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国民音乐教育大会将于7月12-13日在武汉音乐学院举行。大会将汇聚众多音乐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一线教育工作者,开启一场聚焦音乐教学前沿理念与创新实践的深度对话。
在这里,大家将共同探索多样化的音乐教学模式,分享教学中的宝贵经验与创新成果,旨在为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助力培养更多具有音乐素养与创造力的新时代人才。
音乐教育研究会场日程
7月12日下午
14:00-15:00
《科技×音乐×教育跨界融合——智能时代音乐教育的发展与变革》
——涂琳(武汉音乐学院长笛副教授、长笛表演”在线课程主讲人)
15:00-16:00
《美育浸润视角下中国音乐教育与心理学记忆理论跨学科教学体系研究》
——方紫琪(武汉音乐学院青年教师)
16:00-17:00
《传统听觉训练体系在AI音乐教育场域中的守正创新——基于三本“听觉训练”原创教材的核心价值重构》
——李金华(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唱练耳学科专业团队学术带头人)
17:00-18:00
《中华母语音乐教育体系的理论建构与教学实践》
——尚永娜(河南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
7月13日上午
9:00-10:00
《音乐教育研究方法的国际视野》
——舒飞群(武汉音乐学院青年教师)
10:00-11:00
《全感音乐实验室:数智化式音乐教育新模态》
——甘玮(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
11:00-12:00
《计算机音乐创作教学实践——以midi音乐制作和交互音乐创作为例》
——周政(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美国犹他大学哲学博士)
——学生团队:胡又文、唐玮一、潘海丽、杨傲然
7月13日下午
14:00-15:00
《自弹自唱课程中的性别差异影响研究》
——李雯睿(武汉音乐学院副教授)
15:00-16:00
《和声·共鸣·传承——合唱艺术的魅力与当下的发展趋势》
——潘宇凌(武汉音乐学院副教授、湖北省合唱协会副会长)
16:00-17:30
《音乐家的修炼之道:揭秘高效学习与永恒创造的音乐表演艺术》
——冯欣欣(武汉音乐学院副教授)
——孙红杰(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徐戈(长笛演奏家、武汉音乐学院教授、管弦系主任)
《科技、音乐、教育跨界融合——智能时代音乐教育的发展与变革》
涂琳(武汉音乐学院长笛副教授)
涂琳,武汉音乐学院长笛副教授、长笛表演”在线课程主讲人。本次活动聚焦人工智能背景下音乐教育前沿趋势,探讨科技与音乐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过“个性化音乐教育服务平台”“AR智能演奏辅助工具”“多模态数据的整合与应用”“演奏实践智能支持系统”等创新应用,从智慧教育新基建、新场景、新理念、新范式等方面,展现人工智能赋能音乐教育的教学变革与创新。
《美育浸润视角下中国音乐教育与心理学记忆理论跨学科教学体系研究》
方紫琪(武汉音乐学院音教学院教师)
方紫琪,武汉音乐学院音教学院青年教师,珠江钢琴集团及德国舒密尔签约艺术家,中国第一位在第20届迪努•李帕第国际钢琴大赛获奖者。曾就读于武汉音乐学院附小、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及附中,师从蒋立平、常桦、张欣宁、杜泰航、周广仁教授等。德国汉诺威音乐与戏剧学院获得学士及硕士文凭,在意大利伊莫拉国际钢琴学院师从著名钢琴家阿什肯纳齐(Vovka Ashkenazy)攻读艺术家文凭。多次开办主题讲座赴各大院校进行学术交流,并作为演奏家经常受邀于各类音乐舞台。
《传统听觉训练体系在AI音乐教育场域中的守正创新——基于三本“听觉训练”原创教材的核心价值重构》
李金华(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
李金华,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视唱练耳学科专业团队学术带头人。聚焦人工智能时代音乐教育变革,以三本本土化"听觉训练"教材为研究对象,探讨传统听觉训练体系在AI技术赋能下的价值重构路径。通过剖析教材中的核心模块,讨论AI技术对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作用,实现教学方法的守正与革新。
《中华母语音乐教育体系的理论建构与教学实践》
尚永娜(河南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
尚永娜,河南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4年起,先后师从三位著名音乐教育家谢嘉幸、李妲娜、管建华学习,2019年获中国音乐学院博士学位。教龄28年,为河南大学培养了21届音乐师范生。发表论文36篇,参编教材、著作、论文集共11部,主持参与各级课题10余项,曾10次自费赴欧美名校访学,应邀赴40多所高校讲学。
社会任职有:国际音乐教育学会会员,国际柯达伊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理事,中国音协奥尔夫专委会理事,中国音协音乐教育专委会会员,世界民族音乐学会会员,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员,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中原名师合作导师,河南大学黄河文明发展中心兼职研究员,新疆喀什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天津传媒学院等高校客座教授。
《音乐教育研究方法的国际视野》
舒飞群(武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教师)
舒飞群,博士、武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讲师,讲授本科生的音乐教育学理论、教育学原理,研究生的音乐心理学文献研读、音乐教育哲学等课程。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课题音乐学科子课题及《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修订。在核心刊物及国内外其他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篇。获2021年和2024年国民音乐教育大会“万叶杯”论文一等奖。
《全感音乐实验室:数智化式音乐教育新模态》
甘玮(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
甘玮,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主要学术研究方向为小提琴教育、人工智能与音乐教育。曾主持或参与《乐器资源数字化技术规范研究与应用示范》等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及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音乐学习效果数据采集与评价》获批国家标准立项。出版多本专著。自主研发教学产品“音乐AI课堂”,获云南省教育厅采纳,并接入云南省教育厅教育资源平台,服务全省520万中小学音乐课堂。
《计算机音乐创作教学实践——以midi音乐制作和交互音乐创作为例》
周政(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
周政,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美国犹他大学哲学博士。2025年受邀参加美国西密歇根大学SPLICE国际电子音乐节,电子音乐作品《变迁的回响》首演;钢琴独奏作品《Where the Buffalo Roam》获“Golden Key”国际作曲大赛一等奖;电子音乐作品《对比》获“上海国际电子音乐大赛”三等奖;2024年主持《打开音乐之门》课程获批认定为省级线下一流课程;2023年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出版个人独著《室内乐作品集》,管弦与电子音乐作品《击壤而歌》获美国国际音乐大赛“The American Prize”一等奖。
《自弹自唱课程中的性别差异影响研究》
李雯睿(武汉音乐学院副教授)
李雯睿,武汉音乐学院副教授。主编出版教材《中外重唱作品演唱教程》,主持完成湖北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现代民族声乐对传统戏曲唱腔的借鉴与传承研究》、武汉音乐学院教学研究项目《自弹自唱技能培养的教学模式与实践体系的构建研究》,在国家级、省级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论文《自弹自唱课程中的性别差异影响—以湖北第二师范为例》曾获2020国民音教大会“万叶杯”高校在职教师与研究者组二等奖。
《和声·共鸣·传承——合唱艺术的魅力与当下的发展趋势》
潘宇凌(武汉音乐学院副教授,湖北省合唱协会副会长、湖北省童声合唱委员会主任)
潘宇凌,武汉音乐学院副教授,湖北省合唱协会副会长、湖北省童声合唱委员会主任。举办个人合唱指挥专场音乐会十多场,多次在如“世界合唱比赛”“中国音乐金钟奖”“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等专业合唱赛事中获奖。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院级课题研究。所授《合唱与指挥》系列课程荣获2022年湖北省高校一流本科课程。辅导学生多次在全国、省级、校级比赛中荣获各类奖项,2019年被授予武汉音乐学院“教书育人青年奖”。
《音乐家的修炼之道:揭秘高效学习与永恒创造的音乐表演艺术》
冯欣欣(武汉音乐学院副教授)
孙红杰(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徐戈(武汉音乐学院教授)
冯欣欣,武汉音乐学院副教授。多次获得国内外科研项目,出版专著《施托克豪森钢琴曲创作研究》,译著《音乐中的思想》等。《音乐家的修炼之道》深入探讨“如何高效学习”以精进技艺,以及“如何终身创造”来延续艺术生命,为音乐人提供从技术突破到美学升华的完整路径。
孙红杰,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兼职教授,研究领域为音乐史学、音乐批评、音乐文献翻译、文化遗产。出版物有独著《音乐中的文化泛音》、译著《修补裂痕》《协奏曲谈话》《文艺复兴音乐》、“俄耳甫斯音乐译丛”系列译著共19部、个人诗集《览趣集》等。近年来关注西方音乐表演史、西方音乐经验的中国化运用、中华古诗文的入乐吟唱与活态传承等课题。
徐戈,长笛演奏家、教授,现任武汉音乐学院管弦系主任,享受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中国音乐金钟奖评委、法国巴黎国立音乐学院访问学者,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音乐节驻团艺术家及长笛导师。中国长笛联合会副秘书长、湖北省管乐学会会长。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内容如有变化,请以现场为准)
时间、地点:
时间:2025年7月12日-7月13日(7月11日报到)
地点:武汉音乐学院(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张之洞路1号)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乐器协会、中央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上海国展展览中心有限公司、人民音乐出版社、华夏未来文化艺术基金会
承办单位:中国乐器协会、上海国展展览中心有限公司、武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
参会说明:
会务费:会务费1200元/人(交通、食宿费用自理,组委会可开具邀请函、正式发票、继续教育学时证明等。)
报名方式:
1.扫码报名: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报名通道,填写资料缴费(公务卡可绑定微信支付进行缴费)。
2.对公转账:
户名:中国乐器协会
账号:1120 0601 0400 09790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分行南三环支行
(转账时请注明参会人员姓名、单位及联系方式,工作人员会和您联系发票等事宜)
参会人员: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音乐教师及管理者、社会艺培机构从业者、广大乐器生产企业及琴行经销商、音乐教育科研工作者、在校研究生、琴童家长以及其他音乐教育行业相关人士。
咨询电话:010-67669098/1596/5718/2056//8106(工作时间)
未尽事宜另附通知,以上条款解释权归组委会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