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7-26
(转载本网新闻 请注明出处!)
盘点2017年乐器行业总体运行格局,环保新政与成本增涨成为抑制行业增速的首要因素;其次,全球经济回暖依旧乏力,欧美市场对中国乐器需求总量收缩,2017年我国乐器出口下降1.48%,乐器进口增长7.21%,数据反映在国家文化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下,国内音乐文化制品消费潜力得到释放。同时,外资品牌借机在内销市场加大品牌布局力度,促成内地乐器消费市场竞争加剧。
面对经济新常态,我国弦乐器制造企业对内修炼内功,通过拓建CNC现代数控工业流水线,提升产品自动化制造标准,有效化解成本压力;其次,面对电商渠道分流,企业从被动线上营销,主动向线上品牌推广转型,加强与消费终端文化互动,依托教育培训与创意营销,有序培育用户品牌忠诚度,最终获得全年维稳发展格局。
一、2017年弦乐器行业宏观运行数据
来自轻工行业经济数据显示,2017年,乐器行业全年累计利润总额25.09亿元,同比增长3.99%,行业亏损面为8.94%,高于2016年同期。行业增速放缓,从侧面反映出环境能源与人工、材料成本,外销出口受抑等不利要素,促成全线乐器制造企业生存压力骤增。
2017年,全国乐器行业累计资产总计282.78亿元,同比增长14.71%。其中,西乐器制造累计资产总计181.72亿元,同比增长17.31%,直接反映出企业在能源环保、硬件设施与材料成本投入增幅显著,市场倒逼产业结构升级大势所趋。2017年,西乐器制造累计完成产成品10.06亿元,同比下降5.07%;西乐器累计主营业务收入206.22亿元,同比增长8.83%;西乐器累计完成利润总额11.7亿元,同比增长12.43%。分支行业累计产成品与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数据的升降波动,直接反映西乐器企业在控制规模增速,产品结构提档升级,市场成效显著。
2017年,我国弦乐器行业骨干企业生产提琴550836把,其中小提琴476984把,出口占比79%,大提琴36420把,出口占比73%,中提琴28472把,出口占比84%,贝斯8960把,出口占比85%。声学吉他年产能2881921把,出口占比75.3%,电吉他340161把,出口占比80%。企业报送数据显示,尽管欧美外部市场需求乏力,但弦乐器行业依旧以外向型出口为主导,OEM代工仍系企业主要盈利模式。
来自国家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西乐器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42.39亿元,同比增长3.14%。其中,弦乐器累计完成出口额3.73亿美元,同比下降1.72%;弦乐器累计完成进口额0.16亿美元,同比下降5.28%,弦乐器在进出口市场出现双降现象,反映出行业贸易的特殊性。
二、2017年弦乐器行业总体运行特征
1、环保升级化解运营不利要素 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2017年,乐器制造业进入第二或第三轮技术改造,标准化、自动化程度明显提升,产研升级,结构转型成为弦乐器行业发展的关键词。面对行业发展的现实诉求,2017全国乐标委年度工作会审议通过中国乐器协会提琴分会提出“组建提琴标准化工作组的议案”,弦乐器行业标准化工作得到推进。
立足产业布局,凤灵乐器从加强两化融合工作入手,推进ERP、大数据管控,促进技术融合、制造融合和经营融合。在实施ERP管理基础上,公司加大智能化生产的投入。2017年公司购置智能化设备五百多万元,实现减员增效。2017年凤灵出口总额增长13.6%,销售增长15.8%,利税增长了25.8%。广东红棉乐器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以绿色经济为目标,持续加大环保投入,优化产品结构,红棉乐器通过拓展音乐艺术服务产业链,提高轻资产比重,形成优质制造业与音乐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态势。2017年,红棉乐器中高档系列产品比例同比增加38%,电商业务成交量同比增幅达到接近八成,音乐文化产业链营销总量提升38%,红棉乐器的综合竞争实力突显。
河北金音集团依据市场变化,一是改进生产工艺技术,提高单位时间生产量,二是开展多种生产模式,采取车间生产加分包手工生产相结合的模式,降低生产人工成本。同时,企业对生产环节进行不断改进,加设设备,打造科学环保工艺流程,做到生产零污染,达到木质乐器使用原木色、所有乐器使用国家环保检查检疫的原材料,生产设备、工艺都达到环保部门的要求和标准。2017年4月至10月,华东乐器投入500万元,对近4000平方米厂房加设吊顶,通过空间改良设计,升级空气过滤程序,使除尘设备发挥更好效用。5月份公司先后投资150万元引进更环保的除尘、喷漆设备,进行硬件设施更新,经第三方机构检测环保各项指标合格。6月份公司投资500万元,在山东成立子公司完成原木粗加工环节,就地将木材制成提琴半成品后运输到北京总部,有效控制刨花、粉尘等产物生成量。综观弦乐器骨干企业运行特征,顺应环保政策,强化设备升级改造,提升工业自动化水平化解成本压力,成为2017弦乐器行业修炼内功的集中写照。
2、玫瑰木冲击吉他制造业出口 环保新政促产业局部迁徙
盘点2017年吉它行业,遭遇了“玫瑰木”事件,作为全球最大的吉它生产国,出口业务遭受重创,面对冲击,红棉乐器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团结同业积极应对,并依托全国通用吉它技术研发基地展开技术攻关,通过加大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发力度。针对吉他玫瑰木指板材料的应用与替代转型,虽然相关制造企业和行业协会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但还是对企业的成本控制和产品出口形成不利影响。
2017年,随着国家环保新政的推行,国内相继出现贵州正安吉他产业集群,以及北京马驹桥几十家手工提琴制造企业集体迁往河南榷山县,并成立河南提琴协会,亮相上海国际乐器展。中国乐器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曾泽民表示,弦乐器行业出现阶段性产业转移,反映出制造企业迫于成本和环境的压力,集群式向用工成本较低,发展环境相对宽松的地方转移,努力寻求低成本运营机会;其次是全国创建特色乡镇建设,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出台招商引资政策,急于培育文化产业集群,加速了企业转移。从内在要素分析,表明企业负担难以承受,反映制造成本持续增高,市场价格空间压缩,环境改造投入和原驻地政策变化促成产业转移。
3、科技创新突破发展瓶颈 校企联合带动产品结构升级
2017年,乐器行业技术路线图清晰,在声学品质研究评测、低音拉弦乐器研制、乐器材料的更新换代等取得明显成果,有一批骨干企业荣获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不少企业实施三品战略成果喜人,科技合作校企联合带动企业产品结构转型升级。面对环保新政的推行,凤灵乐器加强产学研联合,继续攻关“以竹代木”国家科技创新项目。2017年江苏凤灵乐器公司竹制贝拉琴获得第二届中国轻工业优秀设计“金奖”称号。凤灵乐器表示,当前,木材资源匮乏,原材料价格上涨,而中国可用竹材超150亿根,资源充足、生长周期也只有木材的1/10,该项工作正在全面试验实施中!
在行业知名专家技术支持下,北京华东乐器公司于去年10月份采用由天然植物及中草药如虫胶、栀子、薰衣草油等提炼而成的环保漆替代原用化工漆,至今已生产环保精品提琴约4万把。同时企业注重森林资源节约利用,积极将木材进行二次利用,变废为宝。在生产中提倡制琴师利用木质较硬的枫木制作琴头的剩余材料制成拉线板、腮托、弦轴等初级琴配件,利用木质较柔软云杉面板边角料制成琴箱首尾角木,其他剩余材料通过与多家企业积极合作方式用于木料深加工,年集约木材8吨以上。
4、区域产业呈规模化发展 集群打造地方文化名片
7月6日,全国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发展工作会议在安徽滁州召开。乐器行业“中国提琴产业之都”被评为中国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管理与服务先进单位,江苏凤灵李书、扬州琴筝协会熊立群和平谷区东高村镇张秋燕被评为中国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管理与服务先进个人。面对集群创建工作,中国乐器协会在组织红棉艺术教育示范基地评审认证会基础上,并赴河北饶阳、山东鄌郚特色产业基地调研。
为探寻乐器产业集群产学研发展方向,由昌乐县鄌郚镇人民政府、昌乐县雅特乐器主办的“吉他小镇魅力鄌郚——‘产学研’一体化”全国高峰论坛在山东举办,论坛旨在加大校企联合的步伐与力度,通过定制吉他产品精准对接学校器材配置,加强师资培训提升人才资源储备,打造区域文化名片。
9月13日至14日,全国音乐教育服务联盟(红棉艺术教育)示范基地评审认证会在位于广东省河源市的红棉乐器新产业基地举行。评审组实地考察了红棉乐器技术中心、大师工作室、世界乐器博物馆、红小宝艺术中心、音乐教育培训基地等。专家组在全面了解“红棉乐器”在乐器制造产业,特别是音乐艺术教育项目等情况基础上,同意广东红棉乐器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音乐教育服务联盟(红棉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并报合作平台联席会审核。
5、文化创建延伸产业链条 产业要素跨界融合创造市场增量
2017年,面对海外品牌与国产乐器同场竞技的格局,行业骨干企业立足乐器制造工业传统优势,从传统制造向智造转变,主动进驻音乐艺术教育产业,拉近品牌与消费终端距离,创造市场消费增量。首先,凤灵乐器公司投资2.38亿建设新凤灵乐器文化产业园,打造凤灵音乐艺术教育生活服务基地。从生产制造向艺术培训、文化旅游、乐器展示、文化演出、文化生活发展转型。河北金音乐器集团探索新模式,创建音乐教育基地,打造集音乐教育、文化旅游、音乐创业、音乐产品研发与生产为一体的音乐教育服务和产品销售平台,真正完成了经营模式的转型。目前,武强基地已投资建成世界乐器博物馆、音乐体验中心、音乐素质
测试中心、音乐创业中心、产品研发中心、演艺活动中心六大板块,与国内外多所知名高校达成合作,真正融合了国内外优质音乐教育资源。
为普及提琴艺术,北京华东提琴邀请国家著名演奏家和知名音乐学者,承办近20次面向公众免费开放的系列音乐会和音乐大讲堂公益活动,共接待观众5000余人。其中举办两场来自建立友好关系的“西班牙瓦伦西亚乐团平谷之行音乐会”,令广大市民享受到极美的精神盛宴。同时,华东乐器积极承办北京市中小学生音乐大课堂,成立中国乐谷华东乐团,与西班牙建立音乐文化桥加强交流合作。通过音乐培训、公益汇演、线上线下展示平台等形式,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延长产业链。
2017年,红棉乐器借品牌60周年的契机,以家庭音乐生活为主题,组织与经销商、客户互动活动,共同见证红棉乐器的发展历史,提升品牌凝聚力;通过组织第二届棉乐器小四弦暨红小宝才艺选拔国际大赛,协办2017年广东省吉他制作职业技能大赛,实现红棉乐器品牌价值的提升。同时,红棉乐器积极拓展音乐教育产业,建立了世界乐器博物馆、名优工业游项目、红小宝艺术中心、大师工作室、红棉音乐艺术弹唱教育基地等,并与各地教育系统携手合作,组织器乐进课堂活动,形成稳定优质的音乐教育产业渠道,并与广东省音乐家协会流行钢琴音乐协会、电声吉它专业委员会、美国OPUS音乐学院、美国红小宝艺术中心合作,开展师资培训、课程教材、培训乐器以及相关的增值服务业务,形成了优质的音乐教育产业链。
三、2018弦乐器产业展望
综观2017年我国弦乐器产业发展运营特征,中国乐器协会理事长王世成认为,行业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技术水平不平衡,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二是产业链协调欠缺,专业化合作滞后;三是加工技术要求高,行业科技人才匮乏。从以上三方面分析,提升核心技术和人才业务水平,提升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促进弦乐器产业科技创新跃升、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任重道远,将持续成为弦乐器行业拼搏奋斗的主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