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部藏着一个“亿元村”!全国100支演奏竹笛中,有85支产自这里-中国乐器协会 

微信服务号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产业集群>杭州西部藏着一个“亿元村”!全国100支演奏竹笛中,有85支产自这里

杭州西部藏着一个“亿元村”!全国100支演奏竹笛中,有85支产自这里

发布时间:2023-12-27

(转载本网新闻 请注明出处!)

岁月长河中,竹笛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月明羌笛,高适感慨“风吹一夜满关山”;牧童笛曲,黄庭坚向往“醉里簪花倒着冠”;笛寄相思,许浑倾诉“三十六湾秋月明”。
余杭区中泰街道紫荆村,是全国最大的演奏竹笛生产地。每100支演奏竹笛中,至少有85支竹笛产自这里。如今,中泰竹笛还大量出口到东南亚、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
中泰竹笛好在哪?答案就藏在竹林深处。
沿着紫荆村苦竹园小径拾级而上,2.8万亩竹林郁郁葱葱。这里有全国唯一的“苦竹种质资源库”,孕育着制笛工匠的致富生机。

中泰的苦竹细长圆滑、厚实坚韧,是制作竹笛的上等材料。史书记载,元明清三代皇室都曾派乐匠赴中泰铜岭桥伐竹制笛。
“等再打过几次霜,我们就会进山挑选竹材。”中泰竹笛非遗传承人黄卫东介绍,只有经过四五年“风刀雨剑”、霜冻雪侵,仍旧修长挺立、无腐无蛀的竹子才能“雀屏中选”。砍下来的苦竹还要放在避光、干燥、通风的地方,自然阴干两年以上。在这期间,竹子不能出现任何发霉、开裂、变形等问题,同时还要保持恰到好处的湿度。

由此可见,对原料的把关与严选是守住中泰竹笛质量的源头。这些年,中泰街道开展苦竹园区规划建设、苦竹栽培试验、笛用竹定向培植技术、苦竹资源库建立等一系列项目工程,落实竹材综合加工利用,充分发挥苦竹优越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而种好竹,只是制好笛的第一步。守住中泰竹笛质量的关键,是对制笛工艺的追求与传承。
黄卫东说,中泰竹笛有72道制笛工序,尤以烘烤、定调、打孔、校音等工艺最为严格。制作过程中,即便只有细微差别,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为了让传承“不断档”,中泰竹笛制作技艺大赛“应运而生”。
作为中泰街道特有的节日,同时也是凝聚制笛工匠共同记忆与情感的纽带,中泰竹笛制作技艺大赛迄今已举办了12届。年轻的制笛好手们如雨后春笋,一茬接一茬地涌现。他们传承了第一代制笛师的技艺与精神,在咫尺竹管上书写乾坤,把心性融刻进苦竹,精雕细琢。

比如,23岁的董泽杰连续三年参加比赛,在切磋中不断精进技艺,也让自己经营的竹笛店铺更有底气;“新乡人”刘勇从小喜爱竹笛,只身来到紫荆村学艺十三载,“刀”耕不辍,一鸣惊人。
人才“活水”竞相涌流,苦竹林中绽放共富生机。如今,紫荆村竹笛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5亿元,紫荆村也两次荣登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排行榜。

“欢迎来到直播间,现在正在展示的是紫荆竹笛的制作过程。”屏幕里,“笛二代”董泽杰正用刀尖不断挖挑,调整孔洞,“音孔的大小深浅需要根据演奏者的情况进行调整。这种细微的修改要靠手工,机器是做不到的。”
这样的直播,不仅让董泽杰经营的竹笛店铺人气越来越旺,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这一非遗的魅力。浮雕精美、笛音嘹亮的中泰竹笛,是浙江省级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不少像董泽杰这样的“笛二代”正在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点燃”世界对非遗文化的热情。
在不久前举行的2023年浙江省直播电商大赛上,中泰街道“一笛一萧”队伍披荆斩棘,获得大赛“直播超星”金奖。“一笛一萧”全网有15万粉丝,账号由“笛二代”丁佳雯运营。通过直播带货、线上授课等形式,她让更多人了解中泰竹笛。

像董泽杰、丁佳雯这样的“笛二代”,在紫荆村已有30多位。他们大多从音乐学院毕业后,就开始从事与竹笛相关的工作——竹笛制作、竹笛销售、笛用竹培育、竹笛演奏、竹笛培训等,并且慢慢接手了家里的竹笛厂,也接过了父辈传承推广非遗文化的“接力棒”。
他们反复尝试中泰竹笛与世界“对话”的方式,通过不断钻研,玩出了各式各样的“花活儿”。例如,“笛二代”黄毓成立了竹笛培训工作室,组织竹笛人才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扩展竹笛的群众基础并拓展网上销售渠道。“笛二代”庞鹏飞开发竹笛文化创意衍生品,拉长竹笛文化产业链,进一步提升中泰竹笛的影响力。

这些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还经常聚在一起,讨论如何推陈出新,在深耕音乐和建设家乡中“两不误”。今年10月,黄毓、鲍一凡等“笛二代”携中泰竹笛走进浙江大学,为高校师生带去一场魅力十足的竹笛音乐会。
借力高校的师资团队和科研力量,中泰竹笛还深入探索非遗“学研产用”一体化保护新模式,进一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持续提升年轻一代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和热爱。目前,中泰街道已与中央音乐学院、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等12所高校达成校地合作。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手捧一杯浓郁咖啡,徜徉竹山林海间……在“中国竹笛第一村”的沉浸式田园文旅火出圈后,不少富阳、临安等地的亲子家庭和年轻情侣纷纷赶来“打卡”。
如今,中泰竹笛已然走出了一条让非遗文化可以触摸、可以品尝、可唱可舞的新路径。
以紫荆村为核心区域、以田园生态为框架,中泰街道建设了竹笛文化氛围浓厚、诗意栖息的“中国竹笛第一村”,并与周边村落形成“未来笛乡示范带”,衍生出户外运动、茶家乐等新业态,吹响“共富之音”。

举例来说,在“中国竹笛第一村”,游客可以游览集研发、培训、展示、销售、娱乐、观光为一体的浙江省级非遗竹笛工坊。上万平方米的空间内,分布着沉浸式互动体验的竹笛博物馆、非遗手作馆、百乐集咖啡馆、时光演奏长廊,以及高校研学基地和自媒体直播展示平台等功能区及配套设施。以此为载体,街道还陆续开发推出了水上音乐会、竹笛夏令营等文旅综合体验活动。

与此同时,中泰街道“唤醒”紫荆村的原野麦浪、溪流石板、闲置用房等,打造时尚的鸭棚咖啡馆,以及可摸鱼抓鸡的儿童游玩区、网红小火车轨道等,开发出一条覆盖全村、内容丰富、老少皆宜的田园研学游线。游客在此可以轻松走入“竹笛+”的大千世界,感受竹笛带来的无限可能。
此外,中泰街道还启用了“中国竹笛第一村大师小院”,将蒋国基老师工作室“引进来”,通过资源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艺术教育、活动信息等优势共享。

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百村万帐”等影响力大、知名度高的文化旅游节会活动也落户“中国竹笛第一村”,吸引了八方游客慕名前来。在杭州亚运会举办期间,中泰竹笛还亮相亚奥理事会大家庭饭店中华文化展陈活动,让来宾沉浸式感受非遗文化之美。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当中泰竹笛的文化符号越做越强,悠扬的笛声也得以越飘越远,成为了向世界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历史底蕴与创新活力的绝佳载体。(读城杭州 文字:韩静娴)

杂志期刊

2025年第1期

防伪码查询
品牌查询
钢琴调律师
提琴制作师
个人会员(特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