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小镇”!昌乐弹出“两创”新强音-中国乐器协会 

微信服务号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产业集群>“吉他小镇”!昌乐弹出“两创”新强音

“吉他小镇”!昌乐弹出“两创”新强音

发布时间:2022-07-21

(转载本网新闻 请注明出处!)

“电吉他出口产量占据全国电吉他出口总量的36%,两类吉他入选‘山东手造•潍有尚品’优选100名单”,这是昌乐县充分发挥“吉他+手造产业链”优势,积极参与打造“山东手造•潍有尚品”品牌的一份成绩。
昌乐特色文化众多,比如火山文化、宝石文化、吉他文化等等。着力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塑造文旅产业新优势,该县坚持以特色文化赋能特色产业,培育产业龙头、支持项目建设、创新产品业态、提升产业集群,以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为稳经济、扩投资、促消费作出新贡献。
吉他产业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发展
从规模生产到高端定制齐头并进
上世纪70年代,昌乐第一家民族乐器厂在鄌郚镇创办,那时的吉他产业先驱者们可能没有想到,他们栽下的这棵“树苗”,在数十年后成长为参天大树。
如今,这个县已有乐器生产及配套企业80余家,产品包括电吉他、木吉他、电贝司等8大系列近400个品种。鄌郚乐器产业园被评为“山东省重点文化产业园”,鄌郚镇成为全国的电声乐器产业基地。
近日,记者到昌乐采访,走进昌韵达乐器生产车间,看见一个个生产单元忙碌而有序,工人、质检员、车间主管各司其职,严格把关。
“一件吉他成品需要80%的手工。一般情况下,做一把吉他有七大工序,每个大工序都有十几、二十几个小工序。”昌韵达乐器负责人张隆纲告诉记者,过硬的品质和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链条,成为昌乐吉他成名的根基,“这些工序全部实现标准化、规模化,促使我们的电吉他、贝斯等年产量超过12万把。”
据昌乐县发改局副局长孙国庆介绍,该县基本实现了相关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其中,有15家企业的生产规模达到年产各类电吉他、电贝司等成品5万把以上。

在他看来,这正是该县打造乐器特色产业园区,推动吉他产业提档升级的效果显现。“通过园区内资源共享、产业联动,有效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孙国庆说,依托鄌郚乐器产业园区,他们年产60万把吉他、30万台音响及80万套其他配套产品项目入选2022年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
记者采访了解到,吉他也是个性化的产品。当地还有一部分人,专注于相对小众的高端定制。秦继铎就是其中一个。他在青岛工作多年,最终选择回到老家鄌郚镇秦家河洼村,建起了弹拨乐器曼陀铃高端定制工坊。

“作坊产量小,可以精心打磨,满足个性化需求。”秦继铎坚信自己的选择。他说,乐器是一个精细活,高端定制更是如此,现在一个月最多做四五把,都在2万元左右的价位。
据昌乐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主任、县委宣传部文化科负责人赵顺顺介绍,该县已开设各具特色的吉他工坊20余家。“这也是我们融入‘山东手造’工程的另一优势,确保每一件产品都是手造优品。”赵顺顺说。

提升
从“创产业”到“创品牌”不断跨越
昌乐历史上并没有制作乐器的传统,如今却形成了年产吉他200万把、乐器配件500万套,产品销往日韩、美欧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达10亿元的规模。其中,电吉他产量占到了全国份额的36%,是电吉他生产行业的“隐形冠军”。
鄌郚镇是昌乐吉他产业的核心区。鄌郚镇党委书记孟红认为,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该县坚持推动吉他产业迈向中高端的决策和定位。“打响自主品牌战略是核心之举。之前,大部分产品按订单生产,在国外贴牌销售,利润大头被中间商赚走了。”孟红说。
在打造自主品牌领域摸爬滚打了20年的雅特乐器,对此也是深有感触。国际展销会上,他们为国际一线品牌代工生产“贴牌”的同型号产品,能卖到非常高的价格。

雅特乐器负责人赵卫国介绍,深耕品牌之路,他们不断深化吉他文化和吉他产业的融合与创新,举办了音乐节、高峰论坛等活动,与四川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等国内知名高校达成合作,建立雅特艺术学院,在全国发展了500余处“雅特吉他教室”。如今,雅特乐器的客户名单中,既有国家级演奏家,也有专业的乐队。
在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上求突破,昌乐已将注册的“鄌郚牌”吉他作为区域公用品牌推广,致力于打造民族乐器品牌,引领行业发展。几年来,昌乐已打造了“雅特”“KRAIT”“大树”“飞灵”“胜利者”“德鲁拉”等近40个本土品牌。

未来
从引培人才到打造“特色小镇”持续发力
记者到信雅达乐器时,他们正在赶工一批订单。这批订单来自于从事出口贸易工作的“企二代”刘楠。
信雅达乐器拥有国际先进的生产线和生产工艺,设有专业的手造流水线,在同行业中享有较高的美誉度。但人才的严重短缺,尤其是外贸等专业人才的短缺,曾是老板刘志江在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切肤之痛,这也是他一定让女儿刘楠学英语干外贸的原因。
“不拘一格降人才。”为持续推动吉他产业发展,昌乐全力引进、培育乐器人才,仅在鄌郚镇,就有声乐、外贸、电商等专业人才近3000名,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智力支撑。
引进的青年人才刘迪,给这里的吉他产业带来了新的思潮。专业乐手出身的他,带着对音乐的热爱,踏进了乐器制造业的圈子,到昌乐建立了迪生乐器,并成立了当地目前最大的乐器贸易公司。
通过亚马逊网、阿里巴巴国际站等,刘迪将电吉他等销往国内外,一个月能销售6000多把,年产值2000多万元,连续多次获得天猫电声乐器销售单品冠军。

通过与当地相关产业企业家交流,记者发现,随着产业规模越来越大,他们对未来发展的信心越来越强,目标也越来越高。“搜索百度词条‘吉他小镇’,会发现,不仅有鄌郚,还有惠阳、正安等。如何脱颖而出,弹出最强声音、迸发更大活力,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新征程。”孟红说。
弹出最强声音,昌乐吉他产业的提升之路并不孤单。当前,当地充分发挥“乐器手造”产业特色和优势,再融合蓝宝石、黄金珠宝等特色产业发展,全力打造集文化展示、商业休闲、工业旅游、手工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文旅产业集群,努力打造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聚集起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潍坊日报)

杂志期刊

2024年第3期

防伪码查询
品牌查询
钢琴调律师
提琴制作师
个人会员(特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