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低音拉弦乐器——大华琴的研制-中国乐器协会 

微信服务号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精选>民族低音拉弦乐器——大华琴的研制

民族低音拉弦乐器——大华琴的研制

发布时间:2023-02-01

(转载本网新闻 请注明出处!)

一、研制民族低音拉弦乐器的背景
解放以后,我国开始建立大型的民族交响乐团,吸收了西洋交响乐团的经验,设立了拉弦乐器的高、中、低音声部,民族低音拉弦乐器的匮缺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由于没有民族低音拉弦乐器,在演出的时候,经常使用大提琴和贝司提琴来演奏低音声部,其外观、音色都与民族乐队相去甚远。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在民乐制作领域组织过两次大会战,在全国调集了60多位民族乐器制作人员,做了上百次的试验,设计了几十种民族低音拉弦乐器,如低音三弦、胡琴、大革胡、大倍琴、大琶琴、钟琴、大马头琴等等,但从使用情况来看,迄今还没有一种能完全取代大提琴在民族乐队中的位置。

二、研制大华琴的过程
1993年,文化部教科司把《民族低音拉弦乐器研制》作为九五科研计划中的“第一科研攻关项目”,成立了由中央音乐学院郑荃任组长,中央民族乐团团长王大启任副组长的攻关小组。项目组在1994年设计制作了民族低音拉弦乐器大华琴的原型样品,经试用以后,又在1995试制了Ⅱ型样品,在文化部教科司召开的专家鉴定会上得到了著名民乐指挥家彭修文和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这项研究由于文化部体制改革,研究经费中断而搁置。1999-2000年中央音乐学院提琴制作研究中心得到国家人事部研究资金研制了Ⅲ型样琴。2010年研制成Ⅳ型样琴,还按成建制乐队编制需要制作了6把大华琴并在乐团中试用。2012年12月郑荃在全国音乐声学研讨会上对大华琴作了介绍和演示,2016年在中国乐器协会理事会上向全体理事汇报了试制情况。2018年在中国乐器协会组织的民族低音乐器成果汇报会汇报并获《阶段成果奖》。同年7月在中央音乐学院提琴制作研究中心建系30周年音乐会上,大华琴作为独奏乐器首次亮相,得到听众的高度评价。

三、大华琴的设计原则
攻关小组于1994-1995年期间到北京、上海、苏州等民族乐器厂和民族乐团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多次召开了包括制作人员、演奏人员、指挥、乐器学专家的座谈会,总结了几十年民族低音拉弦乐器设计的经验,拟定了大华琴的设计原则:1、发音灵敏,音量大,音色与其他声部的民族拉弦乐器统一。2、与现有的民族乐队使用的乐器外观协调,并具有鲜明的民族乐器特色。3、使用普通易得的材料,降低制作成本,易于推广。4、简化加工工艺,使用通用木工工具就能制作,易于生产。5、产品结构牢固,轻巧,便于携带,耐用。6、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方便演奏。

四、制作大华琴的工艺技术路线
根据上述设计原则,确定了大华琴的工艺技术路线:1、使用木材作为共鸣箱的材料。2、共鸣箱长755-760毫米,使用4根弦,五度定音。有效弦长690毫米。3、梯形或两侧内凹的类似梯形共鸣箱造型,既吸收了马头琴造型的民族乐器特征,又符合设计Savart提琴的驻波谐振、克拉尼图形实验的声学原理。4、使用云杉制作乐器的面板,槭木制作乐器的背板、侧板、琴头。指板、拉弦板、弦轴用硬木制成。5、侧框为四片侧板组成,内有角木及衬条。背板平坦,厚5-8毫米,面板带弧,弧高28-30毫米,厚4-7毫米,面板上有音孔,有低音梁,背板上有音带。面背板之间有音柱。6、琴头采用琵琶的云首,类似琵琶的弦轴,琴头后仰。琴颈长280毫米,厚30-35毫米有指板,无品。指板宽32-64毫米。7、琴马吸收了欧洲巴洛克琴码的部分外形特征,按声学原理设计。涂饰的颜色按大部分民族乐器的样式,面板为浅色且带装饰图案,侧板、背板及琴头为深棕色。9、演奏时用琴腿支撑。

五、研制大华琴的意义

民族音乐必须在继承和创新中发展,大型民族交响乐团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民族低音拉弦乐器的制成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民族音乐发展一个重要的环节。乐器的发展和音乐的发展一样需要不断累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民族低音拉弦乐器的改良可以改进民乐队的演奏效果和形象,是更好地继承,发展弘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华琴不但可以应用于民乐队低音声部的演奏,也可以设计成独奏乐器,在本项目完成之后,更可以向上发展中华琴、小华琴等中、高音乐器,向下发展成倍大华琴低音乐器,形成一个全新的乐器族类。我国有数十个专业民族交响乐团,各专业院校的民乐系可以培养专门人才演奏这种乐器,业余乐团及演奏者不计其数,两岸四地,东南亚地区都有民乐团,民族低音拉弦乐器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简介:郑荃,汉族,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提琴制作研究中心主任、音乐科技部主任,中央音乐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提琴及琴弓制作大师协会常委,中国乐器协会副理事长,中国乐器协会提琴制作师分会会长。

杂志期刊

2024年第8期

防伪码查询
品牌查询
钢琴调律师
提琴制作师
个人会员(特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