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成理事长在中国乐器协会八届四次理事(扩大)会议上作工作报告-中国乐器协会 

微信服务号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协会工作>王世成理事长在中国乐器协会八届四次理事(扩大)会议上作工作报告

王世成理事长在中国乐器协会八届四次理事(扩大)会议上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3-05-10

(转载本网新闻 请注明出处!)

中国乐器协会八届四次理事(扩大)会议工作报告
王世成
(2023年5月9日)
各位专家、各位理事、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

我们终于在长沙见面。首先代表中国乐器协会,向承办这次大会的长沙幻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表示感谢,向在座各位理事、会员致以诚挚问候。现在,我代表中国乐器协会向大会报告理事会工作,请予审议。


第一部分  2022年乐器行业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落实“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与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中国乐器协会在中国轻工联党委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引领和凝聚全行业以“人才建设年”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化解市场下行压力,较好的实现了行业的稳步发展。


2022年,在经历了上一年恢复性增长之后,全行业发展呈现震荡下行,上游制约成本高企,琴行艺培线下受阻,运行压力明显加大。227家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为-9.0%,低于同期轻工行业2.4%的平均水平;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2.41%,利润同比下降13.68%;利润率6.50%,略高于同期全国轻工行业6.37%的平均水平。另从行业直报系统内的89家骨干企业经济运行情况看,累计完成营业收入117.96亿元(占规上乐器企业48.79%),同比下降12.02%,实现利润总额10.59亿元、同比下降9.18%,利润率8.98%、高于同期规上乐器企业及全国轻工行业的平均水平。再从海关进出口贸易情况看,累计进出口贸易总额27.53亿美元、同比下降5.46%,其中出口额21.90亿美元、同比下降6.25%,进口额5.63亿美元、同比下降1.37%。一会儿晋武同志还将对运行情况作一个详细分析。总体看,基本呈现“增降有度、逐步复苏”的向稳态势。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紧扣“人才建设年”主题,突出“三高”抓落实

围绕“高技能”完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随着国家人社部2022年9月公布《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斫琴师”和“乐器设计师”两个新职业竞争位列其中。至此,乐器行业已有累计11个职业被列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基本涵盖了乐器各专业门类。目前,各个职业门类标准、教材与题库都已由相关分支机构领题编制;


一年来,专业技能竞赛效果不错,“中国吉他之都”正安克服疫情的影响,成功举办了中国吉他技能大赛,吉他音乐节及贵州正安吉他展览会,进一步提升了园区吉他生产的整体水平。提琴制作师分会与上海音乐学院合作,今年4月份在上海举办了“优秀提琴制作师作品展”,93名提琴和琴弓制作师携精品参展,最终8把小提琴、4把中提琴、3把大提琴成为了专场音乐会演奏家们的精选作品。特别是今年4月中旬在河南兰考举办的“中国民族乐器(古琴)制作大赛”活动,来自全国16个省市的98名选手报名参赛,42个形制共169张古琴参加比赛,展现了目前中国古琴制作技艺的水平,亦彰显古琴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匠心之美。最终评选出17个奖项。大赛还同期举办了“民族乐器产业融合发展高峰论坛”。


围绕“高素质”推动人才培养工作——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协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一年来持续开展乐器行业“技能强国、创新有我”主题征文活动,轻工大国工匠、行业科技之星、民乐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的代表,郑荃、陈德然等20余位行业先进科技工作者积极撰文,体现了锐意创新的精神,弘扬了大国工匠的情怀,也激励了行业同仁守正创新、责任担当和强烈的使命感;


有序推动高素质人才培训活动。乐器行业“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研修班”7月下旬在江苏黄桥举办。按照“定位要准、水平要高、效果要好”的总体要求,研修班取得了预期效果。参培的47名学员中,总经理、技术副总人数超过了60%,行业骨干企业都派员参与,有的企业老总亲自带队、组团参加,体现出全行业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高度重视,令人欣慰。黄桥镇政府从人、财、物、社会资源等各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着力提升社会音乐教育师资水平。践行中办国办及教育部有关“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美育教育”等有关政策措施要求,协会持续稳步开展社会音乐教师培训工作,为扩大音乐人口打基础。2022年共开展14期培训班,培训各专业音乐教师545人次,累计已达到3000多人次。


围绕“高标准”推进人才评价工作——逐步健全高端人才培育评价体系。2022年协会重点完善了由“科技之星”到“行业工匠”、再到“轻工大国工匠”高端人才培育评价体系。2022年度协会评选出科技之星31名,行业工匠24名;到目前乐器行业已拥有大国工匠2名,行业工匠51名,行业科技之星158名,培育出一批科技创新精英团队、行家里手;


钢琴调律师职业能力等级评价工作稳步开展。克服疫情影响,各鉴定站发挥区域优势,全年考评鉴定达到1012人次,比上年增长11.2%;截止目前累计完成钢琴调律师职业能力评价10310人次,突破了万人大关。


二、积聚科技创新原动力,努力实现六个提高

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协会以行业专家委为支撑,多点指导发挥作用,从规划、卡脖子技术编论到承担文旅部课题,从为茱莉亚音乐学院购琴咨询到南艺论文评选、高峰论坛,从为企业中高端乐器研发签约到高研班授课辅导等,整体工作成效显著;全行业科技创新平台从47个增加到56个,增长19%,其中天津津宝的设计中心被国家工信部命名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上海民族乐器一厂设计创新中心,被授予“2022年度上海市级设计创新中心”,其余7个也为省级研发平台;去年,乐器行业获得中国轻工联科技进步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4个,科技发明三等奖1个;去年各地受新冠疫情和成本高企影响,企业综合效益波动很大,但全行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势头不减,前不久协会对22家规上企业的科技研发投入进行了抽样统计,创新投入强度达到5.23%的较高水平。


标准与专利研发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按计划完成了21项标准的审定和报批工作,另有21项标准将陆续研发报批。其中强制性国家标准《乐器有害物质限量GB28489》已由国标委公告发布,并将于2024年1月1日全面实施。本次理事会上,将把强标宣贯工作列入重要议程,大会后还专门安排了培训环节,全面系统的在全行业进行强标普及培训。


另外,在中轻联申报备案在研的6项团标中,去年9月对《电子钢琴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电鸣乐器智能功能等级评价》两项团标进行了审定,今年4月17日正式发布;


去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乐器行业专利1453项,同比增长11.7%,其中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两项达到1130项,占专利总量的77.8%,同比增长10.6%;涉及研究与创新类的专利482项,占总量的33.2%,为历年之最,充分表明乐器行业专利创新水平在不断提高。


中高端产品研发与市场比重进一步提高——钢琴行业通过“技术引进、品牌合作、人才交流、兼并整合”等系列举措,中高端产品占三分之一以上的市场份额;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的中高端产品占比约占40%左右;民族乐器中高档产品比重约占50%,电子乐器拥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中高端产品也达到了30%以上;


在2022年工信部消费品司指导开展的轻工第九批《升级和创新消费品指南》审定工作中,乐器行业有9项中高端新品入选,其中升级消费品4项,创新消费品5项,分别占轻工入围产品总量的6.9%和8.6%;


这两年协会组织征集的“全球首发新品”逐年增加,近70家企业研发的110多项新品申报参与评选,其中的优秀新品将在今年上海国际乐器展览会期间对外发布。


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力进一步快速提高——珠江钢琴全自动生产线体系,吟飞的云数字音乐共享平台及MIDI智能数字音乐工作站建立,天津津宝的鼓圈与鼓腔、铜管乐器气缸与萨克斯管体全自动生产线以及机械人喷涂技术应用,得理的智联云采及智联云仓等数字技术应用项目都相继投入使用。推动全行业向自动化、高端化、数字化方向发展迈进了一大步。


珠江、得理、吟飞、津宝4家企业获中国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珠江李建宁、得理顾冰峰、吟飞范廷国、蔚科赵哲四位同志被授予中国轻工业“数字化转型领军人物”。


全行业“专精特新”创争进一步提高——去年初协会研究并制定了《关于在全行业内加强和推广“专精特新”工作的实施意见》,引导全行业企业聚焦关键技术和重点产品,致力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目前全行业已有吟飞、幻音、奇美、艾立卡等8家企业被认定为省(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海伦、吟飞、乐海、北京珠江、北京罗兰盛世、乐界乐、森鹤、奥维斯、罗曼士、创智等40家企业被认定为省(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2年工信部组织开展的第七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遴选中,天津市津宝乐器有限公司榜上有名;珠江钢琴集团作为第一批单项冠军产品入选企业再次通过复评。


行业大项目投资增量进一步提高——珠江的文化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园、海伦的钢琴及钢琴配件项目、宜昌金宝的旅游工厂及夷陵生产基地、天津津宝的研发与生产基地都相继投入,星海的肃宁产业基地项目已正式投产,乐海的文化产业园项目也启动运营,上民一、苏民一在肃宁、兰考等新产业基地也都签约实施。


不仅如此,各产业集群也是实招频出,“中国提琴产业之都”—黄桥的“绿岛”项目已投入生产。“中国北方乐器之都”—肃宁实施的“三海”联盟发展新战略已全面启动。“中国电声乐器产业基地”—鄌郚,打造的乐器跨境电商平台已成规模。   


三、聚焦高质量发展,持续构建“产、学、研”联动体系

组织开展“产、学、研”高峰论坛活动——协会与南京艺术学院合作,开展以“视野·视角  理论·技术”为主题的乐器学研究征文活动,共征集到包括乐器声学、乐器制造等10多个专业领域的论文103篇。被遴选录入论文集的85篇论文中,有28篇来自乐器行业,占总量的33%,这不仅反映行业的较高参与度,也充分说明行业骨干企业在乐器研究、创新、创优和培育技术与高层次技能人才培养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上月底在南艺举办了“全国乐器学研究高峰论坛”活动,协会和校方党政主要领导联袂助阵,卞留念、杨军等4位嘉宾主旨报告引发热议,近60位专家学者、企业家现场参与研究成果分享,来自全国各地的论文作者、南艺相关专业的老师、学生共200余人参与了论坛活动,我国乐器学研究领域迄今为止最具规模、最负盛名的高峰论坛。


着力推进“校企合作”新模式——在南艺的高峰论坛会上,双方代表共同签署了“产学研用”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主要领导也共同为“产学研用”战略合作基地揭牌;这标志着乐器行业与南京艺术学院在乐器学研究、乐器设计交流、乐器优质产品孵化、乐器科技未来创新等多方面战略合作已正式拉开了帷幕。


据初步统计,全行业中目前已有26家骨干企业与国内9大专业音乐艺术院校、25所综合类艺术院校展开技术创新、人才培育和品牌建设项目合作;有58位演艺名家、院校教授、科研专家、制作大师分别受聘在企业担任顾问或首席专家;他们在核心技术攻关、艺术教培展演、高素质人才培育、产学研用平台搭建等多个领域架起了友谊的桥梁。名家加盟、校企合作必将为乐器产业的创新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内生动力和升级活力。


四、聚焦“扩大音乐人口”,融合推进“教、演、培”项目

“6•21国际乐器演奏日”活动已成品牌——即使在疫情影响状态下,6·21国际乐器演奏日活动在我国始终未停下脚步,并已打造成为品牌的“全民爱乐”活动。2022年以传承红色基因、展示美育风采、彰显“三进”成果等为主题的活动在各地纷纷登场,仅6·21当天的活动报道就超过了500场次。该活动自2016年协会成功引入中国7年来,联合主办单位已达到110多家,全国共有200多个城市参与,演出总场次超过15000场,直接参与人数累计达到200万,在线观众人数超过3.7亿人次。


国民音乐教育大会越办越具特色——以“相信音乐,热爱生活”为主题的2022国民音教大会,8月初在北京国图艺术中心开幕,虽然受疫情影响,但主讲嘉宾仍然达到80多位,专业老师代表达到700多名。五年来,参加演讲嘉宾累计达到650余位,各种论坛、讲座、工作坊共计420余场,专业听课代表达到5000人次,线上观看人数超过100万人次。


 “万叶杯”论文征选活动内涵丰富——音乐教育大会期间,协会与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合作,开展了第三届“万叶杯”音乐教育论文和教案征集评选活动。参选论文累计2500多篇,评选出优秀论文750篇,并择优在音教大会上进行专场宣讲,后期还在《中国音乐教育》杂志上分期发表,促进了广大基层音乐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水平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五、完善行业架构布局,适应产业链融合发展

不断优化“产业集群”布局——2022年,经中国轻工联和乐器协会共同组织的行业专家组审核,中国轻工联向河南兰考正式授予“中国民族乐器之乡·兰考”荣誉称号。目前,乐器行业已累计共建产业集群11个,分别分布在北京、江苏、浙江、天津、河北、河南、山东等乐器生产较为集聚的地区,涵盖了提琴、钢琴、民乐、管乐、吉他等相关行业。各集群在共建中始终坚持“产业为基、文化为魂、融合为径、人才为本”的发展思路,以产城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适时因需增加协会分支机构——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推动“斫琴师”新职业技能的系统工作,协会适时增设了“古琴专业委员会”;为了超前布局、推进数字化、国际化转型,全方位融合音乐产业,协会在原有midi工作组基础上,链接多方资源,成立了“未来音乐科技专业委员会”;这既完善了行业产业布局,也为培育特色技能人才提供保障、打下基础。


会员团队数量质量持续增强——2022年新入会32家,来自全国11个省市,其中6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亿元以上,为行业增添了新的活力。到去年底,单位会员643家,规上企业数量逐年增;钢琴调律师、提琴制作师、器乐文化和古琴等分支机构个人会员2000余人。据统计,会员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在3000万元以上的有67家,其中亿元以上的单位有36家,2亿元以上的有20家,上市公司有5家。


助推中高端增设专家理事——为了全面推进创新融合发展,发挥科学家艺术家对行业企业中高端发展的蝴蝶效应,协会从产业链延伸整合和产品研发升级的角度出发,增补了卞留念、赵瑞林、杨军同志为协会副理事长,在民乐电声化、管乐品质提升与舞台呈现、乐器声学品质提升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效果明显。本次理事会期间还将聘请国际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吴迎、章红艳等艺术家担任协会名誉副理事长和副理事长。相信有名人名家的携艺加盟,乐器行业的创新发展将会迎来更加务实的成果。


六、探讨市场复苏之策,深入开展行业调研

为摸清底数、寻求复苏之策,协会按照“四个聚焦”的要求,从2月下旬开始,开展为期20多天的调研。五个调研小组先后分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云贵川、中部省区等企业和集群,围绕运行态势、内外订单、科改投入、经验建议,召开10多场次座谈会,96家乐器企业和9个地区产业集群负责人参加调研座谈。协会针对调研情况提出了“六个着力、六个稳”的应对思路,为全行业加速实现经济稳步增长出谋划策,在协会官微已动态反馈,通过座谈交流、分析研讨和典型带动,引发行业共鸣与共振。协会特别注重调研诉求的协调破解,三月份以来,围绕调研诉求,分类整理、统筹资源、协调跟进抓落实,如促进区域特色乐器与当地政府支持的问题得到助推;重点企业发明专利和单项冠军事宜协调有效;涉及的簧片技术攻关、琴弦材料研究等项目,已对接校企合作的相关事项;有关集群提出的产业政策、宣传报道、贯标培训、参展组织等问题,已妥善解决并及时回应;涉及重点企业相关知识产权保护等事宜,相关部门正在协调解决中;行业多个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和市场支持工作,正稳步推进等。后期,协会将密切关注、主动作为,会同诉求单位力求好的效果。


同时,协会围绕行业发展大局,加大信息服务力度。协会“官微、官网、杂志”三大信息服务主阵地,始终围绕行业大局,积极主动开展行业调研、人物采访以及专题征文、数据分析等工作。年累计发布信息681条,同比增长19%,撰写行业调研报告,数据分析报告累计16篇,翻译海外信息5条。平台阅读量251865人次,同比增长23%,公众号关注人数13818,同比增长38%。年内还完成了85万字的《2022中国乐器年鉴》编辑发行,扩大了协会的影响力和会员企业的知名度。


各位同仁,过去的一年,世纪疫情起伏跌宕,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全国乐器行业勠力同心、务实笃行,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难中求进、稳中有进,工作在务实中推展,感情在沟通中增值,效果在拼搏中呈现。特别是让我们共同感到欣慰的是,协会推动的多项重点工作与国家有关决策部署高度契合,如持续推动的乐器“进殿堂,入大赛”和“扩大中高端产品比重”与中央“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的总要求完全契合;协会倡导的“让音乐成为生活刚需、让乐器成为家庭标配”目标取向与中央“扩大内需”战略高度匹配;率先搭建的“全球业界新品首发”平台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第三届以来的专题项目相吻合;在全行业持续推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国民音乐教育大会”、“6·21国际乐器演奏日”及“三进工程”等活动,都与2020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示精神相契合;行业科技大会推动的“产学研教演培”融合创新和大师签约提升研发品质,践行了中央提出的“推动产业链价值链融合创新”;疫情放开后迅速组织五个调研组,于龙抬头的2月21日启动与中办3月19日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精神完全契合;在兰考举办首届古琴大赛与总书记在广州松园邀马克龙聆听千年古琴演奏《高山流水》难得契合!

在此,我代表乐器协会向关心支持乐器行业发展的社会各界,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奋斗在乐器行业的各位同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道一声:大家辛苦了! 


第二部分  2023年乐器行业工作思路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发展规划关键之年,乐器行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创新融合年”目标要求,在“两翼发力、六轮驱动”的具体实践中努力实现新突破,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推动乐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深入开展行业调查研究

李强总理出席记者会时指出:“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方法”,调查研究是我党的传家宝。当前乐器行业正处于探索回稳向上新路径的关键时刻,做好行业深度调研,务实服务,势在必行。通过前一阶段的调研,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市场的回升需要一个理性过程,终端消费增长与商业载体消化库存是有周期规律的。从4月份美国展会获悉,会场人气较往年大幅度上升,各类活动也非常火爆,但是订单的形成却反应迟钝。因此下一阶段的调研要重心转移,从“城市消费敏感度、市场回升响应度、集群发展平衡度”等方面多调查、多研究。积极引导行业间的相互交流,借鉴成功经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鼓励行业间资源共享、联动作战。


二、加快智能化数字化进程

推动科技创新是行业企业永恒的主题,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保障。对于年度科技创新面上的工作,科技大会上已经做了部署,有关量化要求不再赘述。关于集中组织“行业卡脖子技术”攻关事项,希望行业骨干企业负责牵头落实,协会组织力量配合、支持;要加快推动生产全流程体系智能化和数字技术研究与应用,使之成为“十四五”中后期全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电鸣行业要充当先行者,围绕芯片研发、数字乐器研发、音乐云教育平台研发等努力加大力度提高水平;条件成熟的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市场+资本”的方式,战略性地构建平台经济。广大乐器企业要在数字技术应用上求突破,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三、健全人才培育多元体系

人才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创新思维,围绕高素质、高技能、高标准筑牢根基。职业技能标准的制定工作,各承担任务的分支机构要组织好落实,除了钢琴调律师和其他4项已有标准的职业外,其余6项标准年内务必完成编制和审定工作,并同步启动所有职业的教材和题库的编写工作;要加速推进技能评价工作,按照成熟一批评价一批的工作思路,各鉴定站要主动配合鉴定总站的部署和要求,确保年评价人才同比增加15%以上;要着力推进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加大与专业院校的衔接与合作。继续组织开展“行业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研修班”,做好针对性调研和课程开发,缺什么补什么,满足行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要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大评价评选比重,坚持高标准培育、严要求评选。今年“科技之星”评选计划达到40人左右,“行业工匠”评选20人以上。为完成行业“十四五”人才规划打好基础,也为赋能行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四、引导“三品战略”提档升级

要加大力度持续推动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行动,行业企业要始终强化自主品牌的创建工作,在巩固以往成绩基础上,不断引导全行业“三品战略”提档升级,持续提高中高端产品比重。要充分利用文旅部产业发展司主导并委托协会主办的“多彩中国,佳节好物”契机,将行业优质产品与服务“走出去”,不断扩大中国乐器品牌国际影响力。2023年轻工业升级创新消费品申报和入选产品要力争同比增加30%左右,行业骨干企业获得省级以上质量奖再增加1-2个,市级质量奖再增加2-4个;


五、促进知识产权“三位一体”

标准、专利以及知识产权的创争与保护,构成企业核心管理的“铁三角”。行业标准化工作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深入研究已确立的十项重点标准,确保新申请报批研发的标准与国际接轨,提高一致性比重。近两年在团体标准的制修订方面要跑出加速度;要全方位构建知识产权新模式,专利、版权、著作权、非遗传承要统筹兼顾;年度专利授权总量要同比增长15%左右,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占比要超过80%,并在创造型发明和产品高端化方面多下功夫;要在专精特新培育上打好组合拳,通过加快培育优质企业,到“十四五”期间末,培育省(市)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数努力实现翻番,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4家以上,应享尽享有关优惠政策,期待全行业特别是骨干企业要“三位一体”订目标,共同努力,借势发展,争取有更多突破。


六、 发挥集群经济引领作用

乐器行业共建的11个产业集群,要认真贯彻落实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把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的要求精神,在发挥各自特色功能的同时,围绕产业集群整体布局,统筹规划好区域优势产业与行业的全方位融合;要充分认识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坚持特色建群优势兴群,积极探索双品牌战略,在优与强上下大功夫,发挥集群经济的示范引领作用;要持续建好“六中心”,尤其是加快布局创新中心,融区域科研优势助推集群创新水平;希望区域政府加强对国家产业和科技政策的研究与落地执行,做好与区域性特色政策的融合,为集群做优做强保驾护航,协会将全力配合共同发力。


七、畅通渠道激发市场活力
全行业要坚守制造业本源,围绕“两翼和六轮”放大内核效应,同时做好“产学研教演培”一体化融合联动的大文章,务实推动各项举措落地见效;要以展会的平台和全球首发新品等折子戏助力创新、疏通产销通道,为企业多拿新品订单服好务。上海展无疑已经成为全球乐器的最顶级服务与贸易平台,因疫情停展两年,今年将接续20届的整体策划,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把国内外采购商、政府与学校采买团、消费终端群体等全方位、多渠道地链接到展会平台上来。并组织开展一系列商务互动,努力让参展企业和商家“展示充分、交流广泛、品牌彰显、收益更多”。要让民族品牌高端乐器持续绽放出创新风采,目前看报名踊跃。

各位同事,为激发市场活力,打出平台节奏,持续为企业扩大销售,力解渠道之困,协会和上海国展在大量调研,对接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基础上,商定抢占西南大市场,于明年春季4月26-28日在成都举办中国(成都)国际乐器展览会暨燃机音乐节(初定名),与上海展形成差异定位、春秋联动、区域互补、以销促展。具体正在精细策划中,尽快官宣,期待行业企业共同助势。我们对上海展、成都展信心满满。


八、探讨国际交流互动机制

要充分利用乐器协会与国际同业组织联系的广泛性,积极与全球20多个乐器以及音乐制品的同业组织强化沟通交流互动,本着“平等互信、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促进发展”的原则,有计划、有目标的开展多边贸易与合作探讨,为全行业内外融合做好服务;同时,协会将协同会员单位尝试对接政府、院团,院校,深入搭建对话平台和机制,推动器乐教育“三进工程”和集团订购的增量,必要时牵头组团,运用与乐器主产国和地区的已有渠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订单、招商与合作并举。


九、促进音乐人口比重扩大

全行业要持续巩固艺术教育成果,规范推动社会音乐教师师资培训、品牌艺术展演等系列活动,链接政府和社会各界资源,在业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取得扩大音乐人口比重的新成效;要拓宽“6•21国际乐器演奏日”活动的视野,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活动影响力,力争申报合作城市、演出场次、参与演出人数等均能同比增长20%以上,线上线下参与互动的观众人数有较大增长;要放大“国民音乐教育大会”的品牌效应,既体现全民参与更突出专业水准,既强调活动公益性也融入项目市场化。今年的大会定在天府成都举办,当地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配合、大力支持。协会将努力提高办会质量和品牌影响力,为提高全民艺术素养、培育乐器消费客户群发挥积极作用。


十、提升协会综合服务水平
中国乐器协会将进一步优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始终按照“立足一个目标、突出两个重点、夯实三个基础、落实四个机制、提升五个能力、完善六大平台”的工作总思路,持续提升服务质量与水平。要急会员企业之所急、想会员企业之所想、干会员企业之所需,坚持把协会当事业干,把会员当家人待,协会和分支机构要牢牢把握“生命力在于有质量的活动”的原则和理念,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精细服务、担当作为,致力打造一流行业组织。
各位专家、各位理事、各位同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好协会各项工作,务实推动乐器行业创新融合发展,奋力开创乐器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全面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而努力奋斗。

杂志期刊

2024年第8期

防伪码查询
品牌查询
钢琴调律师
提琴制作师
个人会员(特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