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强国,创新有我”主题征文活动——宋恩辉:三十年铸一剑,钟情民族乐器研发-中国乐器协会 

微信服务号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协会工作>“技能强国,创新有我”主题征文活动——宋恩辉:三十年铸一剑,钟情民族乐器研发

“技能强国,创新有我”主题征文活动——宋恩辉:三十年铸一剑,钟情民族乐器研发

发布时间:2022-05-29

(转载本网新闻 请注明出处!)


宋恩辉,乐海乐器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兼研发技术一部经理。1993年进入乐海公司学习琵琶的制作;1996年进入北京民族厂师从史增权师傅学习古筝制作;2001年至今负责产品技术研发、技术改进、产品结构优化等工作;2015年荣获乐海公司“杰出贡献奖”。在乐器杂志先后发表了“筝的制作材料处理与制作技术应用”、“小型化大阮的设计与研发”等多篇论文,并先后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2017年荣获中国民乐“十大改革家”荣誉称号、2020年受聘于“全国乐器行业专家委员会”专家、荣获2021年度中国乐器行业“科技之星”称号。


“科技之星”感言


宋恩辉

全国乐器行业专家委员会成员
中国乐器行业“科技之星”
2017中国民乐“十大改革家”

乐海乐器有限公司研发总监


阅读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作为民族乐器制作研发队伍中的一员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择一事、终一生,以工艺精致、品质优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之核心,做事持之以恒、永不言弃 ,抓细节、重实效,秉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认真学习,勇于钻研创新、为民族乐器的传承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人物故事 | 宋恩辉:三十年铸一剑,钟情民族乐器研发

宋恩辉在工作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发扬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为了解决困扰古筝使用者和生产厂家多年的古筝琴头开裂问题,深入车间带领研发团队反复做测试,找办法,失败了重新再来,做市场调研,分析古筝产品适宜的存放环境,其温度、湿度对乐器的影响。古筝琴头开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内部应力不平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宋恩辉亲自到车间和员工们一起对材料进行了清水浸泡,蒸汽烘干及特殊工艺处理,为了降低材料的内应力。多次尝试和探索环境温、湿度对木材的影响,模拟梅雨季节的气候特征对产品进行测试,最终根据产品的特性、利用实木复合技术解决了古筝琴头开裂问题、保障了产品质量。


认真学习,匠心钻研


扬琴属于木质结构的一件乐器,在使用或销售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扬琴音板开裂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扬琴的质量和使用寿命,为了减少扬琴音板的开裂问题,他和扬琴研发团队的成员们,反复研究测试并做了大量的改进工作,在实验中发现扬琴的几根音樑弧度不在一个弧面上,这样音樑与两侧琴头交接就出现了过度不均的现象,导致音板弧面受力不均、音板厚度出现误差。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丝毫的偏差就会导致音板与音樑胶粘合不严,使扬琴音板出现应力不平衡问题,这样就会导致后期音板开裂、变形。使扬琴音板厚度出现偏差,严重影响扬琴的音色质量。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对扬琴音樑弧度进行改进,使几条音樑的弧面在一条弧线上,使音板内应力自然释放。同时在研发的过程中发现扬琴音板收缩缝过窄,当扬琴拴上琴弦后,扬琴音板受到琴弦拉力,预留的收缩缝被迫挤压合并,使扬琴受力产生的应力不能释放,导致音板变形鼓包,从音樑粘合处开裂,为了规范扬琴的音樑弧度控制音板开裂问题,宋恩辉带领研发团队做了大量的研发测试、从失败中找经验,他分析考虑到北方空气干燥,尤其是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扬琴音板容易受气候环境温湿度影响、应力不平衡而导致扬琴变形开裂。通过对扬琴产品结构、材料、框架承受力、制作工艺优化等不断的尝试,和多次反复的论证,他大胆提出:利用模具实现扬琴音樑弧度与樑峰宽度模具成型,并对扬琴上音板工序的操作进行优化减少框架应力,这样就避免和控制了扬琴音樑不规范的问题,同时采用粘合力强的化学胶、控制了扬琴音板开裂。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宋恩辉带领扬琴研发团队,在专家的指导下,研发了乐海-海之尊系列—虎啸中音扬琴、为了使虎啸扬琴中、低音区音色浑厚,在402扬琴的基础上增大琴体框架20mm,同时将低音区原来的临时音位改为固定式音位,增加了低半音琴码的设置,如#F和E及F三个音不再东挪西借,有了正式的家-专用音位。为作曲家创作带来低音应用的便利,演奏也很方便,应用时极易适应。产品弥补了其它品种402型中音扬琴低音区半音不全的缺憾。增加了有效弦长,使虎啸中音扬琴的声音更具有特色,各音区发音更加均衡,尤其是低音区的音色更加宽厚响亮,演奏更加顺手。

虎啸402扬琴音域对应五线谱的音高位置


开拓创新、匠心务实


宋恩辉在琵琶研发工作中发现中低档琵琶产品的音板薄厚度很难掌握,是琵琶音质提升的短板,受环境因素和刨面制作人员技术含量的影响,很难对琵琶音板厚度进行把控,于是他率先提出将琵琶的音板进行数据化生产,于是他亲自带领琵琶研发团队成员通过采集大量的琵琶优选琴音板数据,对琵琶的材料密度、结构进行综合分析,探索每一块音板存在的共性因素奥秘,根据音板的木射线多少和年轮宽度进行分析配置音板厚度,并做出数据化的样品琴,让专家鉴定音色,找出不足后再次优化完善琵琶的音板数据,在经过反复推敲、验证后,综合实验数据形成一套标准参数。最终根据音板木材密度利用智能数控加工,率先实现了中低档琵琶的音板数据化生产。与此同时实现中低档阮、扬琴的音板数据化生产。在保证音质的前提下,降低了工序技术含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从不服输,勇于挑战瓶颈问题


随着民族乐器的不断发展,乐器产品的研发的力度逐渐增大,产品的音质研发已经成为乐器研发制作的关键,琴弦是乐器的关键组成部件,琴弦的音准,音色直接影响乐器的的发展,可见琴弦的品质在乐器生产使用过程中的重要性,琴弦音质的好坏,音质纯净度是由琴弦钢芯材料所决定的,那么琴弦钢芯的时效处理势在必行。这么多年来人们对琴弦材料的研发较少,可借鉴的方案,查询的资料几乎都是空白,琴弦的好坏直接影响乐器的音质,影响演奏者演奏技巧的发挥,而琴弦的核心就是钢芯的质量,在钢芯的拔丝和琴弦的加工过程中都会产生应力,这些应力在使用过程中就会产生杂音,表现为琴弦不够松弛,音头不够圆润,为了解决琴弦应力问题,购买了许多相关方面的书籍,查阅资料,然而却找不到有关琴弦应力平衡的相关资料。于是多次走访中科院,向相关方面的专家请教并购买了真空光亮处理设备。 

初用此设备不知从何下手,处理出的琴弦钢芯锈迹斑斑,琴弦的研发道路坎坷,需经过无数次不断的尝试,不断的改进优化,实验、检测、验证、试用、反馈,最终验证了:在高温状态下利用惰性气体进行高温保护处理,从而降低琴弦钢芯的内在应力,减少琴弦的杂音,琴弦材料处理工艺是琴弦研发的关键技术,合适的环境温度可以改变琴弦钢芯的应力平衡,在高温下使其晶体重新排列从而起到调质降噪的目的,提升琴弦的纯净度,以满足乐器使用的需求。


总结经验、提升自我


宋恩辉在工作中虚心向音乐学院专家、教授请教,刻苦钻研,不断地提升自我,把乐器的乐理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根据木材密度、传导振动、对音色好的乐器进行声音采集、频谱成像,分析产品的特性,总结经验,形成标准、用于指导生产为提高一线生产员工的劳动技能,加强培训意识,及时组织车间工序进行技术项目培训,有针对性的讲解关键工序,关键点的技术把控,讲解关键工序操作要点,让工人熟练掌握本工序操作技能,有效的提升了产品质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积极参与编制了乐器使用保养扬琴100问、主编了琵琶100问。将乐器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及乐器存放需要的环境温度、湿度一一做了解答、乐器不同于其他产品,它不仅是一件乐器,而且还是一件工艺品,受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直接会影响到其音色质量。扬琴100问和琵琶100的面世,给使用者带来了很多益处,受到了广大音乐爱好者的一致好评。


宋恩辉从事工作三十年来,在长期不断的摸索和生产实践中,他深刻体会到:乐器科技与研发创新,是乐器生产征途上的永远命题,是乐器生产企业发展活力延伸的动力源,更是乐器行业体现中国制造的风标,尤其对乐海乐器强化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文化建设更具有深远的积极意义。为汲取先进生产工艺,宋恩辉认为虽路漫漫而志在求索,为智能化中国制造的实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为了中国乐器工业的辉煌,努力腾飞。

杂志期刊

2025年第6期

防伪码查询
品牌查询
钢琴调律师
提琴制作师
个人会员(特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