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04
(转载本网新闻 请注明出处!)
2017 年5 月4 日,中国乐器协会七届三次理事(扩大)会议在北京国谊宾馆隆重举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党委副书记、中国乐器协会理事长王世成,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徐祥楠,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轻工烟草工作部部长严红,中国乐器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曾泽民、副理事长王松美、秘书长陈晋武,咨询委运会主任安志、副主任齐建平,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代表,全国各地各调律分会代表,以及中国乐器协会全国会员代表近160 人出席会议。会议议程涵盖2016 年全国钢琴职业调律技能竞赛颁奖,理事会2016 年工作报告,分支机构创建与工作推进、社会音乐教育主题论坛。王世成做重点总结发言,提出“六个持续强调”工作精神,为行业新的一年运营发展提供宏观思维导向。针对大会秘书处所做的行业工作报告、财务工作报告、加强分支机构建设报告,以及关于增补调整理事的提议,会议全员鼓掌表决通过。
钢琴调律竞赛完美收官 强化人才储备成行业共识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弘扬“大国工匠”精神,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会议首先进行2016 年全国钢琴职业调律技能竞赛颁奖活动。中国乐器协会钢琴调律师分会会长冯高昆针对赛事的成功举办进行简要总结。中国乐器协会副理事长王松美宣读表彰决定。王世成、徐祥楠、严红为2016 年全国钢琴职业调律技能竞赛前三甲颁发
“全国技术能手”奖牌和证书。
王松美在致辞中表示,大赛系全国范围的高水准、高规格、大范围的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竞赛历经4 个月,共有来自北京、广东、河南、上海等26 省、市的354 名调律师参加初赛,最终,来自广州珠江钢琴集团有限公司的梁钊明、刘东林,潍坊九天琴行的张翀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张韵铮等12 名同志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全国轻工行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和中国盲人协会推介的盲人参赛选手,进驻决赛彰显赛事的社会公益和人文关怀。广州珠江钢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竞赛全国总决赛承办单位,对广东赛区的初赛、复赛和决赛均给予高度重视,为赛事提供保障用琴和人、财、力全方位支持。大赛的成功举办,有效促进钢琴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岗位练兵机制,强化人才储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软实力成为行业共识。
完善音教、科技、培训服务体系建设 跨界融合求市场创新增量
在颁奖活动结束后,开展协会工作版块,由副理事长、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厂长王国振主持,曾泽民做理事会工作报告。回顾2016 年乐器行业总体运营特点:一是乐器行业制造成本增高,国际贸易壁垒加强;二是乐器行业从产销市场向音乐教育服务和文化市场扩展,琴行培训机构、音乐家、教育家都进驻到音乐培训产业增量市场,互联网推动与资本杠杆作用显著;三是互联网经济促进共享经济和文化产业服务项目的发展,在经济新常态下对乐器产业提出新的发展任务。
2017 年,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继续完善社会音乐教育、科技合作和技能培训三大服务体系建设,依旧是中国乐器协会和行业工作重点。扩展音乐教育服务合作,开拓乐器增量市场,内容涵盖:一、引进“6.21国际乐器演奏日”项目,依托展会平台继续办好全国音乐教育大会,组织联盟扶贫支教活动,抓好社会师资培训,优秀项目交流和示范基地建设;二、深入研究音乐教育、跨界融合及音乐生活消费市场,努力开拓音乐文化服务经济的潜在消费需求,加速北京音乐生活展市场化进程,提升上海国际乐器展服务水平;三、促进业内、跨界科技合作,重点课题力争有所突破,推动行业“三品战略”,共建乐器产业特色基地,发挥分支机构作用,增强协会活力,加强两级领导班子建设,完善协会基础工作等各项工作。
中国乐器协会副理事长王松美做财务工作报告指出,根据民政部、财政部有关规定和《中国乐器协会章程》、《中国乐器协会会费收取和使用规定》的要求,乐器协会积极扶持行业科研和文化信息平台建设,技能人才培训与资质鉴定,特色产业基地共建等各项活动。新的一年,中国乐器协会将加快市场化进程,引进市场服务机制,加强协会财务运行管理,提升协会服务能力和综合实力。会议间歇,中央电视台就乐器产业的转型升级进行专题采访,王松美副理事长就乐器产业面对核心技术突破,品牌文化创建回答央视记者的提问。
会议第四项议程由乐器协会秘书长陈晋武宣读《中国乐器协会关于成立社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的意见》。当前,社会音乐教育行业发展缺乏规范、监管,创建“ 社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成为乐器行业与音乐教育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当务之急。“社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的工作重点是:一是尽快组织专委会和工作委员会领导班子,吸引一批有热情、有经验的各类专家组成骨干项目平台;二是积极探讨跨界合作项目的运营机制和服务体系,以切实可行的方法开展工作;三是做好顶层设计,梳理工作体系,点线面结合,抓好重点项目创建。汇集专业优势资源,促使跨行业资本、技术、市场、管理、教育、人才项目合作,规范社会音乐教育市场,提升社会音乐教育水平。
扎实推进分支机构建设力促产学研跨界融合
当前,中国乐器协会下属14个分支机构,协会音教和科技产业发展战略的贯彻与实施,与分支机构的行业工作推进紧密关联。本届理事会第五项议程将分支机构及地方协会管理创新经验交流列为重点议题。
首先,电鸣乐器分会会长盛子斐就如何发挥分会领导班子成员作用,加强行业交流合作做主旨发言,并就分支机构工作创建分享五项经验:一,会长单位首先要肩负自身职责,同时应具备一定规模与实力, 正副会长单位应涵盖生产、研究各职能单位;二、充分发挥会长单位主观能动性,分工明确,群策群力;三、建立电鸣分会监管考评机制,提高分会领导力与执行力;四、分会应紧扣科技进步和交流团结两大宗旨;五、组织多方合作互利共赢项目,探寻产学研合作发展新模式。
钢琴分会秘书长、广州珠江钢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杨伟华代表钢琴分会就《调动骨干企业积极性,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展开交流。过去一年来,钢琴分会重点工作涵盖:一、充分发动会员积极性,利用互联网微信平台,为会员提供信息化服务平台;二、通过互访、培训促进会员企业间技术、管理合作交流,带动行业共同进步;三、丰富行业年会内容,分享行业新知,明确工作思路,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四、深度调研,用科技提升产品附加值, 谋求与文化产业跨界合作,培育创新市场利润增长点。当前,产业发展已进驻到海外先进技术的并购时机,要采取洋为中用的举措,反补企业核心技术进步。
江苏省文化艺术科技协会乐器专业委员会、凤灵集团董事长李书就《产学研相结合,促进行业与院校跨界合作》做主旨发言。过去一年来,江苏省乐器技术专业委员会在中国乐器协会的领导和地方政府支持下,在产学研融合与跨界合作走出了创新发展之路:首先,加强行业沟通,推行学习交流并举;二是注重科技创新,推动校企联合;三是聚集有效资源, 打造黄桥乐器文化产业园,共建全国音乐教育服务联盟(黄桥)示范基地;四、搭建电商平台,做好产业公共服务。会议认为, 乐器协会电鸣、钢琴分会,江苏省文化艺术科技协会乐器专业委员会行业工作创建扎实有序,社会业绩可圈可点,在分支机构的管理和行业工作创建经验上,具有积极的行业借鉴和参考价值。
社会音乐教育国际接轨拓宽微时代品牌文化外延
乐器产业在完成O E M 出口原始资本积累后,在内销市场搭上了文化产业飞速发展的浪潮,与音乐教育跨界融合,产业迎来发展新的黄金机遇期,下午会议由副理事长、材料配件分会会长罗建峰主持。首先,作为中国乐器协会特邀嘉宾,翁才林律师就知识产权保护专题讲座。透过迈克尔乔丹,庆丰包子,非诚勿扰等产权纠纷案例,以及国内愈演愈烈的商标抢注乱项,翁律师针对企业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提升,专利申请和用法律手段进行创新品牌的保护,进行了实地分析和经验分享。
在“ 挑战自我, 共筑未来”音乐教育服务主题论坛环节,河北武强音乐教育示范基地代表李博分享了武强音乐教育服务平台的最新进展,当前,武强基地整合乐器博物馆、乐器维修、金音萨克斯公社、吉他D I Y、音乐培训等孵化创业项目,惠及想要创业的青年群体,透过项目广结英才,不断提升产业园区的文化内核。针对社会音乐教育联盟服务平台的创建工作,琴行分会青年委员会干事周洲、潘紫艺、刘骋分别发言,汇报了青年委员会的工作进展状况,以及音乐教育服务联盟师资培训试点及下步打算。首先,周洲针对青年工作委员会欧洲音乐教育市场考察进行介绍,国外音乐教育主要依赖校内教育,而国内音乐教育则依托校外音乐教育机构,青年工作委员会当前正致力于引进国际先进教学体系。作为海归留学生,潘紫艺介绍了中国乐器协会考察团针对欧洲社会音乐教育和教学法现状,对乐器初学者采取团体基础课教学法,校内校外教育相结合,国外教师综合能力很强,值得国内社会音乐培新机构学习。说到中欧音乐教育的差异,欧洲校内音乐教育主要以团体教学为主导,而国内钢琴教育主要以一对一为主导;欧洲进行的是全龄化音乐教育,而国内则是琴童在4 岁后接受音乐教育;欧洲校内音乐为基础教育,校外为高层级的专业教育。青年代表刘骋认为,国外音乐教学法主张兴趣引导,以科技手段辅助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热情。近期,琴行分会青年委员会致力于引进英国音乐未来项目,在规范量化国内社会音乐教育标准和模式,起到积极良好的促进作用。
吉他中国CEO 姜伟认为,在微时代,微博与微信即为企业品牌形象的窗口,如何在严格逻辑思路架构下,进行企业文化的系统化品牌宣传。如何在微平台进行品牌的销售、文化、渠道维护、售后服务等多元化服务。在信息化时代,如何利用微信朋友圈和公众号,进行品牌宣传的系统维护,进行规范化的架构设计,采取简洁有效的宣传。线下通过大量的演艺、师资培训、音乐文化等各类活动,汇聚人气,打造吉他中国品牌效应。平台的速度、广度,如何在新技术下进行突进,值得行业关注和思考。随后,音乐笔记闫文闻针对“人工智能+互联网”如何对接乐器培训领域,介绍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帮扶琴童提升练琴效率,提升社会音乐教育的教学效果。民族器乐文化发展的现在和未来(弋金锐)中国音协民族器乐学会的文化创建活动,在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形势下,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器乐文化受到外部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展开交流与探讨。
六个“持续强调“ 引领行业发展战略思维导向
作为会议最后重点议程,轻工业联合会党委副书记、中国乐器协会理事长王世成针对会议代表的发言做重要总结和工作精神指示。王世成认为,本次会议内容丰富,议题紧凑,协会秘书处做了精心准备,为大家搭建了良好平台,唱出更好的“折子戏”。对于顶层设计和协会总体工作思路。要注重“六个持续强化”:一、要持续强化行业形势动态分析,加强增量市场,拓展音乐人口,引发对市场产品深层次认识。互联网+ 乐器有序推进,产品技术服务向社会音乐服务转变,将引发资本市场密切关注;二、持续强化企业诉求的及时反映,及时掌握企业动态,及时发现反映共性问题,争取及时解决;三、持续强化协同创新的成果意识,努力依靠科技创新,加快产学研结合,加大自主能力提升,发挥乐器的后发优势。要强化品牌意识和技术标准,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际对标;四、持续强化音教服务联盟务实推进,进一步加强社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将音教项目做深做透,提出全国音教服务联盟2017《北京宣言》,进一步加强国际乐器行业交流合作,展示乐器行业新生代风采;五、持续强化乐器行业融合效果,充分借力行业信息、资本和人才等资源,力促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融合、硬实力与软实力融合、国内经济与国际产能融合;六、持续强化乐器发展的人才基础。认真推进“六个持续强化”,不断提高协会的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提高乐器协会的社会公信力,养成务实、担当、合作、自律的良好氛围,更好地彰显企业之家、会员之家的温馨与有为。王世成最后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保持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之希望和要求共勉,共同努力不断开创乐器行业和协会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