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笛:平民乐器的不平凡新生之路-中国乐器协会 

微信服务号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企业动态>中国陶笛:平民乐器的不平凡新生之路

中国陶笛:平民乐器的不平凡新生之路

发布时间:2012-02-06

中国乐器协会信息部(转载本网新闻 请注明出处!)

赖达富(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陶笛艺术委员会会长)

       近年来,有一种人见人爱的小型乐器——陶笛正迅速在中国大陆走红。根据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陶笛艺术委员会的估算,目前中国大陆地区的陶笛爱好者人数已近四十万。特别是近两年都以每年超过十万人的速度在迅速增加。首都北京就已经有不下十家的陶笛专卖店;像北京、厦门、南京、苏州等城市,从街头巷尾到校园社区,不时可以看到陶笛发烧友三五成群在尽情陶醉;从大众传媒到各类舞台也经常可以看到陶笛的表演;在“百度”或“谷歌”搜索引擎输入“陶笛”二字,则会发现与陶笛相关的网站网页、博客、论坛、视频铺天盖地的出现在网络上。

陶笛是源自中国的一种既古老又年轻的平民乐器。说它古老,因为陶笛的鼻祖可以追溯回七千多年前的古埙。在我国发现的三千多年前的呜嘟和一千多年前的古陶笛、泥哨已经和现代陶笛的构造、发音原理完全相同。国外的大部分学术文献中,谈到陶笛(Ocarina)的起源时,都会提及中国的古埙。说它年轻,因为它在十九世纪末才开始在世界各地有了新的发展,而在中国大陆的新生,则只是近五、六年的事情。所以,作为一种特色鲜明的、没有门槛的“平民乐器”,沉寂千年的中国陶笛在大陆地区正在经过一个不平凡的新生之路,令人刮目相看。究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基础实力雄厚,发展起点较高

虽然现代陶笛在中国大陆兴起的时间不长,但是这里本来就拥有一大批对同类乐器(如古埙、泥哨等)研究的专家和非常成熟的陶瓷烧制技术这两个得天独厚的基础,所以,陶笛的制作和演奏等方面都在很短的时间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在陶笛制作方面,大陆的艺术家们依靠雄厚的基础实力和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不但在短短的几年就研制出了适合不同风格演奏者需要的(如习惯轻吹或重吹)单管、复管陶笛,而且还尝试运用不同的材质,做出了风格各异的精品瓷笛、陶笛(包括红陶和黑陶)、木笛、树脂(塑料)笛。目前市面上销售的陶笛品种和款式多达200余种。特别像精美的手绘陶笛、极品乌木制陶笛、环保釉陶笛等特色产品都是由大陆技术师自主研发的。目前,大陆企业所生产的陶笛以其优良的品质和优惠的售价,不但越来越受国内演奏者们的青睐,而且还远销欧美、日韩等海外市场。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大陆是全世界最大的乐器市场,而目前在大陆的陶笛企业还不多,达到一定生产规模的更少,所以,一些海外陶笛品牌,如韩国的Nobel,台湾的TNG陶笛也在大陆具有较好的市场销路。这些海外品牌陶笛的进入,也刺激了中国陶笛市场的竞争和发展。

       在演奏方面,大陆的许多陶笛演奏家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起飞”的。除了现代陶笛本身所具有的简单易学的优势以外,大陆的许多陶笛高手本身具有很好的竹笛、唢呐、葫芦丝等吹奏乐器的基础。因此,他们可以通过技巧移植的办法使自己的陶笛演奏水平在短期内迅速提高。有的演奏家还综合运用各种技巧,拓展了陶笛的表现力。例如,大陆陶笛演奏家林烨独创了一套模仿鸟类鸣叫的技巧,赵洪啸独创了碎音奏法,等等。总之,制作和演奏方面的高起点发展,促使了现代陶笛在大陆的迅速普及。

二、深受台湾影响,两岸频繁交流

现代陶笛在大陆的迅猛发展还应归功于海峡两岸越来越密切的文化艺术交流。现代陶笛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在宝岛台湾风行一时,成了家喻户晓的“全民乐器”。由于两岸的交流频繁,这种“陶笛热”就很快蔓延到了大陆。因为玩陶笛的人多了,乐器需求量越来越大,宝岛每年都有大量的陶笛销往大陆,其中以TNG牌陶笛销量为最大。根据TNG陶笛中国地区总代理南京花仙子陶笛文化传播公司提供的数据,2011年的TNG陶笛在大陆销售量达60,000多个。而台湾的风雅陶笛则早在2005年就已经在浙江省嘉兴市开设了工厂,主要生产专业演奏型的陶笛,目前已经成为大陆最大型的陶笛制造商,年产陶笛70,000多个;台湾的新立瓷笛也于2006年在瓷都江西景德镇开办了陶笛厂,目前主要生产旅游纪念品型的简易陶笛。

2006年开始,宝岛的许多著名陶笛制作家、演奏家和陶笛教师,如李景铭、游学志、刘永泰、许浩伦、陈镜等都到过大陆演出、讲学或交流;更有像许荣长、杨嘉诚先生等演奏家,直接把家安在大陆了,一心一意在大陆做陶笛。这些来自宝岛的艺术家们很好地促进了大陆陶笛事业的发展。

三、名家大师辈出,学术成果渐丰

大陆在近五年涌现了许多陶笛界领军人物。陶笛演奏方面有林烨、武长青、周子雷、史岩、董文强、史峰等;教学方面有徐昌茂、孙学建、赖达富、蒋显敬、赵亮、康启东等;陶笛制作方面有赵洪啸、孙建刚、顾龙星、侯义敏、张宗沛、候燕萍等;研究方面有张殿英、毕寅生、张荣华等;推广方面有吴波(花仙子)、孙常军、张钦平、周亚非、华志德、姜洪建等一大批致力于陶笛事业的热心人士。不少人还是既搞陶笛演奏、教学,又搞销售,还进行陶笛音乐创作,完全把陶笛当作一项事业来做。以陶笛为业的人群还在不断地扩大中。在他们的带动下,不少的学校和居民社区也出现了许多陶笛“发烧友”,其中既有年过花甲的老人,也有许多年轻人和在校学生,基本覆盖了所有年龄层次的人群。

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国大陆的陶笛科研成果也越来越多。现有的陶笛出版物主要包括:

·     孙学建《东方笛韵——陶笛》;

·     蒋显敬、顾龙星编著《陶笛演奏法》;

·     周子雷陶笛演奏专辑《千年风雅》;

·     林烨陶笛作品专辑《送给妈妈的歌》;

·     林烨主讲视频教程《吹好12孔陶笛》;

·     周子雷陶笛演奏曲集《798的天空》;

·     范睿陶笛作品专辑1CD《中华陶笛》;

·     赖达富的专著《十二孔陶笛基础教程》;

·     林烨陶笛作品演奏专辑《一路花香》;

·     周子雷陶笛演奏专辑《祈福》;

另外,最新的《陶笛考级曲集》的编写工作也已经完成,送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领导作最后审阅,本书将在近期内正式出版。

四、专业社团引领,发展形势喜人

陶笛在中国大陆的迅速发展催生了各级专业学术社团的建立。而学术社团的建立又为广大陶笛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利用学术社团这个平台,广大陶笛乐友们经常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陶笛活动。这些活动反过来又积极促进了陶笛艺术事业的发展。所以,陶笛近年来的发展形势非常喜人。

20071116,我国第一个陶笛学术社团——福建省民族管弦乐学会陶埙陶笛专业委员会在厦门正式成立。福建陶笛专委会于200810月举办了“海峡两岸陶笛文化艺术交流大会”,来自两岸三地的400多名陶笛爱好者齐聚厦门广泛交流,这也是在大陆举办的第一次大型陶笛盛会。福建省陶埙陶笛专业委员会成立很好地带动了全省中小学和高校、社区的陶笛普及工作。目前福建省已经有近十所大学开设了陶笛课或成立了陶笛社,全省每个地市都有不少中小学校开设了陶笛课,在厦门、福州等城市的老年大学、社区活动中心等地随处可见成群结队的陶笛爱好者。总之,福建省已经成为目前全国陶笛推广工作做得最好的、最深入人心地方。

       20083月,中国民族文化促进会下属的埙文化学会也在青岛成立了“陶笛研究会”,在青岛大学孙学建教授主持下举办了一系列推广活动。

       2007年起,每年一届的“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把大型陶笛音乐会列为保留节目。这个博览会是由国家商务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每年都吸引了数千名海内外客商前来参会。大型陶笛演奏会已经成了博览会的“重头戏”和最具看点”的项目之一。组委会每年都邀请海内外著名陶笛演奏家前来参加活动。201010月,第七届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还专门举办了海峡两岸共创吉尼斯世界纪录的陶笛演奏会,831人用陶笛同台吹奏了两首歌曲——《爱我中华》和《高山青》。[1]

20105月,经国家文化部批准并在民政部登记注册,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陶笛艺术委员会在北京成立,从此中国有了正式的国家级陶笛学术社团。七月份,陶笛艺术委员会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和国家大剧院举办了成立大会系列活动,包括陶笛“民谣篇”音乐会、“中国风”陶笛音乐会、中国陶笛学术研讨会、中国陶笛艺术展等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并邀请了韩国陶笛音乐学会、台湾陶笛文化交流协会等海外社团参加活动。

中国陶笛艺术委员会成立后,在推动全国范围的陶笛演奏、教学、制作、普及和国际交流中发挥了充分的作用。学会曾在江苏举办“全国中小学民族音乐进校园展示交流会”,创造了5016人同奏中国陶笛的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世界纪录;在南京花仙子陶笛艺术中心授牌成立了占地三千多平方米“中国陶笛艺术南京推广中心”,并在江苏、福建、浙江等地扶植了多所陶笛普及学校。此外,还举办了两期全国陶笛艺术师资培训班和“陶笛乐友新春联谊会”,并派团参加了在韩国、意大利和中国香港等地的陶笛交流活动。学会还建立了“陶笛艺术网”,创办了会刊《陶笛艺术》,目前已出版五期,以立体、多层次的方式来宣传中国陶笛艺术。

上述陶笛学术社团的建立和各项陶笛活动的开展为中国陶笛艺术的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陶笛学术社团不但为陶笛爱好者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平台,而且促进了陶笛走进校园、社区,登上群众舞台,让更多的人了解、熟悉陶笛,直到对陶笛爱不释手。总之,在过去短短的几年,陶笛已经在神州大地越来越风行,总体发展形势非常喜人。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陶笛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杂志期刊

2025年第10期

防伪码查询
品牌查询
钢琴调律师
提琴制作师
个人会员(特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