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七十载 中国民族乐器改革历史回顾与展望-中国乐器协会 

微信服务号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精选>流光七十载 中国民族乐器改革历史回顾与展望

流光七十载 中国民族乐器改革历史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1-12-01

(转载本网新闻 请注明出处!)

编者按:2021年,我国乐器行业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轻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统筹布局乐器行业科技创新年发展战略规划。时近年关,在全行业梳理供给侧结构改革、两化融合发展成果的关键节点,本刊在乐器行业科技大会召开前期,特邀资深行业专家梳理民族乐器改革发展的历史脉络,从民族乐器改革的历史中汲取创业智慧,透视我国乐器科技创新的前进坐标与发展趋向。

从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骨笛算起,中国民族乐器至今已有8000年历史。民族乐器的改革贯穿于整个民族乐器历史中,新中国成立以后,民族乐器改革事业,其规模之大、涉及范围之广、参与人之多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推动着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走向世界。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一部封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生产力低下,造成意识形态的半封闭状态,民族乐器一直发展迟缓,大部分乐器音域处于中高声部,存在缺少低音、半音不全、难于转调、音色偏尖窄等缺陷。新中国成立以后,时代发生深刻变化,音乐作为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而引起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社会意识形态,其内容和功能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时代需要有激情的、有气势的音乐为广大人民服务,以往的民族乐器难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音乐工作者大量接受外国音乐学习,许多音乐工作者迫切希望能够将西方交响化的演奏形式,引进到中国民族乐器当中。使中国民族乐器能够以较大阵势,宏大音量来反映新中国刚刚成立时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形势。

上世纪50年代,国家政府对乐改十分重视,政府曾经主持召开乐改座谈会,明确提出:“改革乐器必须结合演出和创作的需要,保存和发扬民族的特点,接受外来先进的经验,通过实际的制造和试奏来改进我们的民族乐器。”从而,国家对乐器改革明确系统具体地强调了民族乐器的交响化性能,成为这一时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官方声音。

初创启程民乐改革标准筑基
1949年至1965年,新中国成立,民族乐器改革从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国乐组启程,1954年3月27日,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在天津成立。不久,音乐研究所从中央音乐学院分离出去,搬到北京,归属于中国艺术研究院领导。从此,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承担起领导当时乐器改革工作的职能,一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

音乐研究所所长李元庆同志为民族乐器改革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他明确了乐器改革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深远意义;加强了乐改工作组织领导,成立乐改组,建立乐改陈列室,收集、展出新中国成立后的乐改成果;定期组织召开会议,推广成果。1954年10月,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与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联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性乐器改良工作座谈会。会议期间介绍了70种余种改良乐器,文化部副部长亲自出席会议,并作重要指示;明确了乐改标准,即六点原则和五点认识。1956年轻工业部科学研究院成立北京乐器研究所,成为民族乐器改革的一支重要力量。

当时,国内主要的两个直接从事乐器改革的表演团体,一个是中央广播民族乐团,另一个是济南前卫军区歌舞团民族乐队。主要的乐改人物有彭修文、杨竞明、张子锐、王仲丙等。参与改革的乐器生产企业主要有北京民族乐器厂、上海民族乐器一厂、苏州民族乐器一厂、天津民族乐器厂、广州民族乐器厂、徐州乐器厂等单位。

上个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的民族乐器改革事业是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它奠定了新中国民族乐器改革事业的基础。改革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初步建立了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建制,形成了拉弦乐、弹拨乐、吹管乐、打击乐四个声部。

二是中国民族音乐调式融入西方十二平均律调式的改革。单件乐器向扩展音域、增加半音、便于转调发展。

三是民族乐器从无序发展向着标准化、规范化发展。随着专业音乐学院的成立,一些重点民族乐器,如扬琴、二胡、琵琶、三弦、笙、笛子等开始形成专业教学的民族器乐教学模式。

历史传承民乐改革发动基层力量
在“文革”时期,鉴于当时特殊的文艺环境,文艺舞台上仅有8个现代京剧在演出。围绕着为现代京剧服务,由当时文化部艺术局和轻工业部主管乐器的部门联合组建“琴瑟筝改革小组”,主要承担乐器改革任务的演奏单位是中国歌剧舞剧院,乐器生产企业是北京民族乐器厂、上海民族乐器一厂、苏州民族乐器一厂等,“琴瑟筝改革小组”成员在古琴、古筝、巴乌、胡琴系列和拉阮系列方面取得不少成果。叶剑英非常关心“琴筝瑟改革小组”的工作和所取得的各项改革成果,亲自听取了小组的汇报和演出。

另外,那一时期,一些专业文艺团体演奏员下放到工厂、农村,比如,海政文工团的笙演奏员张之良复员到北京民族乐器厂当工人,他在当工人期间,与孙汝桂技师共同改革了扩音笙,大大提高了笙的音量。

还有前卫歌舞团民族乐队的倪志珊、王惠然、苏安国,刘汉林,空政文工团的陈宝田等都扎在北京民族乐器厂、徐州乐器厂进行乐器改革,当时,加键唢呐、加键笙、52音排笙、四弦京胡、四弦二胡、转调筝、四弦柳琴都取得了一定成效。此外,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徐振高改革成功S型山口21弦古筝,实现了古筝标准化。周恩来总理十分关心民族低音拉弦乐器的改革,1964年,对民族低音拉弦乐器在乐队中的作用作出了明确的指示:“要搞出自己民族的低音乐器来,不但造型要美,要有民族特色,而且要有自己的演奏方法。”杨雨森创制、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生产的“板皮协振式革胡”应运而生。

改革开放民乐改革跨界多元
进入改革开放初期,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全面负责乐器改革工作,林儒忠同志为此付出大量的心血。当时成立的乐器改革小组,彭修文任组长,陈自明任副组长,组员有王湘、赵硕臣等;同时设立有文化部科技进步奖中的乐器改革项目,以及为评奖而组建的乐器改革奖励评审组,赵硕臣任组长,几年时间有135项成果获得了不同等级的奖励。其中,四川音乐学院陈泽教授的高胡、二胡音质音量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另外获奖的还有“曾侯乙墓出土战国编钟音律的探讨”,蝶式筝、单排弦凤首箜篌及高音、中音改革胡琴,多千斤板胡,改革加键巴乌,401型快速升降音扬琴,移马式踏板转调筝等。这期间多次召开民族乐改会议。1977年4月,轻工业部在苏州召开了全国重点地区低音民族乐器改革工作座谈会。1980年6月,民族乐器改良座谈会在北京香山召开,与会者探讨和交流了筝、笛、箜篌等乐器的改革。1981年9月20日至26日,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文化部科技局、北京乐器学会联合举办的全国民族管乐器改革座谈会在苏州召开。1993年3月,文化部教科司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召开乐改座谈会。

本世纪前20年,乐器改革逐渐从政府指导向民间市场化过渡,从以企业为主力军向广大社会民众兴趣爱好者转移。其间,2011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在视察广州交响乐团排练后专门对中国民族管弦乐现状发表了一段讲话,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高层领导首次对民族管弦乐发展作出评价。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于2007年成立下属乐器改革制作专业委员会,2012年10月和12月,连续两次在上海和北京召开乐改专题会议,会议形成乐改上海共识和北京六项课题,明确今后一个时间民族乐器改革的主攻方向。2013年文化部教科司专门下达了一个“科技提升计划项目——民族低音拉弦乐器的改良”,由中国音乐学院与中国民管会乐改委等单位负责,历时三年完成。

新时期民族乐器改革表现形式为:一是民族乐器改革呈现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形式。民族乐器专利数量与年俱增,仅2018年民族乐器专利发布共计731项,同比增长73.63%;二是民族乐器改革呈现全方位、多元化、跨领域扩展,香港中乐团、中央民族乐团、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以及湖南文正球、重庆何夕瑞(已故)、河北赵宏亮等人作出十分重要的贡献;三是改革是长期、复杂、波浪式前进,时起时伏。

讴歌新时代民乐开启高质量发展引擎
进入新时代,我国民族乐器产能实现跨越式增长,据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乐器改革制作专业委员会发布2020年部分民族乐器产量数据显示,我国民族乐器行业部分民族乐器生产企业生产各种民族乐器产量累计2556.7万件(含拉弦乐器90.4万件,弹拨乐器108.2万件,吹管乐器1799.8万件,打击乐器558.3万件),其中,吹管乐器产量占比70.5%,打击乐器占比21.8%,拉弦乐器占比3.5%,弹拨乐器占比4.2%。以史为鉴,1983年《中国轻工业年鉴》记载:民族管弦乐器产量98.61万件,鼓乐器38.83万件,响铜乐器578吨,折合产能195.24万件(响铜乐器折合为57.8万件),同比37年前(1983年)产能,民族乐器产量增长了12倍。

另外,随着民族乐器产能不断上升,民族乐器产品结构金字塔效应逐步显现,强势品牌与地区和企业挂钩,涌现出上海敦煌古筝、河北肃宁乐海扬琴、江苏无锡二胡、北京满氏琵琶、浙江余杭竹笛、河北肃宁广宁三弦、河北涿州及天津笙、北京宏音斋及黑龙江从氏唢呐、浙江嘉兴风雅陶笛、湖北武汉海平中国锣、河北饶阳好望角民族鼓等优秀民族乐器品牌,显示出新时期民族乐器改革带动产业发展的旺盛生命力,驱动民族乐器产业由量向质有序过渡。目前,我国民族乐器生产企业已覆盖15个省40个城市,15个产业园区。其中,上海,江苏苏州、扬州、徐州,天津静海,山东郯城,贵州玉屏民族器乐文化底蕴深厚,河南兰考、浙江余杭依以当地泡桐、毛竹原料闻名,江苏无锡,河北肃宁、饶阳在当地政府政策扶持下集群效应凸显。

无论是行业,还是企业,“量”和“质”成为见证行业创新发展的两大要素,量决定了行业和企业规模、效益,质决定了行业与企业主导产品的品质以及在市场占有率。近年来,乐器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民族乐器制作者不断顺应市场发展需求,有序调整民族乐器改革的发展坐标,促成民族乐器由一般文体产品发展为文化产业相关产品、音乐教学器材。音乐给人民生活带来更多的享受,民族乐器已经全面进入社会,成为百姓的“刚需”、家庭的“标配”。

我们可以想象,未来中国民族2019年,河北饶阳乐动中国新闻发布会乐器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不断上升,依托新的民族乐器创新科技,民族乐器将会逐步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向着高质量、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逐步形成庞大的现代化产业链。民族乐器将会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繁荣民族音乐的发展进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民族乐器改革是一项伟大、光荣、壮丽的事业,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数行业先贤为了实现民族器乐文化梦想,献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财产,甚至是生命。历史将永远铭记他们的行业情怀和奉献精神,我们将沿着这条道路一直走下去,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丰元凯)

杂志期刊

2024年第11期

防伪码查询
品牌查询
钢琴调律师
提琴制作师
个人会员(特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