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9-22
中国乐器协会信息部(转载本网新闻 请注明出处!)
中国乐器协会网讯:9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来到上海民族乐器一厂考察。俞正声在上海轻工协会会长俞友涌,上海经信委都市工艺处处长林艺,上海红双喜(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民族乐器一厂领导的陪同下考察了乐器制作车间和中国民族乐器陈列馆,并观看了敦煌新语表演。
俞正声首先来到生产车间,参观了蝶盈香檀巨型古筝。这台古筝曾在2009年北京国际古筝音乐节上精彩演出,备受瞩目。俞正声对这台古筝很感兴趣,自己也拨动琴弦,体验弹奏的乐趣,并不时询问古筝生产地、木材材质、制作工艺等问题。在参观过程中,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厂长王国振向俞正声汇报了企业发展现状。他说:“目前,企业在上海的浦东新区、松江、奉贤,以及河南兰考地区设置了四个生产基地,可以因地制宜,扩大生产。企业的古筝产量全国最大,一年生产6万多台。近年来,学习古筝的人数也是逐年递增,男女老少,尤其是女性白领学习的居多。古筝好学好听,每年仅上海古筝考级人数就有一万多人,形势很好,民族乐器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要大力发扬。”俞正声听后很是赞同。王国振说:“企业现在发展良好,但也遇到了瓶颈,尤其是资源紧缺问题,技能工难培养问题,这对行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敦煌新语成员姚晓蕾现场弹奏了巨型古筝,琴声清脆明亮。俞正声说,“我看过敦煌新语的表演,印象很深。”并笑问:“这个团的开支不小吧?”王国振回答:“每年开支大约一百万元,乐队每年都要到全国各地和国外进行演出,这对塑造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和提升品牌影响力有积极的作用。现在企业年销售达到1.5亿元,有很大的竞争优势,我们要争取把上海的文化品牌做强做大。”
随后,俞正声参观了二胡、三弦、京胡、笛箫的制作流程,他每到一处,总会细心地询问产品的材质、价格以及制作工艺等方面的问题,并说:“这是一项手工细活啊!”在中高档二胡制作车间,俞正声与二胡制作高级工张建平进行了交流。俞正声问:“采用同样的材料,同样的制作工艺,就能仿做乐器吗?怎样区分产品的价格?”张建平说:“材料、工艺、技能都是乐器制作的关键,我们师傅之间都有交流,这样才能保证做出好的乐器。厂里现在出台了一些激励政策,通过选材、鉴定音质、技艺考核、选材等来制定产品价格,我们做出的琴卖价就高,工资也就高了”。俞正声非常关心员工的工资问题,询问员工的工资状况。王国振说:“企业员工现在人均年收入5万5千元,高于上海市平均工资。这个行业工资不能太低,员工工资高了,才会实现良性互动。”俞正声听后笑说:“这个行业收入还是可以的”。
在王国振的陪同下,俞正声参观了民族乐器陈列馆,观看了仿唐乐器、仿敦煌壁画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打击和吹奏乐器、少数民族乐器、极品乐器、古筝乐器等展区。敦煌新语组合现场演奏了民乐,一曲《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渲染出更浓厚的民族韵味。俞正声问她们“收入怎么样”“为什么选择在企业工作”。乐队队长朱宇虹说:“企业的待遇很好,乐团组员都是上海音乐学院毕业的,在这里可以表演、可以教学,也可以协助乐器的制作与改良,有更多发展的机会,更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在得知她们在乌兹别克斯坦“东方之韵”国际音乐节上获得金奖后,俞书记很高兴,鼓励她们再接再厉,争取有更好的成绩。最后,敦煌新语为大家演奏了一曲《敦煌新语》,赢得热烈的掌声。
考察结束后,俞正声握着王国振的手说:“像你们这样的手工行业,能用国营和集团的机制发展到现在,是很不容易的,在全国都很少,应该支持。”(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