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端产品,品质乐器引领消费升级 2017中国乐器协会七届五次常务理事(扩大)会暨科技会在宁波召开
发布时间:2017-12-15
(转载本网新闻 请注明出处!)
编者按:正值全国、全党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为建设“美好生活、美丽家园”发力的大环境下,中国乐器协会于12月4日-5日在宁波召开了七届五次常务理事(扩大)会暨科技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党委副书记、中国乐器协会理事长王世成,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中国乐器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曾泽民、副理事长王松美、秘书长陈晋武以及理事单位领导共计13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也得到了宁波市领导的高度重视,表示祝贺。
本次会议内容丰实,采取三位一体的立体化会议模式,常务理事会内容基本采取书面发言形式,科技会内容采取专题讲座、深度对话、项目交流,突出了跨界融合,坚持市场导向。
用感性智慧把技术变成艺术,让乐器产品成为作品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技水平的差距已经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重视,但感性素质的差距还没有获得起码的认知。然而,感性素质的培养只能通过艺术教育来实现,这也是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艺术教育、向百万大学生普及交响乐等举措的深层意义。本次会议特别邀请了我国著名音乐美学家、音乐心理学、教育学家,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教授,就“音乐文化素质与设计创新”进行了专题讲座。周海宏教授指出,提供充分良好的艺术教育,培养高感性素质的国民,是建设美丽中国、创造美好生活的基础。而提升全民族的感性智慧和感性素质,需要通过包括音乐在内的艺术教育来实现。乐器的基本特征就是实用性能与感性样式并重,中国产品缺少国际竞争力,在一些产品上固然有“性能质量”方面的原因,但是在许多产品上是由于“感性质量”差。全社会普遍的感性素质低,导致了全社会普遍的对感性质量的要求低。这是我们的产品设计水平上不去最根本的社会原因,也是我们的环境质量差的最根本原因!只有在良好感性环境的要求下创造出来的产品才能很好的服务于消费者。针对乐器行业的发展,周海宏教授提出了用感性智慧把技术变成艺术,让乐器产品成为作品的观点。
专家与企业对话,助中高端产品发力
近年来,随着消费的升级,品质消费趋势显著提升。在刚刚结束的上海国际乐器展上,中高端化、智能化和健康化的乐器产品走俏,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在《中国乐器行业科技发展路线图》里的5个战略目标中提出:“中高端乐器产品占30%以上”。要想实现这个目标,首先是要密切与专业院校的专家和乐团的专业演奏家结合,及时地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实现产业升级和产品升级换代至关重要。为此,行业建立了一批由院校专业老师和乐团演奏家组成的专家团队,需要时,还将聘请国外的专家参与,为行业“中高端产品发力”服务。本次科技会首次尝试引入“专家与企业对话”环节,邀请了星海音乐学院钢琴系教师、珠江恺撒堡艺术家涂宇亮,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潘文,宁波市打击乐艺委会理事、青年打击乐演奏家朱家琛三位演奏专家与企业技术带头人组成新的组合,就钢琴、古筝和军鼓三类产品的“中高端产品需求与研发”进行了深入的对话与交流,共同探讨中高端产品阶段性成果和待解决的课题,体现了市场导向和专家引领。
民族低音拉弦乐器与民乐仿生皮的研制,应对民乐演奏急需
过去一年多来,全行业在围绕乐器行业技术路线图,组织行业科技合作,推动人才战略发展。先后组织了民族低音拉弦乐器、蟒蛇乐器替代材料、声学木材等重点科技项目攻关,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科技项目交流环节,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国际提琴制作大师郑荃,上海民族乐器一厂高级技师张建平,江苏凤灵乐器集团项目组代表钱富民,北京乐器学会会长、中国戏曲学院京胡制作及演奏家刘正辉,江苏泰兴琴艺乐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就这两项科技项目的推进与成果进行了分享和交流。郑荃教授表示,民族低音拉弦乐器的缺乏,困扰了我国民乐界近半个世纪。几十年来我国的乐器制作界作过上百次的试验,设计了几十种民族低音拉弦乐器,但是,民族低音拉弦乐器的设计,制作及推广方面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目前,在中央音乐学院提琴制作研究中心延续近30年来的研制4种型号民族低音拉弦乐器样琴的基础上,对目前民族低音拉弦乐器的改良和使用情况作了充分调研,通过录音取得声学特征数据并作筛选、分析,吸收诸家之长,借助提琴族乐器设计制作的声学原理和技巧,进一步改良完善Ⅴ型大华琴的设计制作工作。下一步还将制成满足一个民族交响乐团低音声部使用的一组乐器, 通过录音和试奏, 争取使新设计的民族低音拉弦乐器进入实用推广阶段。
研制替代野生蟒皮来制作民族乐器的战略任务,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制琴师、研究人士和专家学者的奋斗目标。以中国戏剧学院刘正辉老师为代表的研制团队,通过近20年的努力,在仿生皮材料的研究和在民族乐器上的应用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为实现环保仿生皮研究成果在中国民族乐器上的广泛应用。同时上海民族乐器厂在仿生皮乐器方面的研发制作应用也为这项事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刘正辉老师表示,仿生皮民族乐器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演奏家们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舞台效果充分证明了仿生皮乐器的音质,在音质、音色及稳定性方面均等于或超过野生皮制作的乐器。
环保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或可带来涅槃重生式发展
刚刚结束的十九大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铁腕治污,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环保部也明确表示“环评制度只会加强,不会削弱”,意味着环保部将进一步落实环保的倒逼力度。乐器制造业内人士也均表示,新《环保法》的实施对整个化工行业影响较大。短期来看,中小型乐器企业受此影响明显,对于环保不达标的企业或责令整改,或直接“关停”;但从长期来看,环保新措有利于倒逼乐器企业经济转型升级,实现新常态下科学发展新跨越。天津津宝乐器在环境保护、减排治污等方面都走在行业前列,那么,它们是如何实现绿色发展,又有哪些先进经验呢?据津宝乐器公司一分厂厂长李中华介绍,一直以来,津宝乐器公司把“加大环保投入,驱动治理技术升级和治理水平的提高”作为公司发展的重要举措,从2010年开始,启动第三轮大规模治理设施升级改造阶段。到目前已累计投入改造资金4600万元,对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水治理、煤改燃、抛光粉尘、有机废气等工艺环节进行综合治理。目前全部改造项目均已完成并通过环保部门的验收,运行良好。
环境治理是当前重点任务,乐器行业必须要做到与国家同步,要加强行业自律,要向诸如津宝乐器公司这样一批“环保先行”的企业学习先进经验以及履行社会责任的优良做法。全行业更要坚持生态优先、环保先行,倒逼经济转型升级,实现新常态下科学发展新跨越。
结束语:
本次科技会突出了跨界融合,坚持市场导向,更多的听取了专家意见,更多的让企业发言,体现了理事会搭台,专家、企业唱主角。针对嘉宾和行业专家以及企业负责人对当下我国乐器行业科技发力提升中高端产品的深入探讨,王世成理事长进行了总结性发言。他指出,全国全党正值学习十九大精神的热潮中,召开此次科技大会,交流乐器行业科技创新的经验,专家点评产品,共商中高端产品的改进方案,推进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和落实,对行业的转型升级,做强做大很有意义。他表示,从我国乐器行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地位和企业技术装备的水平看,我国乐器行业已经基本完成了一两轮产品的更新和技术的改,造产销规模稳居世界首位,也打造了很多国际知名品牌。与此同时,不少企业建立了大师工作室,推动了产学研和企业协同创新和人才培养。目前,部分企业的中高端产品已经达到专家演奏需求和大型音乐会的要求。但是,我国乐器行业还存在技术水平不平衡,产业链协调欠缺,行业科技人才匮乏等问题。全行业还应坚持问题导向,找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直达痛点及时解决。王世成对今后的科技工作提出了坚持高标准,坚持落实行业技术路线图;立足高起点,努力实现跨界融合发展;依靠社会科研院所和科技力量、科研成果的共享,协同发展;确保高效率,完善科技合作的运行机制四点建议。
作为本次会议的协办方海伦公司董事长陈海伦在会议期间致辞,对参会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简单介绍了宁波乐器产业的发展概况。会议期间,上海国展展览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蕾向代表们介绍了2018北京国际音乐生活展暨国民音乐教育大会筹备方案,动员大家众筹行业智慧,积极参与到国民音乐教育和音乐消费人口的拓展行动中来。会议期间,还组织参观了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宁波新材料联合研究院,进行跨界学习,激发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