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6-25
中国乐器协会信息部(转载本网新闻 请注明出处!)
中国乐器协会网讯:第99届敦煌杯二胡制作比赛决赛于2012年6月13日在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举行。此前,6月1日上海音乐学院的王永德、陈春园、李志卿三位评委对参赛的50把二胡进行初步筛选,共有27把琴入围决赛。
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吴启明副厂长到会并致辞,厂技术科周力、刘京虹及参赛员工20余人参加评审会。此次参赛者共有10名选手,他们来自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一车间和敦煌乐器有限公司,参赛琴用指定的明清老红木为主材制作。从厂各级领导到参赛员工都非常重视此次比赛,选手们也十分较劲。评委阵容也较强大:有上海音乐学院王永德、中央音乐学院严洁敏、解放军艺术学院杨光熊、上海民族乐团段皑皑和马晓辉、上海馨艺室内乐的李志卿,对27把二胡逐一演奏,认真评审点评。结果二胡国家技师张建平宝刀不老,六把金奖琴里他的二胡占了其中三把,并荣获第一名。
评委老师对每把参赛二胡现场试奏,现场点评和评分,严洁敏老师更是以演出的状态拉奏参赛琴,现场参赛者零距离感受了评委老师们高超的演奏技法,并聆听了评委们精辟的现场点评,大呼过瘾,真值!以下是评委们的现场简评。
王永德:总体较好,工艺不错。二胡的音量增大了,上下把位的音位开辟出来了。二胡我强调两个字,统一!这就是音色上的统一;音质的统一,音量的统一。对于二胡各部位来说,内外弦的统一;上下把位的统一;这次听下来,各种统一这方面的差距缩小了,是一大进步。当然,二胡蒙皮的松紧,琴弦、弓子、琴码等等细节还应进一步加强,才能使二胡的各种统一接近完美。
杨光熊: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的这种制作比赛活动我非常赞赏,我也参加过其他一些企业的这种比赛活动,但有些单位的比赛活动只是昙花一现,烟过云散而已。能够像敦煌乐器企业能够始终不渝的坚持到第99届了,实属不易。我可以毫不夸张而且负责任的说,上海敦煌二胡在全国是名列在前的!近十年来我是第三次参加上海琴的评审活动,我手中也有上海琴,这次感觉,上海琴的耐用性,声音的振动,圆润度,音色彩的丰富性,等方面都有进步。但在高把位的音衰减度,还欠一点。二胡的调试非常重要,我这次带来十多个琴码和防噪垫,有些琴通过调试,可以产生一些变化,有时间我会专门来做这项工作。用琴方面,小叶紫檀二胡虽然好,但材料名贵,价格昂贵。我还是喜欢老红木的二胡。
严洁敏:此次二胡音量大了,这对我们演奏者有了更宽的、可控的音量变化幅度。我觉得,在灵敏度上还应加强。
马晓辉:我也是多次参加敦煌二胡的评审,我与其他老师又同感,此次琴的工艺水平,琴的音色,尤其是音量都有所提高。高音区的高音能够顶得住,低音能够沉得下来。二胡皮的厚薄,我觉得是个重要的因素,对于演奏色彩的丰富性,是不言而喻的。这次比赛的琴27把有点偏多,评审时间有限,不够精确。
段皑皑:音色、音量、音质是二胡最重要的,但也要考虑琴的重量,我是搞演奏的,国内外飞来飞去,拎重了有点吃力。我们演奏者和制作师傅们交流的机会还是太少,师傅们应该了解我们演奏者的需求,是什么样的风格和爱好。
6月13日下午,杨光熊老师再次进厂与参赛师傅面对面交流,用他带来的琴码,止噪垫等,在参赛现场讲解、调试,使现场参赛员工受益匪浅。(刘京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