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三生融合”琴韵小镇 推进乐器教育“三进工程”
发布时间:2022-01-25
(转载本网新闻 请注明出处!)
编者按: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乐器协会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支持下,“中国提琴产业之都”已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产业集群,黄桥也成为了国家级的特色小镇。2021年,恰逢建党百年华诞,黄桥千年古镇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创意打造“三生融合”琴韵小镇,扎实推进乐器教育“三进工程”,为我国乐器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与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创新思考。
历史溯源:夯实产业基础古镇塑造提琴文化符号
黄桥建镇于北宋神宗元丰年间,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千年古镇和丰厚底蕴的文化名镇,是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镇、江苏省“扩权强镇”改革试点镇、泰州市区域发展“重点小城市”、泰兴市经济、文化、商贸、交通“副中心”,辖区面积176平方公里,总人口24万人。近年来,全镇上下坚持走“产城联动、三化融合”发展之路,综合实力得到快速提升。先后获得“全国文明镇”、“全国重点镇”、“国家级生态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中国提琴产业之都”等14个国字号称号。
黄桥区位优势明显,位于通、盐、扬、泰四市交界处,南濒长江,东邻黄海,北依泰州,西眺扬州,是“四县通衢”的交通要冲。境内盐靖高速、新长铁路、334省道、229省道穿境而过,距南京、上海仅2小时车程。黄桥经济开发区是泰兴市东部地区唯一的省级工业园区,始建于2008年,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先后获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中国提琴产业之都”“江苏省现代装备科技产业园”等称号。被命名为“江苏省重点文化产业园”的乐器产业园以及正在建设的国家级特色小镇也位于开发区内。
黄桥的乐器产业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末,起初只是以提琴配件和零件加工为主,1971年正式成立的“溪桥公社乐器厂”社办集体企业,现如今已成为闻名全球的“江苏凤灵集团”。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黄桥的乐器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配角到主角的转变。乐器产业已成为全国的特色产业、黄桥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2020年全镇乐器及配套的企业220多家,年加工提琴产量75.6万套,吉他120万套,钢琴5000套,各类乐器配件100多万套,取得进出口自营权的企业30家。2020年黄桥镇乐器生产及配套企业完成产值35.16亿元,销售收入34.36亿元,实现利税3.3亿元。黄桥乐器产业主要产品有:小提琴、大提琴、贝司、钢琴、吉他和尤克里里等1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琴产品的产量约占国内总产量的70%,世界产量的30%左右,出口占国内份额的50%以上,龙头骨干企业江苏凤灵集团已连续26年世界销量第一。黄桥乐器产业拥有坚强的技术力量,现有技术人员2560人,其中高级提琴制作工30人,中级提琴制作工363人,初级提琴制作工2167人,相比全国生产同类产品的区域,技术水平处于上游。提琴产业发展带动了黄桥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黄桥从事提琴产业的人员超过了3.5万人,约占全镇劳动力的35%左右,2020年全镇提琴产业发放工人工资和福利9.4亿元,直接从事生产工人平均年收入超过5万元。
2005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乐器协会联合命名为“中国提琴之乡”,2007年9月经江苏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江苏省中小企业局批准为“江苏省重点培育产业集群”,2009年升格为“中国提琴产业之都”。2017年“全国音乐教育服务联盟示范基地”落户黄桥。同年该园区被命名为“江苏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江苏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2018年通过“产业之都”复评;2020年黄桥乐器电商中心获得“江苏省众创空间”和“江苏省创业示范基地”称号。
琴韵小镇:打造“三生融合”样板区推进乐器教育“三进工程”
2017年,黄桥“琴韵小镇”入选首批江苏省特色小镇和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认定的第二批“国家级特色小镇”。琴韵小镇建设定位世界眼光,旨在打造中国音乐产业输出地。小镇产业升级与双创空间共生,古镇历史与小镇文化共融,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共赢,文化艺术传播与信息时代共容,最终达到以提琴为源、乐器为业、音乐为魂的世界知名、中西合璧、古今辉映的魅力小镇。
一、坚持规划引领,打造三生融合“样板区”
首先,“琴韵小镇”规划面积为3.27平方公里,在空间布局上重点建设“一湖一厅两片区”,即音乐湖、小镇客厅、乐器产业集聚区和琴韵文化拓展区。核心区规划面积1.32平方公里,以音乐湖为空间资源核心向四周延伸,与城市滨水空间带构成一条活力开放的“空间环”;其次,在多元规划上融合。与黄桥新城建设、古镇保护开发、园区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注重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空间;第三是在建筑形态上契合。从古镇到琴韵小镇到北部新城通过立面及屋顶颜色的协调进行过渡。通过现有乐器企业立面改造,实现园区建筑形态与小镇的协调。
二、坚持产业引擎,打造乐器行业“制高点”
首先,在品牌打造上进行创新。以培育“黄桥乐器”区域公共品牌为核心,本土龙头企业凤灵、斯坦特、琴艺等牵头,实施产业扩张和转型升级战略,从产品标准、工艺水平、人员素质、厂房设施等方面全面提档升级,促进提琴制造向乐器产业、乐器产业向琴韵文化的拓展。其次,在项目推进上见成效。音乐生态湖已经竣工运营,日均参观人次接近1万人。维也纳国际酒店、乐器文化创意研发中心、凤灵产业园、华歌吉他、欧美嘉乐器等项目已经竣工,小镇客厅改造完成,近两年有15个过亿元项目竣工投产,为黄桥琴韵小镇注入生机活力,小镇乐器产业效应已出具规模。目前投资23亿的琴韵小镇PPP建设项目已于2020年5月正式动工,5年竣工。
三、献礼建党百年华诞,推进乐器教育“三进工程”
提琴教育是黄桥乐器产业向音乐教育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中国提琴产业之都”和“琴韵小镇”全面发展的战略部署之一。2010年起黄桥小学、溪桥小学(现新城校区)、东街小学作为全镇首批“提琴教育进校园”的试点单位,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周密部署下开始同步实施。历经近10年的实践,取得可喜的成绩,也总结出了一套成熟的经验。
今年恰逢建党百年,也是黄桥镇承办“6·21国际乐器演奏日”中国主会场活动的第五个年头。为全面展示黄桥镇“提琴教育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所取得的成果,彰显“中国提琴产业之都”艺术教育的鲜明特色,全镇在“6·21国际乐器演奏日”活动前,用近五个月的时间全面普及并系统提升提琴教育。全镇推进提琴教育“三进工程”工作采取了如下举措:
(一)“提琴教育进校园”工作在全镇全面实施
1.除了三个首批试点的学校,全镇范围内的幼儿园、小学全面推行实施“提琴教育进校园”工作。为保障各校区提琴教育工作顺利实施,从全镇各幼儿园、小学选派30名教师参加首期5个月的强化训练班。培训结束后,通过中国乐器协会“社会音乐教师提琴教育专业技能”标准级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同时,全镇对辖区校外艺术机构进行一次核查,对具有一定规模、教学规范的培训中心发放“国家级琴韵小镇提琴教育定点培训机构”匾牌。
2.为保障提琴教师专业水准,除对现有镇级小提琴教研组6名教师进行基础培训外,聘请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以及原泰兴歌剧团乐队专家讲师进行规范性授课,与中央音乐学院、国家文化旅游部艺术人才中心、中国乐器协会、中国音乐教育网合作展开长期师资培训合作。为稳健教师队伍,由镇政府向市教育局争取3-5名提琴音乐教师编制,适当提高外聘小提琴专业教师工资及养老保险待遇,落实镇提琴教研组长工资标准及岗位津贴。
3.在培养提琴师资同时,成立“中国黄桥‘琴韵之星’师生弦乐团”,在“6·21国际乐器演奏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中进行阶段性成果汇报。为鼓励全镇孩子踊跃报名参加小提琴社团,政府出台艺术特长生、艺术教育专项学费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学生作为政府定向委培生报考提琴教育专业,报考前签订委培协议,毕业后回乡服务于提琴教事业,确保编制落实。
(二)“提琴教育进社区”工作实施方案
1.在黄桥镇区范围内指定10多个文化建设较好的社区,在社区原来自我组织的艺术活动社团基础上,再增加“提琴教育进社区”活动,每个社区选派2名志愿者参与提琴师资的强化训练。
2.在社区内大力宣传提琴文化,鼓励本辖区内音乐爱好者、留守儿童、幼儿园、中小学生参加社区的提琴培训,并为提琴培训活动正常开展提供相关保障。
(三)“提琴教育进家庭”工作实施方案
引导有条件的学校、校外艺术培训中心开设提琴教育亲子班,不断激发孩子的学琴兴趣,营造家庭音乐的氛围,力争让提琴艺术成为黄桥镇每个家庭的标配,实现“音乐让生活更美好”的精神文明建设愿景。据调查统计,目前,全镇有不少于50名学生家长有一定的小提琴基础,拟鼓励具有条件的家长参与提琴亲子班的学习。全镇定期组织以“音乐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家庭亲子提琴演奏音乐会或夏令营活动,有序推进“提琴教育进家庭”工程。
产业前瞻:黄桥乐器产业未来的建设和发展
回顾黄桥提琴产业发展,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乐器协会的指导下,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黄桥举全镇之力全面完成预定目标,同时认真总结经验,找准差距,以更高的标准和更有力的措施推动提琴产业发展,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构建乐器文化产业园和特色,引导产业集聚发展依托黄桥乐器产业现有基础及产业布局,积极提升和强化建乐器文化产业园的功能,通过乐器文化产业创意研发中心的建设和“琴韵小镇”的打造,引导黄桥乐器产业进一步集聚发展,形成以政府投资建设为引导,其他投资为推动,打造一个集生产、研发、交易、会展、艺术、培训、接待、旅游等为一体的国家级乐器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黄桥镇政府还在抓紧各类规划设计工作,制定招商引资政策,加强招商引资,加强园区邮、电、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引导本地乐器企业向园区集中。
2.政府多维政策支持,引导产业蓬勃发展针对乐器产业的发展,黄桥镇将充分利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江苏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黄桥乐器产业发展的契机,制定出台多维政策对黄桥乐器产业发展加以扶持,以引导其蓬勃发展。力争纳入江苏省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范畴;对接国家和省市上级政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方针,积极制定具体的文化产业政策,引导乐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积极争取联合省市上级政府或相关部门,设立乐器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文化产品发展基金等;在土地、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乐器企业发展优惠政策,并设立其他奖励措施,鼓励乐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政府服务职能,为乐器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3.注重技术应用和创新,强化自主品牌建设在大部分企业以代工或生产普及琴等低档提琴为主的情况下,为了在国际市场中谋求更强的竞争优势。首先要转变现有生产方式,加大科技研发力度,通过技术创新和科研开发将高新技术渗透到各个乐器产品中去,提高乐器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其次,重视中高档乐器的技术引进与技术研发,力求培育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高档产品和系列名牌产品,在稳固和加大黄桥普及琴、学生琴生产的基础上,扩大黄桥中高档乐器在国际市场的份额;第三,要重视乐器生产的自主创新,努力打造具有黄桥乐器产品的自主品牌建设,通过品牌建设,增加黄桥乐器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4.注重制琴人才培养,提升制作工艺水平黄桥乐器产业进一步的提升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乐器制造工艺人才。一方面要注重普及琴、学生琴等中低档乐器制作工艺的传承与推广,更要注重乐器制作大师的培养和高档乐器制作工艺技术的积淀。一方面通过建立专门的培训中心和提琴制作工艺学校;另外可以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培训机构和优秀提琴工艺人才来黄桥办学;也可以选送优秀人才赴国内外专业学校进修研习。
5.推进市场多元开发,分散贸易经营风险目前黄桥乐器生产以提琴为主,且以外销为主,内销为辅,产品结构较单一,出口依赖程度高,发展和经营风险高,未来发展中将积极推进多元化市场的开发。一方面积极开拓除传统欧美国家外的拉美、中东、亚太等非传统地区的市场;另一方面要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并且要适当发展钢琴、电声乐器等其他西洋乐器,并且要重视引进民族乐器生产技术,进行民族乐器生产的拓展。
6.发挥行业协会职能,引导行业规范发展成立行业协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规范行业行为,为本行业提供服务,引导和促进行业发展。在将来的发展中,将进一步完善黄桥乐器行业协会的功能。进一步完善乐器协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技术申报、国内外市场需求信息发布等的职能;承担技术研发、负责研究和制定行业标准,以及标准达标检测等工作;规范行业市场秩序,协调企业纠纷等工作;组织行业内的专项技术培训和人才培养,为乐器行业发展输送技术人才提供服务。
7.积极拓伸产业业态,融合关联产业发展紧扣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大势,通过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有效引导,以“产业融合”为核心理念,加强“组织融合、建设融合、品牌融合”的建设,积极推进黄桥乐器产业纵向拓伸,横向融合。一方面向乐器产业上游拓展,发展乐器科研、仓储物流及各类乐器零配件产业;另一方面向下游拓展,对产品销售行业拓展,积极开发销售渠道;也要注重与旅游休闲、教育培训、商贸会展、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