、向才而聚的特征越发明显,要善于在调整中坚守、在坚守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大家知道,2024年初,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科学理论,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为我们吹响了“以新质生产力强劲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进军号角。这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

中国乐器行业经受了三年疫情负重前行,2023年经济运行仍处于跌宕起伏与周期调整状态, 2024年一季度协会调研显示,除钢琴及部分小件民族乐器仍处结构调整与市场慢热恢复中,其他类乐器产销明显优于上年度,行业整体形势逐步向好。此间隆重推出这首“豪放、大气、亲和、上口”的《中国乐器之歌》,旨在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坚定信心、拼搏向前,弹奏起心爱的乐器,风雨雷电你我不惧。面对新的内外市场大趋势,行业整体发展需要深入研判。我们要坚持以进促稳,把握行业“六进六稳”,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努力实现调整升级、新质发展。这十个方面一些骨干企业已创出了不少好的经验做法,值得各位同事相互学习、借鉴、探索、提升。


一、产业政策与行业经济的关系
在现代经济中,政策性的经济特征还很明显,产业政策与行业经济密切相关,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国家及地方政府对制造企业、文化产业出台的一系列投资、出口、税费、技改、设备更新等政策,助推了乐器行业的发展。要勤于研究、善于借力、敢于借势。
回看发展过程,“三化”政策赋能乐器行业高质量发展。这里的“三化”指的是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珠江数字技术应用率大幅提升,前不久刚刚通过成果鉴定的“高端钢琴弦槌研发项目”,不仅弦槌产品完全替代了进口,生产装备技术也完全智能化;海伦推出欧美荣耀特优系列并引入新技术,加快数字化转型,效果明显;津宝乐器高端铜管乐数字加工中心与现代鼓全自动生产线,代表了我国同类乐器生产的最新水平,2023年主营收入和利润增幅均超过15%;蔚科科技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全自动化生产体系和国际化战略,成功实现了连续三年产销增幅20%以上业绩;乐海乐器全新自动化生产线投入以及新媒体电商平台的建设,改变了民族乐器传统生产方式以及传统营销体系,2023年主营收入比疫情前的2019年增长35%。全行业此类典型还有不少,较好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创新政策驱动产业发展优质高效。近年来,产业创新、产品创优已经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国家通过一系列培育评优活动,奖励和扶持一大批优质企业,在高科技、高品质、高端化、高品牌附加值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乐器全行业目前荣获“单项冠军”企业2家、省(市)级“专精特新”称号的企业5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的企业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7家、“标准化行为良好企业”29家。
产业政策指导集群经济升级发展。乐器行业11个产业集群特色鲜明,发展质态较好。中国提琴产业之都—黄桥,其乐器产业园现已成为了江苏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级特色小镇—琴韵小镇各项标志性建筑也拔地而起,政府专项投资的乐器“中小企业集聚区”和环保“绿岛”项目都已投入运营。“中国北方乐器之都”—肃宁,着力推进“两海”战略,融合电商产业园优势资源,较好的实现了中西乐器联动发展的目标。“中国民族乐器之乡”—兰考,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打造以古琴、古筝为主导的民乐产业链,放大乡村振兴政策效应。多个集群都以其独特的产品特色和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规模的扩张,生产力与生产资料的优化配置,产业链的合理延伸、科技与人才的资源融合,这是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的新型发展。

现阶段正处于政策发布的窗口期,协会将持续定期务实组织汇编宣贯,并协助落实落地。希望全行业企业在市场恢复增长的调整时期,既要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更要超前探路。


二、结构调整与恢复增长的关系
当前乐器行业正处在恢复增长的关键时期,进行科学的结构调整是必然的选择。调整期的乐器企业,应增强预测力,精准预测未来;应增强适应力,更快调整业务;应增强复原力,更能抵御冲击。从整体来看,建议牢牢抓住三个关键要素。
要突出彰显品牌影响力。品牌影响力是品牌形象、消费者认可度、市场影响力的共同体现,是企业的生命力竞争力,更是一种巨大的无形资产。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几十年来坚持以文化为主线,以品牌建设和创新驱动为两翼的发展,坚持文化营销,持续为“中华老字号”敦煌金字招牌赋能,效益指标不断攀升,成就了辉煌业绩;长江钢琴民族品牌在国际柴赛舞台大放异彩,展现了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实力;多家骨干企业在钢琴、管乐、手风琴等国际品牌的兼并合作与有机融合,以外治外,也实现了品牌、市场、技术、人才的综合效益,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发挥创新在调整中的核心作用。乐器行业通过推动“三品”战略,在创新调整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十三五”以来全行业骨干企业科技创新投入强度持续超过5%,电鸣行业得理、吟飞、蔚科、幻音等企业持续达到8—12%,超过轻工行业平均水平;申报工信部创新升级消费品产品的数量曾居于轻工行业首位,目前入选的创新消费品23个,升级消费品17个;乐器行业首推的“全球新品首发”项目已累计征集创新产品284余件,获评“最佳新品”超过101件。由此可见,创新在乐器行业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坚持中高端是产业调整的关键。随着全球市场的结构调整和消费理念的变化,追求高品质生活和高端消费的人群比例与日俱增,这也将成为未来市场的主流方向。协会从十三五时期就积极倡导“扩大中高端比重”,取得了长足进步,按品质价格统计分析,钢琴行业中高端产品占三分之一以上的市场份额;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的中高端产品占比约40%左右;民族乐器中档产品比重约占40%、高端产品比重约占20%,电子乐器拥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中高端产品也达到了30%以上,同时,2023全年铜管乐、打击乐、提琴、电鸣乐器的中高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10%以上,充分说明扩大中高端产品比重大有可为。在当前钢琴出现市场变化时,我们坚持将“中高端化”发展列为:品牌化、中高端化、智能化、多元化的重要方向之一,坚信这是产业发展永恒的课题。不论赛道如何选择与创新。


三、创新推动与经典传承的关系
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传承是对已有的知识、技能、文化 、价值观的传递,使之得以保留、延续和发扬光大;而创新是建立在上述要素的基础上进行改变或改进,产生更新、更好的效果。
我们坚持在经典传承中创新。这些年,行业产品传承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市场的主动力,如民族乐器注重了历代经典乐器的研究、修复与传承,由骨干企业自建的乐器博览馆就有12座,馆内修复收藏的古乐器达到500多件,经典传承和创新类的多达3000多件;另外在大漆工艺、民乐低音、民乐电声化等方面相关院所和企业大胆创新,收效显著。管乐、提琴、手风琴等系列乐器在材料创新上卓有成效,碳纤维材料以其强度高、耐腐蚀、抗碰撞、密度小等特点已被多个行业研发使用。又如键盘类乐器在使用性能、声学技术方面创新较多,再如电鸣类乐器在演奏功能、音源采集、数字音频、算法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坚持在创新中实现提升。协会从推动行业创新平台建设入手,着力构建行业创新机制。全行业已搭建科技创新平台68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28个、地市级6个、院校合作平台10个,企业自建平台22个。十三五以来累计获得中国轻工联科技进步奖28个,科技发明奖6个。十三五以来专利成果累计达到11062件,其中发明专利2698件,占专利总量的24.4%,实用新型专利6042件,占专利总量的54.6%。

乐器行业传承经典与创新升级形成了协同发展,在守正和创新中焕发了新的活力,还需要在调整中持续深化。创新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转化和提升,而传承则体现了对创新成果的保留与传播。


四、数字技术与传统工艺的关系
传统工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为智能制造、数字技术创新奠定了发展基础、提供了宝贵经验;而数字技术赋能传统工艺,更能提高传统工艺的生产效率和标准,让传统工艺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数字技术与传统工艺两者相互促进,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工艺上见诸行动。行业骨干企业始终领跑行业数字化发展,在钢琴部件自动生产线,电鸣乐器算法与建模技术,管乐与打击乐数字加工中心,提琴、扬琴、琵琶等木制乐器智能成型技术、自动打磨生产线,全自动喷涂生产线等纷纷投入上线,助推了传统产业高品质、高端化进程。
在传统工艺传承中融合创新已成气候。上民一的二十四节气系列古筝赋予其传统文化内涵,不仅走上国际舞台,还被选为国礼赠送给国外的学院;金韵乐器研发的电筝产品,荣获轻工科技进步三等奖,并进入了欧美市场;乐界乐的研发的AI学习机在钢琴、古筝等传统产品的植入,已经形成广阔的市场;中昊乐器的古筝影像系统成功实现了民乐教学智能化。另外,电鸣与民乐行业研发的数字化民族乐器也将会成为时尚。
协会加大了对传统工艺保护培植力度。每年一度的科技大会新品展示、首发新品评选、科技奖评选等环节,都充分考虑经典传承的产品比重;协会已共建的11个产业集群,有5个集群以民族乐器为主,占45.5%;《斫琴师》、《乐器设计师》两个新职业2022也成功入选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另外协会在现有民族乐器分会基础上,又专题成立古琴专业委员会和扬琴专业委员会,2023年还在兰考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古琴大赛。一系列举措为传承传统工艺和弘扬民族文化助力助势。

全行业着力培育高素质人才。协会已累计评价认定“行业科技之星”193名,举办行业科技人才高级研修班,培养高精尖人才近100名;从培育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出发,累计评价认定“行业工匠”51名,推荐获评了轻工“大国工匠”2名;在此基础上,行业特聘103位院所校专家教授、企业精英成立了专家委员会,今天又为赵旻书记颁发常务副主任聘书,努力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培育人才梯队和全方位多角度的专家指导。


五、生态环保与产业升级的关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乐器行业有责任在维护生态环保中转型升级,在转型升级中保护生态环境。协会确立的行业创新重要目标任务“两翼发力、六轮驱动”的首要发力点,就是以生态环保为核心要素的环境建设。三年来,全行业积极践行、扎实推进,产业集群与骨干企业率先垂范、成绩明显。
产业集群化发展为生态环保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乐器行业发生了质的变化,经过了中小型向规模化、粗放式向集约化、集约化向集群化、集群化向园区化的科学发展。形成了集群引领加龙头企业带动的新型发展模式,也为集中推动生态环保奠定了基础。目前行业在全国6个省市共建了11个产业集群,各集群所在地政府按照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的发展思路,有计划、有步骤推动产业发展。江苏黄桥、河北肃宁、河南兰考、贵州正安等集群创出了经验。

创新升级为企业生态环保提供了保障。近10年来,全行业骨干企业在科技创新、产业扩增、转型升级、设计数字化、工艺装备智能化进程中,坚持把提高环境保护层级放在首位,他们抓住关键、舍得投入,在着力产业技术进步的同时,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关爱员工身心健康,都较好实现了生态环保、经济增长双推动。今后,要咬定青山、持之以恒,在绿色化的道路上走出特色,扩大三个效益的预期和成果。


六、国际拓展与内需扩增的关系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和调整恢复阶段的内需市场,乐器行业大到战略调整的企业、小到稳单复产的单位,都面临着稳规模、求效益的压力,特别在国际市场加快回升与国内需求慢热复增的客观状态下,对研判与实施国内外市场不同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看到国际市场仍然是巨大的,迅速有序拓展国际市场毋庸置疑,特别是“一带一路”、RCEP、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但由于受到消费文化、价值观、政策法规、货币汇率等问题差异,企业需要动态制定有效的拓展策略,特别在价格、品牌、交货方式、结算方式上做细文章;另外,在OEM与自主品牌上因企业而异做出调整,最大限度推动自主品牌国际化比重;再就是在国际市场引导下,要把开发中高端产品与拓展中高端市场同步实施,形成市场良性循环。行业内几家电鸣、打击乐、管乐企业的经验值得借鉴。
要以积极态度去分析国内乐器市场当前的温热现状,一季度整体运行情况已作了综合分析,下午晋武同志还要做专题报告,我这里重点就钢琴市场下滑和应对简要谈些看法,这里既有周期性因素,也有大环境的影响,如非刚性需求大件商品购买下降(欧洲市场调研得到验证)、教育装备采购减少、社会消费降级艺培机构进入调整期、二手钢琴形成的冲击、中考高考政策调整亦减少琴童数量、钢琴品类的内部结构调整、乐器多元化消费分流等,对此,协会及时打出了五位一体的应对组合拳,在会商重点企业保持定力、主动调整、适应需求、稳中求进的基础上,急企业所急,联动企业、教育、演奏、艺培机构专家企业家着力八大主流媒体通气会,着力对中央财经委办公室、国务院研究局、发改委、工信部反映政策诉求;着力减税降费的具体建议;着力与国家海关的主动对接;着力教育装备政府采购对民族品牌的扶持;着力校外培训机构的准入门槛;联动好内外资源着力谋划好上海国际乐器展等。及时总结推出企业调整典型,星海与中央院合作、联合研制中高端产品,成功研发智能乐器,搭建数字教育平台,力抢调整先机;得理坚持绿色化转型与数字化升级,电钢新品广受好评,荣获数字化领军企业;吟飞推动电子键盘音乐普及,积极构建全球数字音乐平台,产学研合作大见成效。相信一定会有持续政策性调整,加之普惠政策的共享和未来市场的多元需求,钢琴和整个乐器市场定会迎来新的大发展!

我们要科学的把握双向发力,外扩规模、内稳增量、量质并举、稳步发展的整体思路,推动全行业效益逐步走上良性,并努力实现各品类同步。


七、产业延伸与融合发展的关系
协会积极引导全行业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推进转型升级,通过行业科技平台建设以及品牌建设年、人才建设年、创新融合年、品质提升年等专项活动,有目标有措施的推动着产业融合发展。针对乐器产业当前所面临的发展态势,要进一步提升产业链科学延伸和产业升级的融合效应。
构建产业链全方位延伸路径。传统意义上的产业链延伸体现的是一种纵向思维,把产业向上游、向下游两个方向延伸,而要达到全方位延伸,就不仅仅在同一个维度上,需要全面打通路径。目前,乐器行业所推动的材料基地建立、声学材料研究、艺术教培项目乃至专业技能人才培育等举措,都有效的拉长了产业链。而国家制定的相关产业政策、教育体系的关联政策、新媒体平台建设、智能制造应用、数字技术应用等等都与乐器产业不在同一产业链上,但影响和支撑着乐器产业链的良性发展。所以,全面推动乐器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构建产业链全方位延伸路径,行业组织重点研究产业链立体化发展举措,而企业则要努力实现产业链的个性化共建。

深化产学研教演培全要素体系。过去几年,协会引导全行业企业共同努力,全力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助力校企合作、组织开展6·21国际乐器演奏日与国民音乐教育大会、开展产品展示展演活动、协调推动各类大赛与论坛活动等一系列项目,有效的推动了“产、学、研、教、演、培”多元化协同发展。对照中乐协《十四五发展规划》、结合当前市场新格局对产业链延伸和转型升级带来的新挑战,有必要深化产学研教演培的升级版思考。我们强调的“产”,是基于信息时代背景和数字技术驱动下的产业思维,通过数字技术推动智能制造、利用智能制造实现高品质、高端化,产生高效益。“学”,是围绕建立健全《乐器学》全类别的学科体系,在全国相关艺术院校已有的乐器学科基础上,主动衔接助力学科建设,并适时创建乐器工匠学院。“研”,继续推进创新研发平台建设,有计划的构建行业、院所、企业三级科技创新联动机制,围绕行业产业链延伸与提档升级,形成规划一批、在研一批、转化应用一批的机制,并着重围绕成果转化做好全覆盖推动。“教”,重点围绕国家实施的艺术教育、校园美育等大政方针,全面做好产业配套服务。同时,继续推进“三进”工程,既做配角又当主角,努力实现乐器产业与全民素质教育的无缝对接。“演”,重点围绕协会提出的“进大赛入殿堂”目标,发挥演奏家副理事长、各企业签约艺术家的引领作用,联合打造高端品牌,在提高中高端比重的基础上,让行业高端产品全面浸润到演艺、演出、展演事业中去。“培”,客观的讲是校园美育和社会艺培的两个版块体系,教育部提出的学校美育浸润行动一旦在各地全面推开,对乐器产业无疑会带来巨大的需求增量,需要我们审时度势,提前布局。社会艺培作为校园艺术教育的有益补充甚至提升作用,是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对于国家当前规范艺培市场,应该从市场规范、质量提高、降低艺培成本、降低社会风险等多方面思考,引导行业参与和配合市场行为规范,以利于社会艺培早日回归良性发展。


八、校园艺教与适老消费的关系
进入21世纪以来,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和学校美育工作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头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与此同时,在提高全民素质的大背景下,成人艺术教育需求上扬,特别是老年人的参与度呈快速增长。中国乐协从“十三五”开始,重视研究并精心组织艺术教育活动,拉长产业链、培育乐器需求市场,有效的促进了乐器产业与音乐教育事业的深度融合。当前,艺培市场行情不稳定,特别是社会艺培机构压力增大效益下滑,对乐器行业的整体市场影响较大。通过探讨校园艺术教育趋势和银发人群乐器消费,以期寻求更大的市场增量空间。
研究并积极服务于校园艺术教育。从2011年《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起,教育部及有关部委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于学校艺术教育和美育工作的文件,全方位、多维度的推进学校美育工作。从中可以深刻体会到,国家对加强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前瞻性与系统性。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明确美育工作重要任务和目标,2023年底教育部又下发了《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通知》从八个方面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行动方案,并特别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艺术选修课程和课后服务,帮助学生通过在校学习掌握1-2项艺术专项特长。要求把美育融入校园生活全方位,鼓励学校建设丰富多样的艺术社团。要求将美育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高校落实本科学生修满公共艺术课程至少2个学分等等。我国2023年在校学生2.91亿人,其中小学生1,08亿人,如果按此全面实施,学校艺术教育很显然将是一个巨大市场。建议行业企业在定制产品、课程开发、教学设施配备、师资支持等方面提供单项、多项乃至打包服务,切实融入到校园艺术教育中去,这方面奇美、乐海、天鹅、风灵等企业的经验值得借鉴;盛音、秦川等骨干琴行和艺培机构都做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效果。行业集群所在地的企业要主动联合当地政府与教育部门,尽一份责任出一份力,赢来后期更大发展。
提升适老服务推动银发艺术市场。2023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2.9697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1.1%。伴随着新时代发展的脚步,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层面的需求,特别是老年群体更注重享受品质生活,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员基本实现了时间、收入、业余生活的自主支配权。面对这样大的消费群体,艺培及乐器产业应该做出积极研究,布咚、罗兰、知音等琴行和艺培机构要主动经验的分享,从适老产品定制,易学课程研发,社区、老年大学、艺术团体等定制化服务、中老年艺术展演等多维度开展服务,形成适合银发群体乐器与艺培市场新的增长点。

通过持续实施“三进工程”,把校园、社区、家庭的艺术教育有机整合,形成艺培市场的融合效益,特别是亦老亦小的艺术氛围形成后,我们提出的“乐器成为家庭标配、音乐成为生活刚需”目标将指日可待。


九、双减驱动与艺培规范的关系
自2021年教育部颁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意见》以来,艺培市场进入规范调整期,加上三年疫情的影响,市场波动较大。因此,我们应该客观的去分析和理解市场的变化因素,理清关系、找出症结、调整思路。
双减政策为学生的素质教育腾出了时间与空间。现在中小学5+2课程设置,给学生赋予了2小时课后选修机会,学校开设了艺术、科学、体育、社会实践等各类社团,为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供了宝贵时间和有效空间,也为推动校园美育浸润行动提供了保障。当然,学校在推进美育浸润行动时,对于艺术类项目确实也面临着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材教具、硬软件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压力,而这恰恰是我们行业企业有益补充的契机,去潜心挖掘的巨大商机。行业里的珠江“创梦园”、海伦音乐中心、北京魔笛音乐、成都尓闻文化等项目都非常成功,值得行业借鉴。
艺培规范政策有利于校外艺术市场优化与提升。2022年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印发了《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对机构设置标准、严格准入流程、规范日常管理、加强日常监管等方面都作了明确的要求,《意见》还就培训时间、收费管理、安全管理等作具体规定。应该说这是有史以来对校外培训机构最权威、最全面、最具指导意义的文件,必将会为校外艺术培训市场的优化和提升发挥积极作用。但由于某些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曲解《意见》的政策背景,采取提高门槛、加严标准、过度监管甚至一刀切做法,引起了社会艺培机构及相关行业的不满,也严重影响了艺培行业正常经营,导致乐器内销市场一度下滑。协会也收到了各地反映,春节前紧急向教育部进行了专题强烈反映,十天后教育部出台了《》,管理规定明显松动,我们又复函针对性补充了三条具体建议。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协会委托行业3位全国人大代表提交了“规范提振音乐教培市场”等有关提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协副主席韩新安也向大会提出题为《推动校外艺术培训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对“一刀切”的监管方式提出改进意见。相信通过各方努力和市场固有需求不断回升,校外艺术培训必将会赢来新的、更大的发展前景。

双减政策与校外艺培规范对推动校园美育工作、提升全社会艺术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们相辅相成、共生共荣。协会历届音乐教育大会成功的将校园艺术教育和社会艺术教育融合在一起,上百场大师讲座、几千人现场分享和过亿人线上互动、在交流中彰显个性、在合作中实现了共赢。全行业应以积极的态度、创新思路去面对调整中问题,整合新资源、研究新方法、催生艺培产业新市场。


十、音乐文化与文旅浸润的关系
音乐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的文旅新模式,并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后带来的效益最大化。音乐产业对于沉浸旅游全面渗透,为乐器产业以及乐器文创带来了广阔市场。
乐器与文旅融合促进效益新增量。音乐与旅游的消费都在于体验,给人以异工同曲的享受。各地在规划乐器产业园、音乐小镇及旅游景区打造或功能完善中,都把乐器(音乐)博物馆、乐器工业旅游、文创DIY、现场大师班乃至新媒体营销平台融入到沉浸式旅游项目中,拓宽了旅游产业新领地。显然,这为乐器体验消费带来了新的增长点。黄桥“琴韵小镇”、周窝“音乐小镇”、肃宁“国乐小镇”、正安“吉他小镇”等音乐旅游胜地正悄然兴起,有的还成为网红打卡地。
音乐融入为旅游带来全新体验。在北上广乃至全国各大中型城市,音乐街区、音乐体验馆、音乐创吧、音乐酒吧、音乐书吧、音乐茶吧、音乐工坊乃至音乐主题餐厅逐步被人们所青睐,人们在音乐欣赏的意境中享美食、品茶道,感悟乐器谱写的精彩人生。应该说旅游因音乐而精彩,文旅正催生着乐器行业多元发展。
乐器全行业要深刻领会新质生产力重要意义,深入探讨并理顺乐器行业发展中的要素关系,是学习和推进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任务。虽然行业发展的要素关系还很多,比如传统销售模式与新媒体销售的关系、乐器传统产业与新型产业的关系等,有待我们在行业恢复稳定增长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乐器行业肩负着为提升全民艺术素养服务、为传承民族文化技艺服务、为扩大中国民族品牌影响力服务的历史重任,我们责无旁贷,务必要充满信心、勇毅前行。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市场新趋势,科学研判产业发展策略,为世界奉献精品乐器,为人类奏响美妙乐章。

杂志期刊

2024年第4期

防伪码查询
品牌查询
钢琴调律师
提琴制作师
个人会员(特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