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强国,创新有我”主题征文活动——徐小峰:“琴”定终身的逐梦匠师-中国乐器协会 

微信服务号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协会工作>“技能强国,创新有我”主题征文活动——徐小峰:“琴”定终身的逐梦匠师

“技能强国,创新有我”主题征文活动——徐小峰:“琴”定终身的逐梦匠师

发布时间:2022-05-27

(转载本网新闻 请注明出处!)


手工提琴的独特之处在于制作师能根据木材的个性、质地,因材制作。优秀制作师能根据演奏者需求和演奏习惯创造出富有个性的提琴作品。一把纯手工制作的提琴,已经不再是一把简单的乐器,它更像雕塑、书法、绘画一样,已进入到艺术创作范畴,只有艺术家才能创造出更具艺术审美价值的提琴作品。一方操作台,大大小小近百种工具,艺术提琴创作并不亚于一场高精度手术,从破料到打磨、上色和调音,误差仅在毫厘之间,确是普通操作工和提琴制作大师的分水岭。为了提升泰兴提琴产业的文化价值,江苏凤灵乐器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师徐小峰通过结对帮带,助推泰兴提琴产业形成技师、高级工、中级工提琴制作人才梯队,泰兴乐器人以工匠精神带强区域产业,带动群众致富,助推乡村特色经济振兴发展。


“行业工匠”感言


徐小峰

全国乐器行业专家委员会成员
中国乐器协会行业工匠、科技之星
江苏凤灵乐器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师

江苏省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


阅读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作为中国乐器行业手工提琴制作技师队伍的一员我倍感自豪,并深感自身肩负振兴乡村特色产业经济的厚重责任。人要专心致志于一事,哪怕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完成。只有秉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能制出品质卓越的艺术作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提琴制作、研究和发展的道路上我会永不言弃。为助力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发挥自己一点热,为中国提琴走向世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人物故事 | 徐小峰:『琴』定终身的逐梦匠师
作为驻港部队优秀老兵出身的徐小峰,在2000年光荣退伍后,历时20多载完成了从“门外汉”到“凤灵乐器首席提琴制作师”的华丽蜕变。作为江苏省工匠、高级技师、乡土人才“三带”名人的徐小峰,以工匠精神引领泰兴提琴制作人才队伍,奏响了振兴乡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的时代乐章。


筑梦:不忘琴音绕耳的萌动

徐小峰的“琴缘”离不开黄桥的“琴缘”。1968年,上海国营提琴厂的六位黄桥籍工人怀揣创业梦想,毅然回到家乡创办溪桥乐器厂,在无法获取提琴制作核心技术的艰难条件下,他们通过筹资购买提琴,反复拆解临摹,终于在1971年生产出了属于黄桥人自己的小提琴。从此,宁静古雅的千年小镇似被一键激活,一座座提琴制作工坊拔地而起,一声声宛转悠扬琴音不绝于耳,敢闯敢试、追求品质的工匠精神深入人心。

徐小峰就是在这样一个充满灵动丝弦、富于浪漫气息的小镇出生。从小的耳濡目染,使他从少年之时便能脱口而出小提琴的每一个部件名称,提琴之梦的种子也从那时起埋在了他的心底,在他的记忆里刻下了琴声、琴韵、琴怀、琴结,以致后来,徐小峰在驻港部队服役的日子里,每思故乡月明,总能听到琴声朗朗,顿感力量焕发、精神抖擞。


追梦:触碰提琴制作的脉动


2000年退役后,徐小峰没有立即返乡,而是选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系统学习提琴制作。在学习班中,他不是最有天赋的,却是最努力的,为学会破料他花了4个月时间,每次学习磨刀一站就是几小时,但却从不言苦、从不言弃。
徐小峰白天学习提琴制作,小到琴头、弓弦,大到琴盒、琴板,一处一寸都严格完成;晚上学习理论知识,从材料的选择到配件的把握再到工艺线条设计等,一点一滴消化吸收。课程虽然枯燥乏味,但他却从学琴、制琴中感受到了弦动玄妙,体会到了制成乐趣。

学成之后,徐小峰返乡进入江苏凤灵乐器集团工作,正式踏上了提琴制作之路。在这里,他有了更多接触到高档提琴与国际制作大师的机会,同时也看到了自身制琴的差距与不足。为了能让这种差距缩小点,后来徐小峰又报学了中央音乐学院国际提琴制作大师郑荃工作室学习正宗的意大利制琴工艺,在这里得到了郑老师的悉心指点,在制琴工艺及提琴认识上有了质的提高。他不断地学习与钻研,沉迷于制琴技艺提升,慢慢地,工艺、音色越来越好,他深深地融入到了这一行,也深深地爱上了这一行。


圆梦:感受极品工艺的乐动


徐小峰在工作室进行手工提琴的制作


徐小峰不再满足制成琴,他开始追求制好琴,积极探索原汁原味的意大利工艺:每块琴板手工锯,每个琴孔手工钻,琴头、弓弦、琴盒、琴板……每一道工序反复精雕细刻。汗水腌渍眼睛,手上磨出血泡,他依然咬牙坚持着。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过数年的钻研与尝试之后,他终于制出了黄桥镇第一把达到世界先进水准的小提琴,提高了“黄桥牌”提琴的社会声誉。


徐小峰把提琴制作上升到艺术创作范畴,像对待雕塑、书法、绘画一样精益求精;从破料到打磨、上色、调音,他全程操刀、追求完美。为制作一把特殊要求的定制提琴,他潜心钻研1年,先后设计了700余个尺寸,一根音柱就换了十几种材料。他始终认为,提琴制作的紧密程度不亚于一场手术,误差仅在毫厘之间,确是普通操作工和工匠大师的分水岭,身为凤灵乐器的首席技师,做就要尽力做到最好。


徐小峰对提琴质量要求近乎严苛,坚持“零缺陷”。每次抽检到音质音色不好、制作工艺不到位的琴,他都会毫不犹豫敲碎,一年下来,徐小峰亲自敲碎的琴多达200 余把。在这种追求极致的高标准下,他制作的高档提琴均达到世界高档专业化标准,作品被评定为“联合国科教文化礼品”,广受好评与青睐。


助梦:甘做带富传承的驱动


中国乐器协会理事长王世成一行考察调研凤灵乐器


2006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徐小峰,开始注重发挥自身先锋模范作用。他自觉扛起“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使命重担,竭尽全力去帮助更多的人追梦、圆梦。
他带头学习钻研,参与研究的“微生物酶剂”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参与研究的“木材微生物改性与提琴音质改良”项目,对提琴木材的改性处理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参与编写的《提琴制作工》职业技能标准及教材等文件,为提琴制作和提琴制作师的标准指明了方向。
他着眼技艺传承,经常深入企业、学校开办公益课堂,讲授提琴制作知识。有同行向他请教制琴技术难题,他总是毫无保留、倾囊相授。对待学徒,他手把手传授技艺,不厌其烦地纠错指导,直到学徒能适应技术水准和数据要求,他才安心放手。徐小峰总说:“我希望能带出更多优秀的工匠,真正为家乡做点实事!”

凤灵乐器集团中高端手工提琴工作室


他牢记带富宗旨,牵头创立大师工作室,近年来结对帮带了近 60 名匠人,教育培训了 2500 余名农民学习制琴工艺,为 56 户困难家庭提供了就业辅导、创造了就业收入。在徐小峰和像徐小峰一样的提琴工匠的影响带动下,全镇现有3万余名农民从事小提琴制作,黄桥提琴艺术教育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他对自己两个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专心致志做一件事,哪怕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徐小峰身材高瘦、衣着朴素、安静寡言,站在人群里极不显眼。但只要提起小提琴,他就会两眼放光、兴奋不已。“未来的路还有很长,我会努力带更多的人一起把提琴做下去、做最好,不遗余力推动黄桥提琴产业跻身世界先进水平!”徐小峰坚定地说道。

江苏泰兴黄桥民众提琴文化蓬勃发展


人物履历:徐小峰 男,汉族,1979 年 11 月出生,2006 年 11 月入党,现任江苏凤灵乐器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师、技术部主任。2016 年被评为泰州名匠;2017年被评为江苏省制作工匠、江苏省突出贡献先进个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2018年荣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获中国乐器协会“行业工匠”、“科技之星”;2020 年被评为“泰州最美退役军人”,被聘为“全国乐器行业专家委员会专家”,荣获江苏乡土人才“三带两助”建设成果展铜奖、江苏轻工协会“十大工匠”称号。

杂志期刊

2025年第6期

防伪码查询
品牌查询
钢琴调律师
提琴制作师
个人会员(特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