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第三届长江钢琴艺术节2022年8月16日—19日在武汉成功举办。作为湖北省重要的文化艺术盛会之一,已成功举办三届的“湖北省长江钢琴艺术节”是由湖北省音乐家协会钢琴学会、香港音乐导师同盟主办,柏斯音乐集团承办的集学术研讨与艺术欣赏为一体的盛会。艺术节以武汉为核心带动长江流域城市间交流,引入新兴思想为湖北省钢琴教育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有生力量,为湖北省钢琴后备人才培养打下夯实基础。
中国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王遒针对武汉老师特别精心制作的教学课件,课程分多个板块,系统的讲解了钢琴教学中的基础与进阶细节,并列举了西方不同时期的钢琴演奏技巧与风格,多维度帮助老师快速理解。王遒副教授指出:音乐的基础来自于“唱”,是内心听觉的建立。钢琴家将情感转化为音符,演奏者需用心去体会其中的音调。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体会曲谱中多声部的奥秘,王遒副教授采用“织女”“纺车”等元素深入浅出的进行例举,还通过播放多段不同演奏者弹奏曲谱的视频,让大家体会如何去演绎一段曲谱。
在讲座中,原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吴晓娜提到:“钢琴教育中的母语”是指一个人所受钢琴教育中对本民族音乐文化元素创作的中国钢琴曲的学习和掌握,是手指弹奏的同时,对钢琴背后文化的认知,对民风民俗与生活的情趣作品的内涵与风格的掌握。“内化于心”把中华民族的特性融于内心,建立文化底蕴,才能融入艺术,才能打动人心。吴晓娜教授建议:在钢琴教学中合理搭配中外乐曲,使受教育者不仅能学习世界各国的音乐,融入博大的艺术文化,也能学到代表中国文化内涵的中国钢琴曲,提高民族音乐文化修养,使钢琴教学成为提升人文素养的素质教育。
原武汉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张友瑜根据多年深耕于儿童趣味多手联弹的经验,整理了一份具有中国风格和民族特色的钢琴合作作品,涵盖了《找朋友》《数星星》《卖报歌》等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一方面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增强孩子对音乐的热爱。讲座现场张友瑜教授挑选了几首歌曲,讲解其中的演奏技巧,台下钢琴老师踊跃举手、争相上台示范演奏,琴声响起的同时大家纷纷轻声合唱,现场氛围一片童真有趣。寓教于乐,听众老师们通过钢琴曲的演绎,仿佛回到了儿时纯真和童趣的音乐时光。
武汉音乐学院钢琴教师杨晓勇在课堂上讲述了自己的学琴之路,儿时认真刻苦的练琴经历练就了扎实的钢琴基础。针对《哈农》曲谱的使用,也分享了自己的练习技巧。杨晓勇老师提到可将节拍器调到不同速度,由慢至快的练习,慢练时放松、高抬指、用力,锻炼手指力量,快练时做到双手整齐、平稳,提升手指灵活度与稳定度 。
讲课现场,杨晓勇老师分别演奏了4首钢琴曲:海顿《降A大调奏鸣曲》、张朝《皮黄》《大同图钢琴组曲》《努玛阿美》,让现场的老师们不仅能学到扎实的练琴技巧,还能欣赏到行云流水般悠扬美妙的钢琴音乐会。
武汉音乐学院钢琴教师乔治针对不同年龄层的琴童,给出了不同的学琴注意事项。针对3-4岁刚开始学琴的幼童,不用灌输很多专业知识,注意错音;5-6岁时注重手型的训练;7-8岁要学会复述课堂上老师的重点;9-10岁时需要认真考虑是否走专业钢琴路线。琴童如何养成良好的学琴习惯?乔治老师分享了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方法:一是口述提醒,练琴时遇到需要注意的地方用嘴巴说出来,例如跳、连、渐强、渐弱…这样两三遍之后,每当再次弹到这些地方时就能自觉注意;二是自我检查,不要依赖家长和老师指出错误;三是自我复盘,每次下课前自我复述总结老师讲述的重点,并在课后练习前翻阅笔记。乔治老师相信,从小养成正确的学琴习惯,便能培养自控力、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倾听中外经典名曲,感受中俄璀璨音乐风采!8月18日晚,由长江钢琴艺术家古静丹,长江钢琴青少年艺术家杨贺朝带来的“传承·经典”古静丹/杨贺朝钢琴音乐会”在湖北剧院成功举办。8月19日晚,“长江钢琴杯”优秀师生多钢琴音乐会在湖北剧院成功举办。本场音乐会由王健、匡昉、陈泱泱、周汗青、王通、吴亦然、杨晓勇、乐榄、王子翔、郭晓宇、胡小年、刘洋、胡雯、张莹等来自武汉音乐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汉口学院、长江职业学院以及湖北省钢琴学会的教授、专家学者,以及多位“长江钢琴杯”青少年音乐比赛的优秀选手,联袂呈现。
音乐会上,名师高徒齐登台,以8人8琴齐奏、双钢琴演奏,8人16手、12人24手、14人28手,16人32手,以及钢琴和管乐协奏等多钢琴、多人多手联弹的不同形式,呈现了包括《红旗颂》、《a小调华尔兹》、《探戈舞曲》《哈利波特四手联弹韩国版》、《骑士之舞》、舒伯特《军队进行曲》、《复仇者联盟》、《黄河》、《红星歌》等多首中外耳熟能详的经典佳作。
回顾本届艺术节:钢琴大师的解惑醍醐灌顶,美好的旋律回味无穷,这是一场钢琴音乐的豪华盛宴!这是一场知识与艺术的灵感碰撞!相信,湖北省第三届长江钢琴艺术节的成功举办,定会为湖北省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注入新的活力。(柏斯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