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筝历史演变及扬州工艺在古筝装饰中的思考-中国乐器协会 

微信服务号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精选>浅谈古筝历史演变及扬州工艺在古筝装饰中的思考

浅谈古筝历史演变及扬州工艺在古筝装饰中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05-07

(转载本网新闻 请注明出处!)


筝,我国古老拨弹乐器之一。早在公元前二世纪左右,作为声乐的伴奏乐器,已在我国秦地(今陕西省)流传,故又称秦筝。筝音域宽广、音色优美淳厚、音量洪大,表现力丰富,流传广泛,常用于独奏、重奏、齐奏、器乐合奏或参加民族管弦乐队演奏,并用于弹唱、歌舞、戏剧和曲艺伴奏。随着时代的变迁,筝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并形成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和地方流派。筝传到高丽、日本和越南以后,又演变成高丽的伽椰琴、日本的筝道和越南的十六弦琴,在音乐上各具特色。

关于筝的古老形制,最初筝为五弦。据汉•应劭《风俗通》记载,在战国末期。“筝”五弦筑身也。”经过九弦过渡,到了战国末期发展成十二弦。筝在秦代十分流行,到了魏晋,特别是唐代,更是普遍。中堂杜佑之通典:“今清乐筝並十有二弦。”在这个时期多以十二弦或十三弦出现,《旧唐书音乐志》:“案京房造五音準如瑟,十三弦,此乃筝也。雜乐筝並有十二弦,他乐皆十有三弦。轧筝以片竹其端而轧之,清乐筝用骨爪长存余,以代指。”隋唐一直使用丝弦,并染成朱红、翠绿或青色,偶尔也使用鹍鸡(一种鹤鸟)筋做弦。后汉以来,历代的文人墨客,无不在正史和诗词歌赋中谈到筝,说明在汉代,筝已是雅俗共赏,成为移风易俗的至高无上的乐器了。


盛唐时期,十二弦和十三弦筝长期并存,分别用于雅、俗乐。宋代流传的仍是十三弦筝。元、明才出现了十四弦和十五弦筝,但仍以十三弦筝流传最广。元代由于史料的缺乏,仅能从元史礼乐志忠了解,在宴乐中使用了沿袭宋制“两头微垂”的筝;明代也继续承袭下来,而其形状有渐渐减小的趋势。清代的筝继承历代艺术形式,广泛用于民间器乐和说唱音乐中。多谓筝为十四弦,两组八度的七声音阶定弦。到了清末,筝发展成为十六弦。在广东,有人借鉴扬琴,将铜丝弦用于十六弦筝上,替代使用了2000多年的丝弦,从而使筝的音色发生了鲜明的变化。
清代以后,因大量西化的影响,在筝弦的材料上乃有较大的变化,除传统的丝弦十三弦小筝外,慢慢的发展出十六弦的金属弦筝,而复音式的新式筝、蝶式筝,也发展到十八弦、二十一弦、二十五弦、二十六弦、四十九弦等大型带有踏板转调的筝,音域增宽、转调方便,筝弦也有金属改良为外缠人工丝的形式,音质纯,弹奏顺畅。古筝在当代不断发展,定型形成现在普遍使用的21弦,也是标准的演奏筝。伴随着21弦筝的出现,筝艺术在当代文化生活中,成为最为闪耀的中国民乐器乐艺术门类。据了解,目前海内外学习古筝的人数已达到数百万人之多,围绕古筝艺术的创作、演奏、教学、乐器制造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进步。


古筝由许许多多的零件构成,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21弦筝外观呈扁长方形,由框板、面板、和底板构成。筝身为中空共鸣体,内胶有音梁,表面呈拱形,底部开有三个出音孔。琴的首尾都嵌有岳山,俗称前梁和后梁,前梁至弦柱间为有效弦长。使用丝弦和钢丝弦、尼龙弦,每根弦由人字形的弦柱支起,柱在面板上可以移动,位置错落如雁行,以取得不同的音高。筝的框板多用红木制作,外部多雕刻凸条花纹镶嵌,面板和底板采用质地松软的梧桐木,以沙眼大的沙桐为佳。一台古筝主要涉及声学和外观两方面的因素。声学方面,弦振动,琴码尺寸和位置、面板材料处理、油漆以及制作工艺、结构的适应性变化,制作工艺、结构的适应性变化都会影响古筝的声音。而古筝发音涉及到木材、结构、力学、声学等多门理工学科,也与音乐美学、演奏等艺术学科戚戚相关。目前,乐器制作行业在音板用木材的选择上主要依赖于乐器技师的观、掂、敲、听等方式进行主观评判。对于乐器用木材要求则更加严格,不但要求木材不能开裂、节子、虫眼等缺陷,而且对木材的密度、年轮宽度、年轮数及微观特征都有具体要求,因此,适合制作的木材只局限于少数的几种木材,以及这些木材中的某些部位。声学研究是一门繁琐且专业性极强的学科,这也是目前民族乐器制造的短板所在。本文不过多于涉及对声学范畴的阐述与探讨,仅以我公司产品为例,对古筝外在装饰作简单介绍及一些思考。
古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乐器之一,其外观工艺深深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尤其是扬州古筝产业30年发展进程中,深受扬州工艺的影响。扬州工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特色鲜明,是扬州历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瑰丽典雅的漆器、色泽金黄的麦草花、古朴深邃的木雕、玲珑剔透的玉器等都极富东方神韵,仅漆器就有纯雕漆、平磨螺钿和骨石镶嵌等诸多门类。在江苏省人民政府保护的传统工艺45个品种中,扬州就有15个,占全省总数的1/3。这些源远流长的传统工艺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广陵人,如何让它们 “活”起来,与其它产品嫁接,再现扬州工艺的辉煌则是我们当代人必须思考、面对的问题。
古筝又称钿筝,缘由就是因为在很久之前楚人就用螺钿对筝加以装饰。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对“维扬筝”有过“楚匠饶巧思,钿筝多好音”的描述。如今,扬州已成为“中国古筝之乡”。自1986年起连续七次筝会在扬州召开,天下三分筝、二分在扬州已成不争的事实。抚万弦而后晓其音,观千筝而后知其短。扬州筝的改良与传承已是时候了。
2004年8月,我创办了扬州音美尔民族乐器有限公司。自创立伊始,即以弘扬传承传统文化为思想,根植于扬州传统工艺,努力将雕漆嵌玉、平磨螺钿、骨石镶嵌、刻漆、彩绘、木雕、麦草花、银丝镶嵌等十多种工艺用于古筝装饰,创作了一系列的扬州特色古筝产品,努力塑造古筝新形象,并深得市场好评。一方面根植传统技艺,应用到古筝生产流水线。另一方面,作为公司负责人,在古筝生产中积极探索运用标准化手段、培养专业的手工技术工人、统一规范生产流程来传承扬州的传统技艺。在此方面,我们多年来一直恪守传统文化工艺传承的做法,而这样的坚持,也让我们尝到了市场的好处,产品不仅外观造型有特点,富含中国文化的元素,同时内在声音浑厚圆润。二者完美结合,使得古筝产品供不应求,享誉海内外。
目前,我公司在绝大多数开发的乐器产品中运用了扬州特色工艺。坚持文化创意、文化设计与扬州特色工艺的结合,并以不同档次、不同风格的产品设计为依托,开发了几十款特色产品。有关于筝的装饰运用,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类,选用优质的珍珠贝、云母、石决明等材料,经打磨成不同色彩的薄片,根据画面需求切拉成各种块面,平嵌在古筝木坯之上,经精致髹漆工艺,使产品具有光亮如镜、清丽照人、黑白分明、高雅素洁、图案精美的艺术效果。第二类,采用扬州纯手工雕刻的非遗传承技艺,再现了旧时皇室御用的雕刻经典,配套的筝架、琴凳也雕上了与之相同的纹饰。在此,工匠的手艺与造化争妙,匠心所至,淡雅的纹理与悉心的雕刻传承着文化智慧。深层次挖掘扬州传统文化,使古筝装饰的内容与形式更有传统味道,强调富含特色的文化底蕴。第三类,采用扬州经典文化艺术元素植入古筝装饰中,如“扬州八怪”的经典之作,将板桥的扇面作品和板桥竹图案装饰于筝之首尾,神韵生动、技法巧妙,虽为板桥复件,却极具收藏价值,很好的推介了八怪文化。还有,将高山流水觅知音故事引入到装饰中,在贯穿当代新元素的设计创意,色调上红与黑的中国风色彩,极具冲击力,古典庄重的造型设计,突破传统思维,极具文人内涵。
扬州风华国乐琴筝公司在十多年琴筝制造过程中,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吸引与震撼,也让我产生了许多思考。古筝产量在主要民族乐器制造中数量最大,但是古筝制造绝对不是简单的产品复制与生产,应该把它作为一门文化艺术来对待,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表达与呈现。尤其伴随着演奏家走向海外,走向国际舞台展示中国文化,更加彰显出古筝乐器的文化特色与重要作用。因此,与传统文化技艺紧密结合,加强古筝产品的文化审美,不断拓展它的文化厚度,是我们这一代乐器制作人不可推卸的文化责任与使命。未来,风华国乐琴筝会继续加大古筝产品利用传统制作工艺的力度,走出一条传统与创新相融合的文化创意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指出,传承久远、绚烂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文化自信的重要元素。在历史的长河中,扬州特色工艺汇成了一幅幅光彩夺目的人文画卷,而扬州工艺在民族乐器上的发扬光大,走进艺术、融入生活,更显示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化”传承。我最大梦想就是尽我的能力将扬州传统工艺更好地融合到扬州古筝之中,让扬州工艺与古筝产品珠联璧合,形成扬州筝独特的工艺优势,同时又要具备符合现代人的审美特点,推动中国古筝工艺化、标准化的向前发展。(扬州风华国乐琴筝有限公司  刘庆阳)

杂志期刊

2025年第1期

防伪码查询
品牌查询
钢琴调律师
提琴制作师
个人会员(特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