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从制作艺术范畴诠释古琴文化艺术价值,品评古琴制作艺术之美,助力古琴斫制人才的培育和选拔,中国乐器协会主办首届中国民族乐器(古琴)制作大赛,诚邀中央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民族乐器演奏家、教育家,行业专家以及古琴非遗传承人、制作名家加盟大赛评委会,提高赛事学术性、专业性和权威性。
目前全国各地近百名选手踊跃报名参赛,赛事各项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向前推进。
大赛开幕在即,主办方为进一步弘扬古琴文化,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融合发展,特邀评委会专家畅谈古琴斫制技术与艺术的历史传承,解读古琴佳作的声学与形制审美。
徐君跃
大赛评委会副主席
浙派古琴演奏家、教育家
中国乐器协会古琴专业委员会主任
专家寄语
立足古琴制作艺术、非遗文化传承视野,首届古琴制作大赛成功举办,对于弘扬制造强国、文化强国之精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增强斫琴师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意义。赛事创建的创新合作交流平台,为提升全国古琴制作整体技艺水平,加速斫琴师职业技能标准制修订,更好地规范斫琴师队伍健康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古琴制作文化历史悠久,历代文人以“琴棋书画”为修身理性之宝。古琴佳作的形制和声音艺术审美,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传世古琴珍品当“九德”兼优,即琴音“奇、古、透、静、润、圆、清、匀、芳”,成为古人评判古琴声音之美的通识。像“九霄环佩”九德兼备之琴,已实属罕见珍品。当代古琴若音量适中、出音均匀、低音浑厚、高音清亮,能兼具“九德”中几个特点,当算是古琴优品了。浙派古琴清润而静,和润而远之高雅音色,也可为参赛斫琴师借鉴参考。再言古琴形制之美,琴体结构严谨科学,装饰合理相宜,线条洗练大方,漆艺纹理素雅优美,方能映射出古琴的传统文化内涵。
环顾当下文化环境,中西文化碰撞交融。为更好地传承古琴制作文化传统,当代斫琴师还需涵养自身的职业修为:其一,要提升传统文化审美素养,掌握木材学的基础知识;其二,要兼具古琴音乐演奏的实践能力;其三,要增强古琴音乐感知的敏锐度,对古琴音乐的情感表达有所感,有所悟。更为重要的是,斫琴师要真正理解古琴文化,特别是文人音乐独特的审美视野和艺术表达。
预祝首届古琴制作大赛圆满成功,大赛涌现出材质稳定,形制音色兼优的古琴佳作!
人物成就
徐君跃,著名古琴家、浙派徐门嫡脉。中国音乐学院古琴硕士。生于古琴世家,祖父徐元白和父亲徐匡华为著名浙派琴家。先后师从琴家姚丙炎、龚一、吴文光。
现为浙江音乐学院、广西大学硕士生导师、任中国乐器协会古琴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琴会副会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派古琴代表性传承人、西湖琴社社长、G20及杭州城市宣传片形象代表、文旅部人才中心古琴考级专家委员会委员、杭州市南宋文化传播大使、浙江音乐家协会古琴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澳大利亚中国琴会名誉主席、台州市建国70周年最优秀的台州籍音乐家、杭州市上城区音乐家协会主席、杭州市上城区南宋学院院长、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官、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客座教授、浙江图书馆文澜讲坛客座教授等。
现常年与多个国家及地区的艺术团体、优秀演奏家合作、交流,举办了多场个人音乐会及古琴讲座。著有《浙派古琴艺术》《浙派古琴教程》《天风琴谱新编》等,主编《全国艺术特长生古琴专业等级测评教材》、“《西麓堂琴统》钩沉”等。创作有《湖畔枫吟》《西湖梦寻》《仰湖山》《月舞》等。打谱曲目有《蔡氏五弄》《塞上鸿》《沧江夜雨》《箫韶九成》《苍梧怨》《雪窗夜话》《小胡笳引》《神游六合》等几十首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