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4-23
(转载本网新闻 请注明出处!)
在广州市委宣传部指导下,由珠江钢琴集团主办的《第二届中国音乐艺术教育发展论坛》,于18日上午进行了主题演讲。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小燚,中国乐器协会专职副理事长孙瑞勇,广东省音协主席唐永葆,广州增城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吴琨,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郁钧剑,著名音乐美学家、音乐心理学、教育学家周海宏,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导谢嘉幸,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艺术首席专家、人民音乐出版社前社长、党委书记吴斌,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教授韦丹文,珠江钢琴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建宁,珠江钢琴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肖巍,珠江钢琴集团党委副书记黄贤兴等行业专家、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
19日,精彩继续,《第二届中国音乐艺术教育发展论坛》——圆桌高峰论坛于上午9时在广州珠江钢琴集团恺撒堡音乐厅隆重开讲,在星海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蔡乔中主持下,国家一级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原团长、音乐总监于海,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音协钢琴专业委员会会长、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唐哲,著名钢琴家、哈尔滨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元杰,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徐元勇,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艺术首席专家、人民音乐出版社前社长、党委书记吴斌,就“文化强国背景下,音乐院校人才培养”为议题进行即兴观点讨论和互动解答。
蔡乔中作为本次圆桌论坛的主持人兼主讲嘉宾,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本次圆桌论坛的五位重量级主讲嘉宾,分享了近几年来星海音乐学院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学生社会实践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效果。例如在学生社会实践方面,为了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强化学生职业规划,该校将学生社会实践由原来的单纯大四实习变革为大一见习、大二至大四逐年增加实践时长,社会实践活动贯穿了学生整个大学阶段,为学生提前了解职业现状,规划和调整职业去向,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确保一毕业便就业奠定了良好实践基础。
于海以指挥家的角度和工作实践经验出发,谈了关于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脱节,高等教育过多注重学生个人技术能力培养,忽视合作精神、配合精神的引导等问题。同时认为教育者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音乐艺术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修养。
唐哲从文化生态角度阐述了钢琴教育层面目前融合交叉型人才缺失,大部分人才缺乏钢琴教学和演奏延伸出的能力。同时,唐哲教授认为我国钢琴行业人才培养体系、教育教学体系、演奏体系、专业作品与欧美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赶超空间,暂不具备成为一个专门流派——中国钢琴学派的功力。希望中国钢琴行业的从业者们能够慎谈中国钢琴学派,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久久为功,才能水到渠成。
吴斌在讲话中指出,强国建设离不开人才支撑,人才培养需要教育支撑,教育发展需要强化课程体系。他从音乐素养、教学方法、人文修养课程体系设置等三个方面阐述了目前我国高师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从基础教育层面谈高师改革应当从人的发展和社会需求两个方面着眼。
元杰认为,高校钢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紧跟时代和社会需求,注重分类培养,摒弃“钢琴专业学生多学习专业外知识就是不务正业”的行业偏见,因材施教,尽可能把有条件的学生打造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为中国音乐艺术教育发展贡献人才力量。同时,在提到音乐文化产业发展时他提到,音乐文化产业的从业者不可避免会面临利益与社会责任的取舍问题,他呼吁音乐文化产业的从业者们在对利益与责任的取舍的过程中可以以珠江钢琴为榜样,少一点功利,多一点责任,用大国胸怀,扛起强国责任,以社会大爱,彰显家国情怀。
徐元勇认为师范教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师范专业院校应当清楚划分音乐学师范和音乐教育这两个专业的关系,精准定位两者的教学目标和体系,各司其职,用专业的力量和专业能力打造好两个专业学科的工作,使他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没有剧本、也没有ppt,只有音乐艺术教育事业专家们最真实的思维碰撞,生动的语言和深入的观点再现了首届“神仙对话”盛况,为新时代美育教育环境下的专业艺术教育、师范艺术教育、社会艺术教育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方向指导。
饱餐一顿“文化大餐”后,全体领导、嘉宾参观了珠江钢琴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近距离了解珠江钢琴现代化的钢琴生产流程和部分制作工艺。参观过程中大量的自动化与智能化设备让嘉宾们目不暇接,几度驻足察看,仔细观摩。
经过一天的学术探讨和实地参观,嘉宾们不但在思想上产生激烈的交融和碰撞,还亲身领悟了国内钢琴制造技术的实力。今后,珠江钢琴集团将继续加强与音乐文化教育各界的交流与合作,为传播音乐文化、培育优秀音乐人才、造中国名牌钢琴而努力!(珠江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