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进行器乐教育——双减后音乐教培机构的转型之路-中国乐器协会 

微信服务号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精选>我们为什么进行器乐教育——双减后音乐教培机构的转型之路

我们为什么进行器乐教育——双减后音乐教培机构的转型之路

发布时间:2022-06-13

(转载本网新闻 请注明出处!)

双减之后,器乐教育必将会从原来教授演奏乐器的技巧和简单的情感变化演变成为诠释人们生命底层逻辑的素质教育。

人们生命底层逻辑一 :都想成为社会认可的人,过上幸福的生活,器乐教育可以做到
要培养一个能够感知幸福,社会认可的人,必须从幼儿时代开始抓六种能力,分别是:“主动、共情、抗挫、自律、平等和契约”。

其中前三种能力是孩子天生就具备的,所以在早教阶段,我们要做的不是培养,而是保护孩子这些能力,相信有孩子的家长都体会过孩子这三种天生的能力,哪怕孩子只有两三岁,他面临新生的事物都会去主动探索 :一定要自己尝试倒水 ;过地铁闸口自己拉公交卡等等,这个阶段孩子最爱说的话是:“我来我来我来”,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过多地干预孩子,替他做很多事,反而让他失去主动性。孩子看到小动物受伤会伤心,听到悲伤的故事会落泪,每次跌倒会自己爬起来,失败以后拥有极强的治愈能力,这些都体现孩子天生的“共情”与“抗挫”能力。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应该去保护这些能力,而不是越俎代庖,帮孩子做事,让孩子丧失这些能力。上述能力的“保护”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器乐老师应该知晓并保护孩子们的这些能力,甚至还要分享给家长,帮助家长增长这些知识点,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而在另外三种能力——“自律、平等和契约”精神,往往是人出生以后并不具备的能力,恰恰是素质教育培养的重点。这时就对我们的器乐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懂音乐,会演奏,还要学习儿童心理学知识,懂孩子,懂培养孩子素质教育的三种能力。比如要求孩子按照约定准时上课,形成良好规律的练琴习惯,完成课后的作业,积极和老师互动,课程中以及课堂前后使用礼貌的语言,蹲下说话展现对孩子的尊重等等,老师需要以身作则,以己为镜,言传身教。“自律精神,平等精神和契约精神”,这些都对我们的老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拘泥于乐器演奏,而是真正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去身体力行的影响一个人。

这里面特别说明的是 :器乐教育给孩子们一个大大的礼物就是“自律”,考入名牌大学的学生当中,很多人自幼就喜欢乐器演奏。乐器的训练是有进阶难度的,乐曲越来越难的时候,当孩子们在老师的培养下,能够跨越难度,完成乐器的演奏,无形中磨炼了孩子的心性,增强了忍耐力,培养孩子跨越困难后享受喜悦的快乐,这些都是孩子拥有极强的自律精神带来的好处,教师必须明白这些道理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刻意去培养孩子这些能力。器乐教育帮助孩子们成为受社会欢迎的健全人格的人,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生命底层逻辑二 :平衡左右脑,让人拥有想象力和直觉,放大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器乐教育可以做到
人的想象力是怎样被打开并提升的呢?研究结果显示,人的大脑可以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左脑主司逻辑思考和语言能力,右脑执掌创造力与直觉。左脑处理文字,右脑擅长画面 ;一般来说,人的左手训练右脑,右手训练左脑,最理想的状态是左右脑均衡发展,并且随时能自由切换 ;目前学校里的学科类教育,基本都是崇尚左脑,语言文字,逻辑推理等被奉为重要才能,而感官直觉,艺术创造总是居于从属地位。右脑训练的缺失,是目前学校学科类教育的盲点,只有左右脑充分的开发,右脑才能不断的帮助人们有体会情感细微变化的能力,进而感知幸福,想象力的进一步打开,又反过来促进了左脑的能力。

乐器的演奏一般都是需要双手去实现的,甚至调动了包括“眼、耳、口、脑、心、足”等多种器官和感官完成演奏。非常适合训练左右半脑的平衡,使人拥有更强的想象力。器乐老师明白了所肩负的责任,就知道单纯靠教授学员演奏技巧是不够的,应该做到“听、唱、弹、读、写、创作、律动、欣赏、合奏、”九大能力的培养,这就意味着老师要接受过这九大能力的培养,才能培养学员的九大能力,进而提升学员的想象力,完成素质教育。这就给双减之后的器乐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对一的教学能实现九大能力吗?显然是不够的,需要用集体课来提升合奏能力、律动能力,乐理课提高创作能力,音乐欣赏课可以帮助学员了解作品的历史人文作曲背景,追随作曲家跨越时间、空间、思想。这些都对音乐教育机构指明了新的教育方向,比如上海的上音琴行,老师的教室后面都张贴世界地图,方便给学员介绍音乐家的历史和地理知识,研发各种乐理课,欣赏课,集体课,完善器乐教育的功能,这些都是对学员最有利的指导。如果能进一步通过让学员登台演出培养自信心,能让学员参加比赛培养竞争意识,那么音乐机构就能在学员的人生道理上给到更多的帮助。

双减之后,要么成立小而美的工作室,用师带徒的方式,把乐器培训做到自己满意的范畴 ;要么成为真正的教育机构,从器乐教育提升想象力入手,开设全面的课程,构建包括“比赛、演出、游学”为一体的音乐生态圈,成为学科类教育的助推器,帮助更多学员借用音乐教育实现素质教育。

人们生命底层逻辑三 :树立正确的“三观”,构建和谐社会,器乐教育有助于三观的形成
人类作为高级动物,智慧生物,有别于其他动物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自我意志(认知);第二:想象力;第三 :良知 ;第四 :独立意志(不受干扰的行动力)以上四个人类的特点,形成了人类构建三观的能力。“世界观”人们认知感知世界的样子 ;“价值观”人们依据认知和世界公认的天理判断事情的对错 ;“人生观”基于世界观和价值观,“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哲学三问: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现在社会都在呼吁人要有正确的“三观”,这里就说一下器乐教育和三观形成的关系。世界观是是怎样产生的呢?除了用“眼、耳、鼻、舌、身、意”之外,主要有以下渠道。产生认知:读过的书,走过的地方,认识的人,过去的经验,思想的顿悟 ...... 世界观对于人非常重要,但产生世界观的渠道却很狭窄,如果能拓宽一个人的认知,对这个人世界观产生有很大帮助。音乐艺术教育恰恰是一条独特的渠道。我们可以在音乐艺术作品当中,感受乐曲的变换,在音乐的海洋当中打开世界观的另一片天地,增强世界观的认知。很多优秀的科学家,政治家,外交家都是器乐演奏的受益者。

身为器乐教育的老师,更加应该从帮助学员感知世界的格局去进行音乐教育。另外,老师教学当中如果能以“良知”为基准,也就帮学员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树立了价值观。当我们“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清晰的时候,慢慢我们就可以树立人生目标,知道了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形成了“人生观”。这些都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未来的音乐培训机构,不仅要培训学乐器的学员,还要培养“三观”正,懂“教育”,懂“孩子”的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选择老师的时候,首先,老师有没有自律能力 ? 有没有平等精神?懂不懂得尊重别人?有没有契约精神 ?他会不会保护孩子的”共情、抗挫以及主动性”,其次,老师有没有探索音乐世界的好奇心,是否真正热爱音乐,能够帮助学员一起提升想象力 ;最后,老师应该三观正,给学员做到言传身教。根据上述音乐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海上音琴行才提出自己的企业使命“让孩子懂爱更懂美”,让优秀的老师入选,培养孩子“感知幸福的能力”和“提高审美能力。”

综上所述,器乐教育往小了说是修心养性,让人幸福端正三观的素质教育 ;往大了说,器乐教育是普及音乐,提升国人想象力,为学科类发展提供更广阔肥沃的土壤,让国人“知礼仪 有智慧 更强大 更和谐”,是社会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利国利民。无论科技如何发展,可以有“智能乐器,陪练软件,虚拟现实”等等一系列新的音乐教育方式出现,但教育的本质不会变,器乐演奏带给人类的好处不会变,双减之后,器乐教育的工作者更应该找准定位,让音乐艺术除了教授技巧,更能肩负起上述使命,成为素质教育中最璀璨的明珠。

杂志期刊

2024年第11期

防伪码查询
品牌查询
钢琴调律师
提琴制作师
个人会员(特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