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乐器行业2021年度科技创新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1-12-09
(转载本网新闻 请注明出处!)
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百年庆典,这一年,中国乐器协会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紧紧围绕构建科技创新格局,推动行业融合发展主题内容,在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搭建科技创新行业大平台、完善标准化技术体系、务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
一、“四个一工程”有序落实,行业创新热情高涨
1.全行业搭建一个科技创新工作体系。由101人组成的行业专家委为支撑,40多家骨干企业推荐了各单位科技负责人和联络人,形成了协会和分支机构组织协调、专家委针对性指导、企业落地推动的科技创新“三级联动”工作体系,联动效果不错。
2.共建一批技术研发平台。全行业目前已建立了各级科技研发平台47个,其中珠江的技术中心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联合命名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全行业省部级科技研发平台25个(包括中国轻工联命名的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工业设计中心),协会命名的研发基地4个,地方(县、市)级命名的平台6个,企业与有关科研院所共建的企业级平台11家,不同程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集中推动和评价一批优秀科技项目。今年经过协会评价和推荐的项目较多。其中中国轻工业科学技术奖推荐19个项目,工信部和中轻联共同评选的“升级和创新消费品(轻工)第八批”推荐20个产品,中国轻工业工业设计中心推荐4家,中国轻工业重点实验室推荐1家,中国轻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荐3家,中国专利奖推荐3个,行业征集的三级科技项目53个。
4.组织一场“科技创新成果展示”活动。大会前期共征选了48项成果,其中跨界融合的项目5个,协会官微11月份已全部刊载,协会的杂志也分期进行了宣传,本次大会期间又做了全面展示。这充分反映了乐器行业的科技创新工作做到了实处、融合有效、量质并举。
二、科技投入持续增量,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乐器行业以“扩大乐器中高端产品比重”为抓手,致力全产业链科技创新,并注重多元产业融合。一年来,全行业企业科技投入持续增长,前不久,协会对各类乐器的18家骨干企业做了抽样统计,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9.9亿元,完成科技研发投入3.62亿元、完成技术改造投入2.22亿元,累计技术创新总投入5.8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6.5%,比2019年的4.69%上升1.81个百分点,也高于2020年全国轻工行业百强企业2.8%的平均水平。
强劲的投入带来了创新成果的收获,今年全行业申报中国轻工业科学技术奖19项,比去年增长72.7%,初审全部入围,最后9个项目分获一、二、三等奖;申报“升级和创新消费品(轻工)第八批”产品20个,入选10个,分别较第七批增长81.8%和100%;珠江、吟飞、上民一3家企业的设计中心被认定为中国轻工业工业设计中心,珠江钢琴工业设计中心还获得了参选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资格;3家企业荣获轻工业“十三五”科技创新先进集体,3名行业科技精英荣获先进个人;另外,珠江“挑战者QC小组”和“工匠人QC小组”被评为“全国轻工业优秀质量小组”;江苏黄桥“中国提琴产业之都”服务平台荣获全国轻工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三、标准工作卓有成效,专利成果平稳增长
本年度累计完成制修订标准18项,其中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8项,团体标准6项(超过前三年之和),国际外文版1项;同时还完成了2020年结转的20项标准的完善、审批、发布工作,其中行业标准14项、国际外文版6项;在今年的国家标准中《乐器产品中多环芳烃的测试方法》和《乐器有害物质限量》两项标准填补了国际标准空白,《乐器有害物质限量》外文版已经立项研发。由于工作出色,被中轻联评为“十三五”轻工标准化工作先进集体。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专利成果统计,本年度乐器行业累计授权专利1301项,与去年持平,总量不少,但其中发明专利244项,仅占18.8%,低于“十三五”时期的平均占比,且应用型的发明专利占主导,创造型的发明专利较少。专利成果的转化应用和产生的效益成效显著,今年申报19科技奖项目和20个升级和创新消费品中,有28项申报了各类专利,占项目总数的71.8%,这充分说明专利与创新成果在行业高质量发展中真正发挥了作用。
四、人才培养机制逐步完善,职业考评鉴定发力
目前,协会已建立起完整的职业技能考核、考评、发证与管理体系,国家职业大典中已确认的乐器行业9个职业。其中钢琴调律师专业考评、鉴定从2003年至今从未间断,今年到三季度已完成514人次,多年累计完成考评、鉴定8851人次,成绩是显著的,但与调律师队伍增长相比,我们还需要加倍努力。今年协会又组织向国家人社部申报了“斫琴师”和“乐器设计师”两个新职业,专家评审已经通过,等待发布。按照当前9+2的职业分布,基本涵盖了乐器的专业门类,为培养一线的能工巧匠队伍提供了保障。
到目前乐器行业已拥有大国工匠2名,行业工匠27名,行业科技之星127名,涌现出了一批科技创新行家里手。另外,中国乐器协会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和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全国钢琴调律职业技能竞赛,是钢琴调律行业规格最高、范围最广、最具权威和最具影响力的全国二类职业技能竞赛,获得决赛前3名的选手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目前已成功举办了3届,参赛选手累计超过1100人,共有9名选手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光荣称号。全行业科技创新人才形成专家委、科技之星、能工巧匠并驾齐驱的新格局。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美育教育工作精神,跨界培养音乐教育人才,协会与天津有关方面合作成立了“中国乐器协会职业培训(天津)中心”,并在今年7月份的音乐教育大会期间,举办了首期公益培训班,来自甘肃、青海、新疆、西藏、河北等地学校的80多名老师参加了培训。协会的社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采用联合培训的方式,举办了钢琴、提琴、吉他、古琴、古筝、铜管乐、打击乐等各类专业的音乐教师培训班,累计考评发证2000多人次。加上协会主办或支持主办的钢琴调律师大赛、国际提琴制作大赛、电子音乐大赛、吉他制作大赛、6·21期间各类艺术比赛等五大赛事,已经形成了社会音乐教育的教、培、赛、评循环体系。人才工程的推动为全产业链科技创新和“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
五、专家委职能目标明确,面广量大成效显著
全国乐器行业专家委员会经协会八届一次理事会审议通过,101位专家涵盖了乐器科技、音乐教育、器乐演奏、乐器声学、产品制作及相关技术领域的精英。一年来专家委按照六大主要职能履行责任,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指导完成了乐器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二是专家委全程参与了天津茱莉亚音乐学院国际乐器采购项目的评价,在专业配置调整、合理降低采购成本、指导部分产品国产化等方面彰显了专家委的综合实力;
三是较为系统的为1家成长型企业十四五规划的编制作了前期咨询,为1个产业集聚区的产业提升与园区建设规划提供了前期咨询服务;
四是有序开展新品首发、三级科技项目、轻工科技奖申报初审、行业科技年成果等项目的评价工作,充分发挥专家委智库的功能;
五是积极参与行业产业集群的创建、评审以及复评工作,指导产业集群科技、文化、品牌、国际交流和创新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六是指导完成了“斫琴师”和“乐器设计师”两个新职业申报和评审工作;
七是群策群力参与和指导了在天津举办的国民音乐教育大会,专家委从筹备、筹划到主旨演讲、大师课程,到处看到专家的身影,据统计参与专家达到40多人次,参与度是整场活动和专家总数的两个40%以上。
另外,从今年各企业参与科技创新年活动以及申报的各类创新项目看,超过80%的项目都是由专家组成员在各单位主导或参与的,所以说专家委工作是可圈可点的。
六、借力音乐教育平台,促进产业科技创新
为了实现“乐器成为家庭的标配音乐成为生活的刚需”的远景目标,协会认真研究国家推进美育教育政策,从延伸乐器产业链、拓展产业空间、促进产业科技创新出发,精心搭建平台,组织与音乐艺术相关联的各项活动。
6·21国际乐器演奏日活动已经遍及全国180多个城市,参与演奏单位(团体)800家,演出2500多场次,直接参与演奏人员达到30万人,在国内外产生很大影响。连续举办了四届的国民音乐教育大会是高潮迭起,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今年的第四届国民音乐教育大会协会与天津市教委等相关单位合作举办,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100场大师课内容丰富、演讲精彩,课程中围绕美育教育的话题成为主流,互联网技术应用以及音乐科技的论坛讲座占20%,理念创新、课程创新、方法创新贯穿了大会全过程;来自全国各地的音乐教师现场听课超过5000人次,李妲娜、周海宏、王宏伟、郑莉等音乐大家的课程是场场爆棚;三场京津冀联合乐团举办的音乐会和华夏未来音乐节奉献了一场场艺术大餐。最直接惠及厂家的举措是乐器留购,天津市教委、市关工委联合发文,为全市的优秀学生乐团采购乐器,采购金额达400万元,联系学校(乐团)34个,涉及到11家企业的20多个品种,乐器留购将作为国民音乐教育大会一种新的合作模式持续推广。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第二年,全行业要在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指导下,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打造科技、产业、金融紧密融合的创新体系。其中,人才队伍建设,是科技创新的关键,是行业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协会经研究,确定2022年为乐器行业“人才建设年”。
2022年,协会将就人才队伍建设出台具体实施办法,通过职业能力评价、高端人才专题培训等路径,赋能科技创新。同时,紧密围绕乐器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继续优化科技创新体系;引导科技项目产业化,推动创新成果见效益;继续推进“两翼发力、六轮驱动”的长远目标;鼓励企业继续加大科研与技术改造项目的投资力度,在创新研发的人员配备、资金投入、平台搭建、成果鉴定等方面持续发力。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正确认识和把握行业发展新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从供给侧改革发力,适应和满足日益增长的音乐文化消费市场需求。以科技创新、“三品”战略、智能绿色、产业集群、人才培训、跨界融合、国际合作等推动乐器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乐器制造大国成为乐器强国宏伟目标而共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