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乐器行业创新提升的一年,经历了诸多困难与挑战,一是美国贸易保护造成乐器出口波动,二是劳动力、原材料和环境治理成本继续攀升,三是国际濒危物种保护组织将玫瑰木列入出口限制目录,吉他产业实行出口许可证,不能享受出口退税政策,四是国家将进口乐器关税由17.5%降到10%,国外乐器进口呈增长趋势,对民族品牌中高端产品压力增大。加上乐器消费市场日新月异的挑战,倒逼乐器行业进入创新提升期。在机遇与挑战面前,乐器协会各分支机构和会员单位积极应对,调整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开展广泛深入地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乐器科技创新重点工作与阶段成果
1、内外兼修,品牌地位有所提高
从内部看,技术改造持续开展,质量与品牌意识提升,生产工艺装备改善,产品标准化、系列化和智能化加强;从外部看,企业加大市场投入,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加速,品牌推广与国际化合作成市场亮点,涌现一批骨干企业走出去,大胆尝试收购或控股国际知名品牌,例如:珠江钢琴并购德国舒密尔钢琴、柏斯集团收购格德里安钢琴、森鹤乐器投入法国著名钢琴品牌普利耶都取得丰硕成果。目前乐器行业省市著名品牌50余个,高新技术企业近20余家(享受15%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企业实力和品牌地位明显提升。
2、行业科技合作及重点科技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去年行业科技大会的重点科技合作项目,在各个分支机构和骨干企业通力协作和项目组扎实有效的推进下,成绩令人欣慰。例如:民族低音拉弦乐器改革,由中央音乐学院提琴制作中心、上海民乐一厂和凤灵乐器集团分别组成3个专业攻关小组,经过反复研究实验,与院校、专业团体合作,创做了“大华琴”、 “大瓷琴”、“贝拉琴”新一代样品,经专业团体使用,反映良好,10月24日,协会主办、中央音乐学院提琴制作中心协办,在中央音乐学院组织了专家测评座谈会,声学部分采取专业人员演奏,测评专家背对背评价,产品形制和工艺面对面比较研讨,研发人员和专家深度交流,对3款民族低音拉弦乐器逐项测评。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中国歌舞团、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专家对阶段性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下一步改进目标。
声学木材研发团队由行业声学木材研发基地成都川雅木业公司与东北林学院合作,珠江钢琴、海伦钢琴、雅马哈钢琴、红棉乐器等骨干企业积极参与,项目在全球资源调研、科学选材和加工工艺研究等方面有较大突破,并进行批量投产推广,新的声学木材加工基地正在紧张建设中。
电鸣分会和MIDI技术工作委员会坚持与美国国际MIDI协会合作,开展国际MIDI技术交流与推广,得理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光中,经行业推荐,被选为美国国际MIDI协会技术委员,直接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为中国乐器行业在国际技术组织赢得话语权。
民族膜鸣乐器蟒皮科研项目,从人工繁育养殖和人造蟒皮两个方向突破。人工养殖蟒蛇皮经过多年大胆尝试,经过人工繁育、饲料研究、人工养殖和野外放养,所产蟒皮基本能够适应二胡等民族膜鸣乐器需求,人造蟒皮坚持绿色环保理念,经过反复试验和应用,开辟了民族膜鸣乐器声学材料的新途径。以上行业重点项目还将在会上与大家分享。还有不少行业合作和企业创新的项目取得了喜人的成果,推动着乐器产业转型升级。
3、以“创四新”为动力,推动中高端产品成长
近几年,我们把乐器中高端产品提升作为行业科技创新的重点工作。新材料方面,玫瑰木代用材、进口阿拉斯加云杉音板原木等提升吉他、钢琴、提琴指板和音板质量;簧片材料选用解决手风琴、口琴声学品质的瓶颈;人工养殖蟒蛇和人造蟒皮支撑民族膜鸣乐器可持续发展;环保油漆、包装材料等一批环保材料应用推广,解决了工业污染源治理和保护环境的重大课题(有的新材料成本略偏高)。
新技术、新装备研发推广,重点在产品设计、数控精密加工、焊接及组装、产品检测等方面技术推广。新设备除了木工、板金、组焊、抛光电镀等通用新技术推广应用之外,企业与院校及科研单位合作自制或委托加工大批乐器制作专用设备装备。
新产品重点发力中高端,用提高技术附加值和文化附加值等方法,提高新产品市场竞争力。民乐分会龙头企业带头,与院校、专业团体紧密合作,组织专业型产品研发制作车间或小组,将中华文化、品牌文化和制作名家资源融入产品,推出了一大批传承创新型产品,成为展会和业内传颂的佳话。10月上海国际乐器展上民一厂推出的一款一百多万的工艺收藏版古筝,一亮相就被商家购买;珠江凯撒堡钢琴坚持中高端路线,近期创新型号通过轻工创新产品奖评审;中国提琴制作师又在国际比赛获大奖;协会口琴专业委员会主办“亚太口琴艺术节”,迎来了2800多名国内外嘉宾和代表,中国口琴备受国内外演奏者好评。
4、行业科研基地和企业技术中心及专业实验室有所加强
经过协会和分支机构及骨干企业的共同努力,目前有四个行业科研基地(声学木材、民族膜鸣乐器蟒蛇皮、手风琴簧片研发和吉他工艺研发),为解决行业重大科技课题做着努力。以珠江钢琴集团国家级技术中心和一批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为代表骨干企业科技研发机构不断加强,成为行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有力保障。
钢琴、民乐、管乐、电声、手风琴、口琴、乐器配件以及钢琴调律师、提琴制作师分会都因地制宜,开展行业技术交流和项目合作。钢琴调律师分会承办“亚太钢琴调律师联盟大会”及行业年会,组织了多场国际性的技术讲座,受到国际同行和业内好评。
5、乐器科技成果转换为专利和技术标准,成为抢占市场高地的利器
目前,乐器行业完成112项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制修订(不含完成审定报批的项目),其中国家标准19项,行业标准93项。今年完成了《MIDI键盘通用技术条件》、《尤克里里》、《小提琴》、《小提琴弓》、《提琴通用技术条件》五项标准审定,年底还要完成《电鸣乐器能耗设计通用技术规范》国家标准的审定。按照联合会要求,乐器行业团体标准作为标准工作市场化试点,是政府主导的国标、行标体系的补充或延伸,为乐器产业快速发展和市场规范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2017年,乐器行业共申报技术专利1317项,其中发明专利423项,实用新型专利579项,外观设计专利315项。发明专利占总项目数32.12%。技术专利已经成为衡量产品和单位技术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提升技术附加值,提高产品利润和市场占有率的有利条件。
6、乐器行业技术人才培养转型升级有所突破
2017年国家简政放权,取消了大部分国家职业培训鉴定项目,只有少部分关系国计民生和安全方面项目保留,提出职业技能培训以企业培训和行业及社会职业培训相结合的原则,同时强调职业教育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协会按照联合会精神,在职业培训指导中心的指导下,启动全国钢琴调律行业标准培训鉴定工作,4月份,协会办公会决定加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方案》经七届四次理事扩大会议审议通过,5月8日,发布“关于正式恢复和加强钢琴调律师培训认证工作的通知”,各鉴定站和相关院校积极组织落实。9月12日,在北京劲松职业学校组织专题研讨会,进一步落实有关措施,介绍钢琴调律联盟标准体系和院校双证服务项目。协会与国际先进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合作,组织钢琴调律联盟标准培训认证平台,是职业技能培训国家及行业标准的补充和中高端培训的试点。协会组织对26所有钢琴调律专业的院校进行摸底调研,提出加强院校与行业技能培训的合作的任务,并安排年底完成原国家标准转换为行业标准的补充修改意见采集,明年上半年完成标准补充修订。充分发挥原职业技能鉴定站的作用,加强行业与专业院校的技术合作,服务院校双证培训需求。预计今年钢琴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人数将超过500人。
协会各分支机构和骨干企业与专业院校开展人才培养项目,从中央院、中国院、南京艺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到省市艺术类院校,合作办班、代培和定向培养技术人才已经在行业展开,校企合作项目超过20个,并收到明显的成效。
10月份,经行业推荐,中轻联与全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联合组织专家评审,郑荃教授被评为中国轻工“大国工匠”。本次科技大会前,协会又组织乐器行业开展“科技之星、行业工匠和创新优秀企业家”推荐学习活动。经本人申请,所在单位推荐,行业专家组审核通过,授予王琳琳等25名同志评为2018年中国乐器行业“科技之星”,此次“行业工匠和优秀企业家”等推荐学习,放到明年理事(扩大)会暨乐器协会30周年纪念活动一并组织。
今年,乐器行业许多单位都获得了行业和地方科技创新奖项,珠江钢琴荣获2017轻工百强(研发能力)、吟飞科技荣获轻工百强(电商能力)称号。其他获表彰的单位待年底统计后再做宣传推介。围绕行业科技创新还有许多可以总结推广的事项,时间关系请各分支机构在本行业总结交流活动中推荐学习,在此不做赘述。
二、2019年乐器行业科技工作重点
新的一年,我们将面对更加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国内市场国际化、专业化和信息化进程加快,科技创新和音乐文化产业发展将继续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但是国家对税收、环保和进出口管理也会更加规范,企业唯有经过科技创新提升自我,适应市场,才能过好日子,健康发展。2019年行业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措施,总体概括为“坚持一条主线,突出三大重点,建立三个机制”,即:坚持行业发展技术路线图,梳理科技创新项目体系;突出行业科技合作服务平台、加强行业及跨界科技项目合作,推动科技人才战略;三个机制是,分支机构和行业科研基地合作共赢机制,优秀科创人才激励机制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一)合力搭建行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1、科技信息服务平台,让科技信息动起来
协会综合业务部对接中轻联主管部门,建立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快速信息通道,并与国际同行业、院校科研单位和中国乐器信息中心等单位密切合作,逐步组成科技信息采集交流平台。采取重点活动对接和常态科技信息发布形式,及时准确为会员单位提供行业科技信息服务。创造条件编制《乐器科技信息快报》(网络版)。
2、搭建科技创新专家及项目合作平台,让科技资源聚起来
拓宽行业科技合作视野,协会和分支机构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与国际行业协会和著名企业合作,广泛聚集国内外科技项目和科研单位及专家资源,为行业和会员单位提供专家咨询、项目对接等服务。2019年,支持会员单位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落实科研院校合作单位3个,国际科技合作类项目2个,充实行业及院所科研专家,逐步积累行业科技资源库,争取在科技大会期间组织“科技项目专家与行业对接洽谈活动”,发布技术专利、项目成果和交流经验。
3、行业重点科技项目对接服务平台,把企业、行业和政府连起来
按照王理事长要求,协会综合业务部认真对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综合业务部,加强行业科技创新等各方面的工作服务力度。包括:政策宣贯、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轻工重点实验室、技术标准制修订、品牌培育、创新项目推荐、申报绿色工厂、共建特色产业基地等十多项重点工作。协会适时加强协调服务机构力量,打通上下通道,反映行业、企业诉求,使乐器行业紧跟国家科技创新的步伐,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4、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服务平台,让技术培训活起来
自2002年以来,乐器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有6931名钢琴调律师、132名提琴制作师取得国家相应级别职业资格证书。2019年,一要实施行业培训鉴定计划,完成标准补充修订,二要完善职业技能鉴定站培训鉴定职能,三要为乐器技能专业院校提供双证培训鉴定服务。同时积极开展钢琴调律联盟标准培训认证工作,作为行业标准的补充和中高端试点。
在推进钢琴调律技能培训鉴定基础上,加速筹备西管乐器、吉他、提琴、电鸣乐器和民族弹拨、拉弦乐器等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制定行业职业标准、培训中高级教师、完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实操训练和行业职业鉴定等。
(二)合力办好7件实事
1、梳理行业科技项目框架体系,做好顶层设计
协会和各分支机构组织专业小组,针对影响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难点,梳理出全行业和本行业重点科研项目课题体系,按协会和分支机构及骨干企业三级管理,并不断完善补充。依据课题体系,制定年度科技攻关计划,分阶段组织实施。请各分支机构和行业科研基地于2019年4月底之前,提出各行业科技创新两年任务体系和近期计划,各分支机构按时报告,协会组织专家组汇总整理成“乐器行业科技创新实施方案”。
2、落实行业年度重点攻关项目计划
近期乐器行业重点科技方向:乐器声学(声学材料、声学测试分析、乐器声学改善);智能加工装备与技术工艺(通用设备应用、专用设备研发);乐器表面处理与环保技术(木材、金属材表面砂磨与油漆)等。具体项目,一是民族低音拉弦乐器改革三个项目组在多年研发取得阶段性成果基础上,重点推动乐团试用改进,在音色融合度和演奏性能方面不断研究改进,年内争取有新的突破;二是声学木材研发项目在钢琴音板批量应用基础上,扩展到吉他、提琴音板研究与应用。乐器特色产业基地可以组织民乐泡桐、苦竹和蟒皮声学项目研究。三是环保材料和先进工艺设备推广,重点从环保油漆的选择,工艺研究与应用,环境治理经验推广。协会和相关分支机构将对以上三个重点的各个合作项目进行跟进和配套服务,组织专项交流活动。
3、办好全球业内新产首发平台
今年上海展主办方就全球新品首发进行初步尝试,试点采取企业按条件申报,在展会客户网观众投票推荐,再请专家委员会审核确定。目的是利用上海乐器展全球最大的国际化商贸平台,搭建行业科技创新新品首发的机会。首发产品设立创新产品展示专区,并组织媒体专访网络直播。今年时间紧,宣传推介不够,很多骨干企业没有申报,希望2019年大家积极参与。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真正把全球新品首发平台做实做好。
4、组织中高端产品供需交流活动
面对乐器进口关税下调,国外名牌产品已经加快中国市场布局,行业中高端产品升级推进,消费者专业需求越来越高,协会计划在上海乐器展或北京音乐生活展期间,或在行业科技大会时,组织中高端及进口产品供需对接活动,用专业对接的方法尝试搭建专业产品市场服务平台,也请各位常务理事提出宝贵意见。
5、技术专利转换、保护知识产权,发挥技术标准对行业引领作用
按照乐器标准化体系,组织好2019年国标、行标制修订,完成国家标准《电鸣乐器能耗设计技术规范》(2018年底)、行业标准《手风琴》等4项制修订。同时认真落实团体标准调研起草,重点在乐器消费、技术服务和信息化、智能化等跨界合作的领域展开。现正在进行的有星海、珠江、海伦等单位起草的《键盘乐器智能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吟飞、乐器研究所等单位起草的《绿色产品评价 乐器》两项团体标准。团体标准市场化特点,会有新的发展空间,同时又要避免系统混乱和粗制滥造的现象。
6、筹建国际化、高水准、多专业的中国乐器修造学院
目前,乐器技术人才培养是行业发展的瓶颈,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是短板,缺乏综合性培训平台。我们总结多年国家标准培训鉴定经验,实施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钢琴调律师培训鉴定计划已经落实,每年400-500人次的规模将持续推进,其他专业也在积极筹备。为了尽快解决行业中高端人才系统培养和提升的问题,今年在中法技术合作框架下,协会与法国布菲乐器集团、法国欧洲音乐技师学院合作,组建中法合作中国乐器修造学院为行业人才培养创造了机遇。协会推荐江苏高等职业艺术学校作为乐器修造阅历教育的共建单位,四方已经于10月签订合作意向,准备在中法合作乐器修造学院先设立钢琴、提琴、吉他和西管乐器修造专业,逐步扩展到民族乐器、声学研究、工艺研究等专业,并设立面对乐器行业和社会的中高端乐器修造人才培训基地。合作各方正在就专业教材、师资培训、运行成本和市场需求进行调研准备,此次会上发了一个乐器专业修造人才需求调查表,请大家根据实际需求提出意见和建议。总体设计应当是博采众长、企业参与的乐器修造联合学院,如何发挥专业院校的专业优势,如何引进法国、德国、美国、日本等乐器修造专业的资源,还有待细致的工作,我们完全可以整合成多层次、跨区域的乐器修造培训体系,这样才能与世界乐器制造大国身份相匹配。
7、落实激励机制,开展科技创新人才推荐学习活动
为了更好地推动行业科技创新工作,推动人才战略,协会研究决定自2018年起,在行业内部免费开展“科技之星、行业工匠、优秀企业家”推荐学习和评选表彰活动。本次大会对获得“科技之星”称号的,进行推荐学习。2019年理事(扩大)会,将组织行业工匠和创新优秀企业家推荐学习表彰活动,鼓励行业科技创新先进代表,开展科技创新经验交流推广。
乐器科技创新是一个艰难而长期的任务,我们还有很多项目可以展开,很多问题有待探讨。让我们团结起来,勇于挑战国际先进技术,敢于战胜自我,善于落地生根,用行业的智慧和社会关爱,搭建通往世界乐器强国的桥梁。
2018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