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乐器工”劳务品牌带动就业1.8万余人 一棵泡桐树 奏响“富民曲”-中国乐器协会 

微信服务号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产业集群>“兰考乐器工”劳务品牌带动就业1.8万余人 一棵泡桐树 奏响“富民曲”

“兰考乐器工”劳务品牌带动就业1.8万余人 一棵泡桐树 奏响“富民曲”

发布时间:2024-12-04

(转载本网新闻 请注明出处!)


图为“兰考乐器工”正在制作古筝。(资料图片)

空灵婉转、清亮悦耳的古筝乐曲,从展馆中悠悠传来。2024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上,兰考古筝亮相劳务品牌成果展,吸引许多观众驻足欣赏。“您看这古筝腔体的音板,用的就是当年焦裕禄书记带领我们栽的这种泡桐树。”河南兰考民族乐器协会秘书长袁玉则向记者介绍。
河南省兰考县,焦裕禄精神发祥地,如今是响当当的“中国民族乐器之乡”,已形成了“泡桐种植—音板及配件供应—研发—生产—展示—销售—电商—物流—演艺—培训”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兰考乐器工”劳务品牌带动加工制造、电子商务、文旅等行业从业人员累计1.8万余人。
当年,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治理水沙碱“三害”,种下了大量泡桐树。泡桐木木质比较疏松,导音性强,是非常理想的音板材质。兰考的泡桐和乐器加工就此有了交集。
1988年,兰考开办了第一家乐器制造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民族乐器产业在兰考不断发展壮大。昔日防风固沙的泡桐林,成了兰考人民的“绿色银行”,也吸引着兰考一代代人走上民族乐器行业道路。
选材、削面、挖槽、刮灰、上漆……一块泡桐木,经过200多道工序,变成一把音色上佳的古琴。民族乐器的制作在于技艺,技艺需要匠心坚守和传承。“90后”徐亚冲就是其中一位代表。2010年,17岁的徐亚冲前往江苏扬州,系统学习传统斫琴工艺和弹奏技巧,学成后返乡创业。凭着精益求精的匠心,徐亚冲如今已是一名成熟的古琴斫琴师。在201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省专场新闻发布会同步举办的成就展示活动中,徐亚冲作为民族乐器非遗古琴现场展示的演奏代表参加,用悠扬的琴声诉说兰考巨变。
在新一代“兰考乐器工”的努力下,兰考乐器奏出更亮丽的乐章。徐亚冲不再走父辈们批量生产、快做快销的老路,他坚持用古法手工制琴,销售方面则多是私人定制客户,一把古琴价格从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最贵的一把收藏级古琴卖到18万元。
近年来,兰考乐器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从作坊到产业,从过去师带徒到规模化培训,从背出去卖、等客上门到电商销售,也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兰考乐器工”。这背后的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劳务品牌壮大,离不开政府部门“扶上马送一程”。
兰考县大力扶持乐器行业,投资20亿元,在堌阳镇建造占地面积321公顷的兰考县民族乐器产业园区,标准化厂房错落有致,乐器产业链相关企业纷纷入驻,制作、电商、物流、配件加工等功能一应俱全;成立兰考乐器行业协会,协会制定章程、规范行业行为、协调企业生产,形成行业发展合力;2021年成功申报“兰考乐器工”劳务品牌,金字招牌越来越响亮。
“过去从事这个产业的都是我们本地的农民,现在我们还会招音乐专业以及美术设计方面的人才。初级工的月收入在四五千元,高级工能有七八千元至一万多元。”袁玉则说。
27岁的湖南人胡涛桃,6岁便开始学琴,他实现了儿时音乐理想与职业的合二为一,现在在兰考一家乐器企业工作。“民族乐器产业在兰考很有氛围。平常有演出任务的时候就去演出,其他时间就在厂里试音。”他说,收入来自多方面,除了工资,还有演出、带学生的收入,他比较满意。
民族乐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兰考县提出走特色化发展的道路,按照“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思路融合发展,音乐小镇拔地而起,民族乐器展隆重举行,中国兰考民族乐器发展研究院和乡村音乐教室成立,培训、研学、演艺等产业形态红红火火,兰考俨然成为培养民族音乐人才的高地、乡村旅游的胜地。
一片泡桐林,成为富民大产业。兰考县民族乐器企业从1988年的1家,到2023年的219家,年产乐器70万台把,年产值30亿元,产品不仅畅销全国各地,更是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美国、英国、德国等40多个国家。
“兰考乐器工”和“兰考民族乐器产业”的双向奔赴,造就了一个享誉全国的“中国民族乐器之乡”。如今,广大“兰考乐器工”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接续用巧手匠心,让悠扬的琴声回荡世界,让这支“致富曲”传得更远更广。(转载自中国组织人事报微信公众号 记者 魏杰)

杂志期刊

2025年第1期

防伪码查询
品牌查询
钢琴调律师
提琴制作师
个人会员(特约)