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9-07
(转载本网新闻 请注明出处!)
2018国民音乐教育大会于7月6日-8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静安庄馆)举行。本次大会是近几年来国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涉及门类最广、内容最丰富的一次综合性音乐教育大会,引起了国内甚至国际音乐教育、乐器及相关行业的广泛关注。
一、大会概况
本次国民音乐教育大会以“音乐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以创建“美好生活,美丽中国”为宗旨,倡导“每个国民一生学会一件乐器,每个家庭一年听一场音乐会”。本次大会重点是“音乐教育普及与推广”。
大会汇集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聚焦音乐理论、创作、教学、体验、交流等热点、焦点议题,集中展现当今音乐教育各方面成果,是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学习交流经验的国际化平台。本次大会与北京国际音乐生活展同期、同址举办。
1、大会组织及内容构架
本次大会主办单位为中央音乐学院、中国乐器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管乐学会、全国音乐教育服务联盟;承办单位为中国乐器协会和上海国展展览中心有限公司;协办单位包括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学学会、中国音乐家协会奥尔夫专业委员会、中国音乐家协会手风琴学会、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陶笛专业委员会、北京乐器学会、国际键盘手风琴联盟、北京学前教育学会。
本次大会内容分为三个板块,包括9场主旨、主题发言、3场圆桌论坛、89场工作坊,共101场活动。主讲嘉宾共140位,加上助讲嘉宾,所有参与讲座及工作坊的展示人员共370位左右,分别来自中国、美国、奥地利、日本、捷克、中国台湾、英国、澳大利亚和泰国九个国家和地区。
参加大会工作坊的国内讲师分别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中国石油大学文体学院、中山大学南方学院、鲁东大学艺术学院、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宁波大学音乐学院、齐齐哈尔大学音乐学院、临沂大学音乐学院、广西艺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上海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等近30所专业和师范、综合类院校以及数十家从事儿童教育、社会音教培训机构和专家工作室。
2、内容分析
9场主旨、主题发言,基本都是关注音乐教育发展宏观趋势和前沿思想理念,具体包括: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音乐如何让生活更美好》、美国国际音乐制品协会玛丽·卢尔森《数据与案例:乐器力量打造音乐生活》、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乌尔里克祖希校长和格莱哥·韦德霍姆教授主讲的《国际音乐教育的新趋势》、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周海宏《建设与强国相适应的音乐文化生活》、中国音协管乐学会主席于海《管乐艺术的魅力》、美国音乐教育专家安妮·芬奈儿《音乐如何激发儿童创作力》、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音乐心里学家简·戴维森《体验乐器学习魅力,保持七月学会持续性》、中国音协音乐教育学学会会长谢嘉幸《华夏乐府音乐在线课程联盟的基本设想与其O2O策略》、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刘沛《西方音乐教育的东方化趋势》。
92场圆桌论坛+工作坊中,按照内容类别来分:教育理论与趋势21场,教学实践与展示35场,社会及幼儿数字教育19场,管乐艺术6场,钢琴教学10场。按照观众人数来分,其中观众人数在150以上的有8场;100-150人的有8场,50-100人的有21场,30-50人的有21场,30人以下的,有34场。
主办单位方面,中央音乐学院共组织了7场工作坊,内容包括计算机音乐、儿童声乐及合唱训练、嗓音治疗、钢琴技师培养、校外考级介绍、远程音乐教育介绍以及“让艺术教育奏出技术教育的误区”。最为中国最高专业音乐学府,中央音乐学院提供内容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大会内容的专业层次。
中国乐器协会组织了许多行业内的乐器企业和培训机构参加,比如珠江钢琴、海伦钢琴、功学社、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罗兰数字音乐教育、卡西欧、卡瓦依等,都贡献了各自的优质资源,组织优秀讲师,贡献了许多优质课程。
中国音协管乐学会组织的“管乐系列”也是本次大会中的亮点之一,除了于海主席第一天进行了“管乐艺术的魅力”的主题发言之外,另外姜斯文、王清泉、丛煜滋、齐鑫、王和声、荣艾国六位专家,讲述了“学校管乐团的建设”、“圆号演奏指导”、“现代行进打击乐”、“萨克斯艺术与演奏指导”、“中国管乐作品分析”等,从各个不同角度围绕管乐进行了专题讲座。
协办单位方面,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学学会谢嘉幸会长领衔10位老师组织的主题为“音乐教育信息化与乐器智能化”的圆桌论坛,获得了很好的反响;同时音乐教育学学会还组织了多位优秀老师进行了工作坊展示,包括华中师范大学赵洪啸的“音乐自由教学法”、宁波大学王蕾“如何打造一门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鲁东大学崔学荣“多觉联动教学法”、沈阳师范大学铁梅“中小学音乐课堂家教学新思维”;临沂大学彭程“成人钢琴教学法与集体课展示”等,从理念到方法都对新时期的音乐教育有很大的启发。
本次大会中,中国音协奥尔夫专业委员会推荐的课程也倍受欢迎,奥尔夫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奥尔夫泰斗级人物李妲娜亲自挂帅,包括曹利、涵韩、蔡霞、何璐、王亚、谢呈等国内知名奥尔夫教学法老师都在本次大会上奉献了精彩的课程,奥尔夫音乐教育板块也成为本次大会当中人气最旺的板块之一。
其他协办单位,如中国音协手风琴学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陶笛专业委员会、北京乐器学会、国际键盘手风琴联盟、北京学前教育学会等协办单位也都分别推荐了许多优秀的课程,为大会增添了色彩。
从现场观众的反映来看,注重操作、参与、互动的教学法内容比较受欢迎。观众人数达到150人的8场工作坊,有7场是有关教学法的,另外一场是“教育信息化·乐器智能化论坛”。
其中,涉及奥尔夫、达尔克罗兹和柯达伊这三大教学法的有3场,包括:李茉的“体态律动教学法”人数达到230人,是本次大会人数最多的一场;曹利主讲的“即兴——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重要核心之一”人数为180人;韩翰主讲的“柯达伊教学法在合唱训练中的应用”,人数为170人。
有关钢琴教学法的有2场:来书鹏主讲的“辛笛应用钢琴教学法”人数达到200人;卡瓦依公司推荐的日本钢琴家褚元康代主讲的“新钢琴课程方法”人数为150人。
几组国外嘉宾的工作坊也很受欢迎:安妮·芬奈尔主讲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意音乐教学法”人数达到180人;简·戴维森主讲的“有效引导群体乐器学习”,人数也为180人。安娜和肯两人主讲的“音乐未来——非正式音乐教学法”非常受欢迎,场面火爆,人数达到150人。佩卓夫推荐的捷克钢琴家米兰教授也很受欢迎,尽管是在小教室,但依然吸引了57位听众。
此外,钢琴教育家陈达的“琴乐·心悦——对钢琴弹奏方法的思考”,吸引了120位观众,功学社推荐的台湾专家陈怡玲老师主讲的“ESP幼儿音乐萌发教育“吸引了120位观众。谢呈“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最早版本教材介绍与实践”有110位观众;赵洪啸的“自由音乐教学法”吸引了110人;郑莉老师的“核心素养视阙下音乐教育的新思考”观众约为100人;卡西欧四位专家主讲的“卡西欧钢琴集体课”人数达到100人;莫卉卉的“探索绘本在儿童音乐教育中的运用与拓展”也吸引了100位观众。
还有很多工作坊,因为场地限制没法容纳太多人数,但也是很欢迎,比如李妲娜老师的“诗与扇”、屈维的“小学音乐创造活动思路”等,不一一列举。
三场圆桌论坛都非常受欢迎,其中谢嘉幸、铁梅主持的“教育信息化、乐器智能化论坛”,人数达到150人;北京乐器学会主办的“重构音乐教育,演绎未来韵律——首都音乐发展论坛”人数为120人;吴斌、李燕芳、陈福美、尹小珂、万鸽5位嘉宾组成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监测与提升论坛”,也吸引了大量的观众。
总体来说体态律动及合唱教学法、器乐教学法(主要是钢琴)、具有前瞻性的理论讲座、知名专家参与的论坛,这几类内容都比较受欢迎。
二、组织情况
1、组委会构架
本次大会在组织结构以专业院校、行业协会(学会)、社会培训机构为重点,尽管体制内系统因为受到体制内管理因素没能参加,但是即便没有体制内的行政手段,依靠内容吸引,最终有大量的体制内的老师参加了本次大会,约占总人数的60%左右,这说明我们的内容策划还是成功的。
由于前期大会组织结构搭建遇到了一些困难,确定较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续的内容的组织和宣传推介工作。主办四方积极协商,充分发挥各系统的专家资源,权利组织现场活动是大会成功的重要保证。主办方大胆布局,多方沟通,组织广大企业单位深度参与,协办单位领导带头,专家引领,形成了多个系统广泛发动的态势,落实了百余场活动,千人参与,实现了预期目标。
2、观众组织
本次大会网络报名观众共462人,主要报名途径有三个:“乐动北京”微信报名通道、中国乐器协会微信报名通道和中国乐器协会集体报名。其中,通过“乐动北京”微信通报报名261人,通过协会微信通报报名115人,协会集体报名86人。主办、协办单位组织代表近300人,此外,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协管乐学会、中国音协音乐教育学学会等系统组织购买了部分单日票。
从观众构成来看,来自高校的人员大约占45%左右(其中大部分是来自于各种师范大学),中小学和少年宫的老师约占15%;各种社会音乐教育培训机构的人员约占40%。
3、乐器行业资源组织
本次大会,中国乐器协会各分支机构和骨干企业积极参与,组织音乐教育、社会培训相关人员报名参加音教大会,获取教育信息和资源,探讨体制内外合作项目。与此同时,本届大会现场还设置名优特产品和项目展示区并为企业定制品牌宣传展示。 广州珠江钢琴、海伦钢琴、宜昌金宝乐器、功学社、上民一、天津津宝、凤灵乐器等17家制造企业参与赞助与支持,涵盖了钢琴、提琴、民乐、电声、打击、口琴以及音乐教育等类别。其中,珠江钢琴、海伦钢琴、宜昌金宝乐器和功学社作为本次大会的指定乐器提供商。三家钢琴企业各提供了1台三角钢琴和2台立式钢琴,功学社则提供了全套的奥尔夫打击乐器,保证了所有奥尔夫课程正常进行。其他企业也都为大会提供了不同程度的支持和赞助。
4、宣传组织
5月24日召开了一次新闻发布会,邀请了若干媒体,起到了一定的造势作用。6月开始,在《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发布了4期宣传文章,起到了一定宣传和拉动报名的作用。从5月开始,大会组委会在中国乐器协会微信公众号持续发布有关大会的内容报道。
另外,从4月开始,大会组委会陆续发布了几版H5,主要通过主办、协办单位各系统和个人转发传播,其中进行了几次改版,阅读人数最终达到将近3万5千人,这也成为了宣传大会最有利的宣传工具,对于报名的拉动效果十分明显。
大会期间,组委会通过多类渠道的媒体推广,覆盖专业人群及音乐爱好者,对大会进行了全面、深度、又富有个性化的报道。
专业媒体方面,展会选择了《乐器》、《音乐周报》、《小演奏家》等7家杂志和中国音协网等2家网站,在会前、会中及会后进行跟踪报导,让更多行业人士及时有效的了解大会信息。
公众媒体方面,共有25家合作媒体,其中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艺术报、现代教育报、北京晨报等11家报纸杂志,中国新闻网、新浪网、环球网、央广网等8家专业网站,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北京电视台新闻频道以及中国国际教育台三个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栏目等多个电视栏目、杂志都对大会进行了专题报道,提高了大会推广的力度与深度。
与此同时,通过中国乐器协会官网、官微、杂志发布展会资讯、活动内容的相关信息。此外,本届展会尝试与新媒体的合作与推广,延展与音乐、艺术类微信公众平台的合作。并首次采用直播的方式,向更多的热爱音乐的人展示了大会的进程,扩大了大会的宣传面及时效性。
大会过后,进入资料收集和整理阶段,由于活动场次太多,组委会只安排了首日的全程录像直播,后面两日的圆桌论坛和工作坊安排部分重点场次进行录像,会议结束后,选取了20场市场关注度较高的项目视频上传到优酷,供观众在线观看。
5、活动流程组织
大会涉及内容广泛,组织单位众多,代表来自全国各地各个系统,是个复杂多元的系统工程。整个大会的组织工作基本能够做到有序、有效,各个部门分工明确,也可以做到协调合作,保证了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总体来说,整个大会的组织工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会前组织阶段、会中操作阶段、会后善后阶段。
主要工作集中在嘉宾的邀请、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观众的组织、场馆及有关器材的协调安排等几个方面,工作量非常大,内容非常繁杂琐碎。主要工作集中在组委会项目部,会期临近,各方动员,召开协调会,每日通报进度,针对出现问题研究解决方案,分别落实,收到较好效果。
大会的筹备阶段,各系统发动较晚,导致工作压力过分集中,值得今后注意。应打破常规,从各系统、各部门抽调人员成立专项工作组,做到人员和资源更加合理的分配,提高工作效率。
6月底开始进入会议操作阶段,所有资料准备完成,嘉宾的证件提前快递到每个人手里。7月4日进入现场,7月5日开始报到。7月6日早上观众集中报到造成积压,一度造成代表入场滞后。所有观众入场后,到8日会议结束总体顺利,除了因为个别服务细节和音乐会票不够,造成一些问题,但总体顺利。
会议组织中,所有嘉宾证提前快递是一个好方法,相当于把现场的工作提前完成,减小了现场的压力。6号早上观众门口造成积压也是因为5号报到的人员太少,如果下次能够把观众代表证提前快递,或者增加网上报道的通道,总之通过各种手段减小现场的压力,会更好一些。
大会后两天,九个分会场同时启动,个别时间段出现几个会场同时出现问题需要解决,造成短时瞬间压力集中,现场有些忙乱,这是由于缺乏经验和不可预测因素太多而造成的。从组织角度来说,与工作坊嘉宾沟通不够充分,组织力量不足,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
三、大会主要成果及问题
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无论从教育理念还是教育方式上都将会发生深刻的变革。从国家政策层面来说,教育部出来了一系列文件来鼓励素质教育,而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体制外教育领域,国家民办教育促进法(送审稿),也为民办教育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国民音乐教育大会的召开为可谓恰逢其时,对于音乐教育行业及乐器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主要成果
(1)本次大会学校老师和社会音乐教育机构参与广泛参与。大会内容丰富,规模宏大,规格和专业水平都很高,体现在邀请专家级别、发言的水平及圆桌论坛及工作坊的水平,既有高度和深度,又直面当今音乐教育发展趋势和关注热点。参会教师普遍反映大会的内容很好,既有学术高度,又有许多实用的音乐教育理论和技能,大部分参会代表和讲课嘉宾都表示不虚此行,受益非浅。本次大会引起了国内外的音乐教育行业的关注和反响,相信未来将会成为中国音乐教育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2)本次大会是各系统之间交流协作的一次大胆尝试,体制内、体制外、培训机构和企业跨界融合。大会坚持市场为导向,不受条块系统的限制。以音乐教育为本质,“让生活更美好”为宗旨,服务音乐普及教育为目标。
(3)引进市场机制,从内容到形式采取集中与分散、引导与自由选择相结合的市场运作方法。主旨主题发言由组委会反复研究,专家委员会推荐,邀请知名专家,保证了大会的学术高度和专业高度。圆桌论坛和工作坊则主要是各协办单位推荐,加上许多老师自荐,内容丰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参会代表根据自己喜好自由选择,体现了市场化的原则。
(4)国际化合作充实了大会内容,提升了大会的高度和广度。大会得到了美国国际音乐制品协会、欧洲音乐产业联盟和国际各国行业协会及著名院校领导的专家的支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扩大了国际影响力。
2、存在问题和不足
(1)由于经验不足,大会的内容太多,面太宽,但深度不够。涵盖门类太多,但每个门类都是涉及较浅,没有深入展开。同时也是因为课程分散,造成专业性不够,也就很难吸引各个门类的专业教师参加。同样是因为数量太多,单个工作坊时间太短,不能充分展示内容。今后可以适当减少数量,精选优质内容,单个工作坊给予更长时间。
(2)在安排场地及排期时,应该更多考虑工作坊内容的展现形式特点。比如多数教学法类的工作坊都以互动和操作形式为主,需要大片空地及种类繁多的打击乐器,像这类工作坊可以安排在一起,避免来回搬桌椅。
(3)大会宣传周期太短,从4月才开始第一次对外宣传,真正的大规模宣传是从5月以后才开始的,导致了最后报名的人数没有达到预期。加上体制内系统发动不够,也造成了观众组织困难。
(4)大会场地并不尽如人意,主会场和会议楼之间距离过远,而且各个会议室的面积差距过大,大的太大,小的太小。下次选址应考虑到主会场与分会场相结合、展与会交流互动、嘉宾与代表互动等因素,也要考虑到配套服务设施、交通与安全等问题。
最后,大会组委会感谢各主办、承办、协办单位和支持单位,感谢所有讲课嘉宾和全体代表,感谢媒体及社会各界的厚爱与支持。(国民音乐教育大会组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