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乐器协会提琴专业委员会一届三次常务会议举行-中国乐器协会 

微信服务号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协会工作>中国乐器协会提琴专业委员会一届三次常务会议举行

中国乐器协会提琴专业委员会一届三次常务会议举行

发布时间:2003-12-23

(转载本网新闻 请注明出处!)

中国乐器协会提琴专业委员会一届三次常务会议10月在泰兴溪桥镇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国乐器协会提琴专业委员会会长李书、副会长刘卫国、宋茂林,秘书长杨凯,副秘书长钱富民,中国乐器协会理事长王根田、秘书长齐建平应邀出席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总结提琴专业委员会上年度的工作,提出下一年的工作计划。
李书会长作了“中国乐器协会提琴专业委员会一届三次会议工作报告”。李书在报告中说,提琴专业委员会在过去的一年,始终坚持“全面、高效、公平、创新’的宗旨,团结和引导全体会员,积极面向市场,共同开拓市场;认真总结经验,探索适合提琴产业发展的新途,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规范市场行为、战胜非典共渡难关、大力开展科技开发活动、兴办文化产业引导市场消费等。
李书在报告中分析了当前提琴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无序的扩张和竞争,使劣质、低价的产品仍然在市场上泛滥,假冒品牌、哄抢客户、相互诋毁的不良倾向时有发生,大量低劣产品变成几乎在卖原材料,既浪费了国家资源,又损坏了行业的整体形象,对一些规模企业和一些精品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是行业面监的比较棘手而要千方百计采取对策的工作。2.提琴的总体品位不高。一方面是产品的标准与国际接轨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在传统的制作方法上整个行业尚未形成固定风格或理论体系。结果是模仿不象,自创不够,各成“流派”。再次就是闭门造车,固步自封,行业间交流不够,没有形成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局面。3.缺乏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中国的提琴出口量占世界市场的50%以上,但创造的效益根本无法与欧洲制造商相比,这已不纯粹是个“质量”问题,根本原因是自身缺乏驾驭市场能力,加上商业流通领域不规范,急功近利,外贸出口部门对外不合理论价,只注重内部压价,导致利益悬殊太大,外商暴利,出口商保利,制造商微利,给整个行业带来困难。
针对当前提琴行业存在的问题,李书提出了2004年提琴行业的主要任务是:1、继续抓紧抓实规范行业行为的工作,重点围绕新制定的两个产品系列标准贯彻实施展开工作。通过一些合法的检测工作,用技术的手段来实行劣质淘汰制,保护大多数“重质量、守信誉”企业的合法权益。2、围绕专业委员会重在服务与引导的功能上做实事。通过国际乐器展览会的机会,认真总结、及时研究市场动向;通过报道、电话、网络等传媒,加强与会员单位联系,建立会员网站,积极联络会员;建议在泰兴成立地方性乐器协会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北京和广州一带可考虑各成立一个这样的地方性行业组织,通过有效联络,为专业委员会开展活动创造信息源,也为有效的规范市场创造乐器声学品质检测系统和乐器材料研究工作条件。3、通过会长单位兴办文化产业和创办科研实体的事例,专业委员会积极引导和帮助有条件、有实力的会员企业积极参与文化与科研相结合的事业中来。同时把已基本成熟的乐器声学品质检测系统和乐器材料两个项目抓紧完善,尽早为行业服务。再通过与中央音乐学院提琴制作室和上海音乐学院有效合作,明年在溪桥开设提琴制作初、中、高级职业技能教育,把提琴制作、演奏、研究有效地结合起来。采用边摸索边实践、边推广边总结、边完善边提高的工作思路,努力营造一个提琴文化与科技有机结合的良好氛围,建立一个乐器协会领导下的有特色的分会组织。4、抓好专业委员会工作班子的建设。在对现有班子巩固提高的同时,进一步把优秀的人才和热衷为行业事业服务的单位和个人组建到工作班子中来,增强班子的实际工作效能。同时迅速成立行业监督委员会,在为规范行业行为做实事。5、把提琴教育的工作作为发展行业、服务教育的重中之重来抓。与教育部门密切合作,以发展提琴教育来促进提琴生产,以提琴教育来促进素质教育,在引导市场消费的同时,为我国艺术教育多作贡献。
到会的提琴专业委员会领导成员就工作报告内容进行了详尽的讨论。大家认为,提琴专业委员会一年来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提出的问题也是当前提琴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今后工作计划的安排是富有建设性的。
中国乐器协会理事长王根田就今后提琴专业委员会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他希望提琴专业委员会在行业活动中继续做出努力,进一步把全行业的大多数提琴生产企业吸收进来,共同把中国提琴制造业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杂志期刊

2025年第7期

防伪码查询
品牌查询
钢琴调律师
提琴制作师
个人会员(特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