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帝都 国风赏乐 —北京音乐生活展之“国风馆”-中国乐器协会 

微信服务号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协会工作>五月帝都 国风赏乐 —北京音乐生活展之“国风馆”

五月帝都 国风赏乐 —北京音乐生活展之“国风馆”

发布时间:2017-05-06

(转载本网新闻 请注明出处!)

我国民族乐器产业属于传统制造业,但由于民族乐器又属于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民族乐器是一种特殊商品,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近年来,民族乐器在音乐文化领域,教育领域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2017 年 1 月 25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包括民族音乐民族乐器在内的所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发展提出一系列指导意见,这使得我国民族乐器产业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

在5 月5 日至7 日举办的北京音乐生活展, 以“国风、跨乐、西韵及乐学”四大音乐主题为脉络,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参观体验。其中,“国风馆”里人潮涌动,在五月的京城, 为喜欢传统音乐和文化的人群吹来华夏之国风,满足他们对认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价值、提升文化生活品质的迫切诉求。


提升品牌意识

在国乐馆参展的企业中,既有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河北乐海这样的民乐制造龙头企业,也有扬州琴筝产业之都的产业基地,还有知音堂、雷音琴坊等特色琴坊以及艺威红木、普悦茶艺等传统文化相关企业。不同于其他乐器展,参展企业在产品品牌展示之外,还把一些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展位中,从展位的设计到摆放乐器的条案、休息的桌椅、茶具等,都在诠释传统音乐文化融入生活的主题。

今年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的展位以“细品乐 漫生活”为主题,除了精美民族乐器展示外,还为观众带来了精彩的室内乐演出和干货满满的民乐讲座。在跨界方面已有尝试的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此次带来的竹编系列乐器、秋意湘妃系列乐器、青花系列乐器、五行系列古筝等四十余件展品,大多都融合了跨界的工艺及元素,吸引了众多参观者。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也为广大民族乐器学习者提供了与乐器制作师交流的平台,古筝质量总监李素芳和上海工匠、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曹荣,分别就古筝的调试与保养,以及二胡的历史、制作和保养进行了讲解,并现场为大家答疑解惑。而由上海馨忆民族室内乐团带来的“声动八音”“弓弦南北”“弦起琴瑟”“笛音袅袅”四场主题音乐会更是场场爆满。

在河北乐海展位的主要区域,呈现中国传统制琴工艺古老而精致的魅力。墙面悬挂着制作琵琶所需的零件及材料以及各式各样的制琴工具,在展位的正中央,邀请著名制琴师现场进行琵琶的完整制作,让琵琶爱好者换个角度重新认识何为琵琶。除了民乐龙头企业的别出心裁,一批新兴民乐及文化品牌的亮相也令人颇感惊艳。参展商们结合自身特点,将展览场地搭建成了一个个曲径通幽的小别院和鸟鸣花香的山间竹林,在国风馆里,参观者同时感受和体验到了视觉、听觉、嗅觉的东方美学。


诠释温文尔雅的中式传统美德

今年的国风馆,是以中式人文生活为主题的独立展馆,以传统民族乐器为起点,音乐与生活为主题,将传统民族乐器展示、民族器乐演奏、名家大师讲座、人文雅集、古典家具陈设、茶道等融会贯通,从不同角度来展现民族器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富有不同民族韵味的感官体验。

国风馆以传统民族乐器为主线,汇聚国内顶尖民乐及传统文化品牌。中国三大民乐品牌“敦煌”、“乐海”和“虎丘”,致力全息体验传统人文生活的“知音堂”、著名斫琴家倪诗韵的“雷音琴坊”、二胡大师高韶青的“韶琴”、笛箫制作大师董雪华的“灵声”、古琴名家巫娜的“缦学堂”、制笙界的金字招牌“赵家笙”、原创性艺术教育互联网平台“iartschool”、H I F I 界主推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龙源音乐”、传统红木家具行业的老品牌“艺威红木”以及“無弦堂古琴”、“莫高古筝”、“康喜二胡”、“龙乐二胡”,还有新奇的手碟和钢舌鼓等都为现场观众带来风格各异的中国当代雅致生活,满足国乐国学爱好者对认知传统音乐文化价值、提升文化生活品质的需求。

设在国风馆内的“东方”会客厅,也是年年都吸引很多观众驻足停留之处。三天时间里,共举办了15 场讲座,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会长王中山,二胡、韶琴演奏家、香港中乐团客座首席高韶青,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中国琴会会长赵家珍等多位古筝、古琴、琵琶等民乐界的名师大家,来到现场与观众们分享他们对传统文化于音乐的感悟。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传统插花协会会长张超,中国国家茶艺师高级考评员熊志惠等国内诸多在空间、服饰、家居等领域卓有成就的顶级设计大师和生活美学家,进行跨界对话和交流。《筝声里的诗词雅韵》《音乐玩起来,生活离不开》《七弦上的古曲新声》《走进传统文化,品味插花艺趣》《优雅下午茶》等主题的设置迎合了当下传统文化“发烧友”的需求,现场座无虚席。


关注民乐创新与传播

北京音乐生活展在关注音乐融入生活,音乐跨界等问题的同时,不忘传承和推广民族音乐和传统文化。如何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文化真正走进人们生活?如何利用新兴技术平台和传播手段,更好更快地扩大民乐新人口?如何抓住音乐产业特点、开创跨产业的互惠共进合作模式?本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与探索,今年展会首次举办了华乐发展与传播论坛,这也是今年以国风为主题的一大特色论坛。

论坛首先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刘锡津做主旨发言。随后,进行了以《当代语境下如何拓展中国传统音乐受众》为题的圆桌论坛。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团长张高翔先生,台北市立国乐团团长郑立彬先生,广东民族乐团团长陈佐辉先生,中国音乐学院教授、研究生院院长沈诚先生, 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风华国乐》栏目主编韩颖女士,从各自实践和专业的角度来分享交流如何扩展民乐受众群体的问题。 当天下午进行的案例研讨围绕近年来民乐传播创新方面涌现的许多优秀项目展开实践经验上的相互交流。论坛特邀新加坡华乐团行政总监何伟山先生与大家分享了乐团与新技术平台相结合的最新成果和实践过程中的优劣得所。与此同时,“浙江艺高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创始人蔡懿及缦学堂C E O 陈宏远现场分享‘iart school’艺术教育互联网平台”和“‘缦学堂’古琴在线学习平台”这两个运用新技术推广民乐教育的创新实践中得到的经验。大家共同就艺术、音乐教育如何运用新技术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结束语:2016 年11 月3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时说,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给民族乐器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力量。这次参加北京音乐生活展,对民族器乐和音乐进行了很好的诠释,不仅弘扬了传统文化,也为今后企业如何更好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高 萍)

杂志期刊

2025年第7期

防伪码查询
品牌查询
钢琴调律师
提琴制作师
个人会员(特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