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吉他小镇奏响世界和弦-中国乐器协会 

微信服务号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产业集群>中国吉他小镇奏响世界和弦

中国吉他小镇奏响世界和弦

发布时间:2023-12-22

(转载本网新闻 请注明出处!)

“一个小城镇生产的乐器质量如此之好,而且大多数工人都是镇上的农民朋友们,他们学会了如何制作乐器,这真的很神奇。”怀抱一把产自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鄌郚镇的吉他,来自巴基斯坦贝布托畜牧兽医大学的助理教授苏姆罗·希达亚图感叹道。


据悉,苏姆罗·希达亚图是参加2023家禽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国际研讨会的外国专家,酷爱音乐的他,通过研讨会组织的参观活动与鄌郚这个中国吉他小镇进行了一次浪漫的音乐邂逅。


当地人习惯这样形容与吉他的缘分:“鄌郚”这两个汉字都是有“耳朵”的,注定了他们与声音有缘。一把把吉他将鄌郚镇连向世界,强大的驱动力拨动了文化琴弦,助力了当地的乡村振兴。


在鄌郚镇,吉他元素随处可见。不管是镇中心伫立的乐器雕塑、吉他地标,还是占地120亩的乐器产业园和道路两旁那一排排乐器企业的名称,产业集群的发展,让镇上的乐器企业有了更为充足的发展底气和市场。继续向北走不远,就是一家名叫雅特的吉他企业,从墙外就能听到阵阵吉他声。


走进繁忙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进行紧张的流水线作业。板材挑选、切割成型、拉装弦线、调音检测……一把把做工精美的吉他在这里诞生,随后通过销往全球各地。据雅特乐器创始人赵卫国介绍,制作一把电吉他要8大工序,每个工序还包括20多道小工序,其中70%都是手工制作。这些熟练的技术工人都是当地的农民,可以说,“扛起锄头种地,放下锄头制琴”,已经成为了当地老百姓的真实写照。


在赵卫国看来,鄌郚乐器之所以能“响”誉海外,与过硬品质分不开。鄌郚乐器产业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90年代从韩国引入先进的制琴技术。在此基础上,鄌郚人通过和专业音乐人合作,为欧美企业做代加工,积累经验,学习创新,掌握高品质产品的生产技术,可以说,鄌郚吉他在面板选材、制作工艺、音质音色等各方面,都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准。


“很多海外消费者买到产品后,主动在社交平台推荐,夸赞我们吉他的优良品质,从购买者变成宣传者,良好的口碑就是最好的广告。”赵卫国说。


目前,鄌郚乐器生产及配套企业有108家,年产各类乐器成品200余万把、配件500余万套,经中国乐器协会认定鄌郚电吉他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以上,全年出口总额8.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产品远销欧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当地的另一家吉他生产企业昌韵达乐器有限公司,来自阿根廷的朱利安·加西亚正在认真检查吉他质量,作为企业的质量总监,这里生产的每一把吉他都需要经过他把关才能出厂。


“我的主要职责是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把关,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帮助企业做出更好的产品,也让这些好产品能流通全球。”朱利安·加西亚表示。


据昌韵达乐器有限公司经理张隆纲介绍,这几年,企业的外贸订单不断增加,为确保产品与国际市场接轨,他们专门聘请朱利安·加西亚担任质量总监,他会根据国际市场的特点以及国际乐手的演奏习惯,提出一些改进的意见,让产品更具针对性、更能满足国外市场需要。


让鄌郚吉他在世界市场中越走越远,当地政府深耕多年。2022年11月,“鄌郚吉他”区域公用品牌正式,实现从贴牌代工生产、B2B贸易形式向自有品牌生产、B2C贸易形式的转变。对于鄌郚来讲,这个转型嬗变只是个开始。


“下一步,我们将强化乐器全链条产业招引,培强乐器产业发展优势;持续扩大品牌效应,打造‘吉他小镇’文化IP,不断增强产业发展活力;加快跨境电商赋能,推动企业‘抱团出海’,扩大产业影响力和竞争力,让世界倾听来自中国的声音。”鄌郚镇党委书记张鹏表示。(张跃增 转自中国日报中文网)

杂志期刊

2025年第1期

防伪码查询
品牌查询
钢琴调律师
提琴制作师
个人会员(特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